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

在世界歷史上,青丘州的種族融合歷史,都堪稱爲一個典範。由於早期順朝移民的數量稀少,青丘州的主要居民還是官府派遣的屯墾兵及營田民兵。

這些人多是本土的罪犯、流人或者軍中受處分者,雖然都具備不少軍事技能,但卻嚴重缺乏生存所需要的農業技術。

何況即便他們像後來到達新大陸西海岸的那些移民那樣,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可在西海岸荒蕪的荒漠土地上,在這片與舊世界氣候、地形一切自然條件都截然不同的大地上,這些種田經驗,又有什麼用處呢?

所以直到今日,青丘州還保留著許多慶賀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對早期移民伸出援手的節日。

已經在新世界站穩腳跟的不少西班牙殖民者,並沒有跟隨進行戰略收縮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那樣,轉移到墨西哥和秘魯一帶。

他們都在加利福尼亞海灣——也就是後世山陽灣,因其在方位在青丘山以南而命名——沿岸生活多年,已經建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傳教點、要塞和村莊,並不想因爲西班牙和順朝之間的一紙條約,就背井離鄉,離開生活了十多年,甚至是有些人出生以來一輩子所居住的土地。

這些西班牙殖民者,在西班牙殖民地總督與青丘州官員的短暫協商以後,最終便被留在了順朝領地之內。

他們與世世代代棲息於此的印第安原住民,一起爲後到的漢人移民提供了大量幫助。原本只有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村莊,被逐漸擴建,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土樓。

順帶一提,由於順朝移民波次的不同,最早來到青丘州的漢族移民以福建人爲主,這就使得青丘州殖民地及後世的青丘共和國,都以大閩語區文化爲基礎,締造出了一套全新的語言和文化體系。

作爲對比,就是同爲順朝重要殖民地之一的周饒州。對周饒的移民活動,是由順朝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團爲主,移民者籍貫也以北方籍貫爲主。

最典型的一點,就是青丘州的許多地名都叫做某某厝、某某樓、某某寨、某某嶺爲主,周饒州的地名則主要爲某某堡、某某屯、某某店。

從中可以看出移民羣體來源的不同,最終對新國家的文化底色,造成了很大不同。

新大陸種族數量本來就極多,土著的印第安人、後到的歐洲殖民者和隨其到來的黑人奴隸,以及再之後抵達新大陸的漢人、日本人、朝鮮人,這一切情況都和種族上特別純粹的南方大陸周饒州不同。

正如後世新大陸東海岸一個國家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遊覽完青丘全國後返回本國時說的那樣,他的國家同青丘在種族情況上存在天壤之別。

“如果要我指出青丘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根本差別,我會說那是對其他種族的態度......在巴西,所有的種族毫無疑問都因才能而被賦予合適的職位。”

這一點,很早就有人發現:即在青丘,無論是漢人、西班牙人還是日本人,或者有色人種,所有人都沒有種族差別的意識存在,實際上要精確統計青丘人口的種族因素是不可能的。

最早有意識提出青丘人“種族民主”理論的人,是青丘共和國的第三任大都督林明美。她著重強調青丘種族和文化的異質性,對於順朝傳統的“吞噬”和獨立性,這是青丘國家認同的寬泛基礎之一。

青丘共和國在一戰後實現了真正的獨立,也因此逐漸涌現出了一種青丘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思想,主要是反擊順朝學者對青丘種族混血的貶低和蔑視,他們強調青丘人作爲一個民族和漢人的不同之處,捍衛種族混血的地位。

在社會科學領域,學術研究也傾向於褒揚青丘人的種族關係模式,把種族混血視爲青丘國家認同的一個核心,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方濟各對鄭和省的研究成果,方濟各教授在此提出了關於青丘共和國的“鄭和省假說”——值得一提的是,方濟各教授是順朝名門望族桐城方氏的後裔,在帝制覆滅以後,曾有不少舊貴族效仿過去共和黨人的路徑,逃亡到新大陸生活。

這一假說的核心內容是,青丘人的種族偏見是作爲階級偏見而非種姓偏見存在的。即,對於種族的觀念是和貧富的相關,而非先天的優劣聯繫起來的。

青丘的華人在殖民地時期處於上層,18世紀的日本移民大多以中層的身份來到青丘,而20世紀後移民青丘的百人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多從事體力工作,因而膚色和階層相關被認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許多青丘人都認爲他們社會當中的膚色偏見不過是階層結構的一個小小副產品——因爲很顯然,西班牙裔同樣在青丘上層族羣裡佔據很大比例。

青丘共和國在19世紀以前,作爲世界舞臺上無足輕重的一個小角色。其歷史的發展進程,多數時候受到順朝朝廷政策的影響,即便在其獨立以後,也依舊保持著同順朝和現代中國的密切聯繫。

但是這又同周饒州不同,周饒即便在近現代獨立以後,依舊和現代中國保持著非常緊密的同盟關係。

青丘共和國則在外交立場上,同現代中國保持一定分歧,雙方在太平洋問題上爭執不斷,這或許也是因爲進入現代以後,青丘已崛起爲世界舞臺上耀眼的一大強國吧。

當然,生活在十七世紀中葉的李來亨,他絕想不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會給人類的整個歷史,都造成這樣巨大的煥然不同的改變。

那以後的世界,是一個更加精彩、更加多元,科學上更加昌明、技術上更爲進步,人類作爲一個整體,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更爲富饒的世界。

那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李來亨現在更關注的問題是另一件事情:

德川幕府派遣使者入貢中國進行貿易,同時奉上了一份關於“刀伊海寇”的相關軍事情報。

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章 牛相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
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章 牛相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六十九章 貍奴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和政县| 四平市| 临城县| 织金县| 定远县| 通渭县| 临朐县| 丽江市| 昔阳县| 邻水| 同江市| 德钦县| 昌江| 红桥区| 嘉善县| 嵩明县| 旺苍县| 从化市| 钟山县| 方城县| 甘洛县| 临江市| 商洛市| 兴海县| 陆良县| 大英县| 延吉市| 衢州市| 南投县| 毕节市| 虹口区| 东港市| 青河县| 邹平县| 成都市| 永定县| 阿瓦提县| 丹寨县| 长治市|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