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

“該死!該殺!”

崇禎原以爲馬紹愉此去會有成就,使他暫緩東顧之憂,專力救中原之危。可等他一目數行地看完密奏,驚懼的心情稍釋,換成一種混合著惱恨、失望、憂慮和其他說不清的複雜心情。他將這密奏再草草一看,用拳頭將桌子猛一捶,恨聲怒罵:

“洪亨九!”

洪承疇終歸是投降了。

雖然這之前寧遠總兵吳三桂送來的飛奏,已經暗示了不少情況。可是當馬紹愉真的確認這條消息以後,崇禎還是大爲失望。

事情怎麼會這樣呢?

崇禎向王承恩猛一揮手,轉身走回乾清宮大殿,進入西暖閣。王承恩手中拿著從河南來的十萬火急的軍情文書,不敢呈緒皇上,他想暫帶回司禮監值房中去,但被崇禎看見,又叫他遞上來。

崇禎重新在龍椅上頹然坐下,長嘆一口氣,又恨恨地用鼻孔哼了一聲,他打開軍情文書,更加如遭雷擊。

“孫傳庭……也敗了!”

禍不單行,襄陽剛剛失陷,崇禎還沒有從這條壞消息裡緩過來,馬紹愉又確認了洪承疇投降的事情。緊接著,孫傳庭又在柿園被李自成打敗,噩耗連連、噩耗連連啊。

皇帝終於抑制不住,突然熱淚奔流,泣不成聲。他的身心幾乎要全部崩潰,此時此刻,崇禎突然感到左良玉是這樣的高大宏偉,這個過去皇帝覺得最難應付的跋扈武人,好歹從容就義,爲朝廷保留了幾分顏面。

他突然想到左良玉死了,可是朝廷還沒有對他的就義進行什麼褒獎。崇禎於是信筆疾書,他不顧身體的疲勞,迅速寫出一篇稿子,然後噙著兩眶熱淚,用悲痛的低聲讀了一遍:

嗚呼!劫際紅羊,禍深赤眉。昊天不弔,折我股肱。

青犢肆虐於中原,銅馬披猖於西陵,乃命卿總督平賊之旅,掃蕩豫、楚。千里馳驅,天下知上將之辛勞;數載奮剿,朝廷纖封疆之殷憂。中原板蕩,君臣共休慼之感;三楚糜爛,朝野乏戰守之策。

……

無奈壯士掘鼠,莫救三軍飢餒,叛將投賊,終至一朝崩解。然將軍猶督兵死戰,狂呼殺敵;弱馬中箭,繼以步鬥;手刃數逆,血滿衣甲;兩度負傷,僕而再起;正欲自刎,羣賊遂致被執。當此時也,戰鼓齊唁,星月無光,長空雲暗,曠野風悲,微而忽零,浙瀝不止,蓋忠貞格於上蒼,天地爲之愁慘而隕泣!

聞將軍被執之後,矢志不屈,蓬頭垢面,罵不絕口。賊渠百般招誘,無動卿心。古人云: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

大將軍兼而有之矣!

又聞將軍絕食數日,氣息奄奄,病不能興,鼓身餘力,奮而坐起,南向而跪,連呼“陛下!陛下!”氣噎淚流,欲語無聲,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殺身成仁,有如是耶?嗚呼痛哉!

封妻廕子,國有褒忠之典;議諡議恤,朕懷錶功之心。將軍志節功業,已飭宣付史館。嗚呼!大將軍雖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於泰山,豪氣化爲長虹;享俎豆於百世,傳今名於萬年。

大明崇禎十五年七月

崇禎寫完以後,自己又又忍不住反覆小聲誦讀數遍,聲調悽苦,熱淚雙流。他爲自己想象出來的左良玉“就義”壯舉所感動,因而滿懷痠痛,泣不成聲。

他告訴王承恩,要追封左良玉爲寧南侯,以表其忠節。接著皇帝又憤怒謾罵,嘆息楊嗣昌、左良玉這一對“將相和”外,剩下的全是庸才——不知楊文弱和左崑山九泉之下,如何看待崇禎對他們二人相處的評價。

對於孫傳庭的柿園之敗,崇禎認爲希望還沒有斷絕,柿園之敗並非官軍戰不利,而是因爲中了闖賊的狡計:闖軍先被官軍打敗,可在撤退時卻在沿途故意丟擲金銀,官軍互相爭奪,軍勢大亂,賊兵趁機反擊,才招致此敗。

但據孫傳庭所說,柿園之敗,官軍只損失了幾千人,傷亡不大,元氣尚存。所以崇禎對孫傳庭只是下旨切責,要求他整兵再戰,以補前愆。

對於還在武昌堅守的丁啓睿,崇禎也是下旨嘉獎了一番,又保證會發給丁啓睿補充餉銀,並派援軍解圍——但實際上到底有沒有辦法,崇禎自己也不知道。

他心灰意冷,在灰心失望之中,想著幸而周延儒被他起用,回到內閣任首輔。

儘管從崇禎六年六月他將周延儒罷黜歸裡,但他知道周延儒原是個做事敏捷的人,只因朝廷上門戶之爭,使他一怒之下將周延儒斥逐。

經過他換過幾個首輔,看起來都不如周延儒練達有爲,不愧是“狀元宰相”。所以他不久前聽了朝臣們的意見,重新起用周延儒,對他期望甚殷。

現在崇禎爲急於挽救豫楚形勢,就召首輔周延儒到文華殿來。

周延儒一聽太監傳諭他單獨去文華殿召對,便猜到八九分是和闖軍攻陷襄陽有關。他這次能夠“東山再起”,回朝重任首輔,也藉助東林和復社人物張溥的銀彈活動。所以周延儒復任首輔,意圖就在於使得東林勢力重新出山,現在當他隨著一位御前太監往文華殿走時,他的主意已經打定了。

崇禎對周延儒寄望深重,他給周延儒行禮賜座,跟著問計道:“如今襄陽失陷,柿園又敗,卿看如何才能扭轉局勢,以救中原?”

周延儒沒有順勢坐下,而是在崇禎面前保持著謹慎態度,站立說:“寧南侯慷慨就義,京城百姓都說因爲有這樣聖君,故有那樣忠臣。可見人心民氣在我,大爲可用。”

崇禎平時自認爲是英明之主,對於輔臣的話,除了楊嗣昌外,都並不完全相信,惟獨對周延儒現在這番話他句句信以爲真。

崇禎輕輕點頭:“朕也有所聞京師百姓對左良玉的追思之情。”

周延儒接著請來一副地圖,爲崇禎分析說:“如今寧南雖然已經就義,可是左鎮兵馬甚衆,散落湖廣者極多。左良玉曾受侯恂提拔之恩,陛下可曾聽人說過?若以侯恂南下,收拾左鎮餘部,立住腳跟,整軍再戰,大可以先解武昌之圍。”

周延儒的復出,靠的是東林人物張溥採用入股法籌集賄金,出錢的大頭者,就是馮銓、侯恂、阮大鋮等人。所以他投桃報李,也給侯恂謀取官位。

崇禎心中急躁又沒底氣,先點點頭,接著又著急問道:“還有什麼辦法嗎?”

周延儒爲了東林的復起,早有全盤謀劃,此時便一一道來:

“寇患積十五年而始大,非可一朝圖也。闖賊的用兵,往往以數萬騎爲一隊,飄忽若風雨,過無堅城,因資於兵。官軍只能尾追其後,問其所向而已。欲制賊,必不能以一省地域爲限、不能以一督撫爲限。督撫雖有賜劍之靈,也常常因省界地域之分而受制於賊,陛下必開新制,方能力挫賊氛。”

崇禎想到朝廷爲了圍剿闖賊,早已設置過了跨越數省範圍的督師,看周延儒的意思,這個制度還是不夠,需要繼續強化,他點點頭,示意周延儒繼續說下去。

“以今天的情況來看,督撫之力不能制賊,而爲賊所制。請陛下以楊嗣昌之先例,廣授尚方劍,於保定、西安、武昌、徐州設立剿總行轅,於各省省會要津專設綏寇公署。”

周延儒圖窮匕見,終於說出他的目的來:

“請以孫傳庭爲西安剿總大臣,以塞秦關;以徐淮撫臣史可法爲徐州剿總大臣,以遏賊衝;以保定撫臣北護黃河,以丁啓睿爲武昌剿總大臣固守武嶽,最後以侯恂總督各剿總及綏寇公署,斷賊奔逸之路。以臣計之,闖賊號稱百萬,暫且以人五十萬、馬十萬計,人日食一升,馬日食三升,中原赤地千里,望絕人煙,賊必飢困自滅。”

按照周延儒的設計,剿總大臣即總督數省剿賊軍務,如西安剿總全稱就叫總督陝西、三邊、河南、山西、鄖陽剿賊軍務,保定剿總全稱就叫總督保定、河北、登萊剿賊軍務,武昌剿總全稱就叫總督湖廣、江西、南贛、偏沅剿賊軍務,徐州剿總全稱就叫總督山東、鳳陽、應天、安廬剿賊軍務。

如果早些時候周延儒提出這樣的計劃,勢必爲崇禎所反對。可經過連續的打擊以後,崇禎心態崩潰,全爲周延儒口中設計出來的“剿總行轅”、“綏寇公署”一類新瓶裝舊酒的東西所糊弄。

崇禎甚至未意識到周延儒如此出謀劃策,只是爲了讓東林勢力的侯恂和史可法佔據要津。

他也是實在別無善策,只能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好!”崇禎下定決心,“設立四大剿總,必能成功。賊勢雖張,但朕料其必不能成事,終難逃朕之一握也!”

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章 礦徒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七章 無派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四章 於大忠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二章 鰲拜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
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五章 礦徒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七章 無派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四章 於大忠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十二章 鰲拜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著大順走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镇安县| 长泰县| 凌海市| 兴文县| 汶川县| 梅河口市| 东丰县| 错那县| 临城县| 定远县| 西充县| 玉山县| 云安县| 宽甸| 新巴尔虎左旗| 扎囊县| 房产| 邢台县| 大荔县| 东宁县| 禹州市| 河池市| 策勒县| 同德县| 和林格尔县| 滕州市| 民县| 涟源市| 巴塘县| 九寨沟县| 西华县| 政和县| 互助| 泸溪县| 湘乡市| 宁城县| 班玛县| 鸡东县| 平罗县|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