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

西北脆弱的平衡已經(jīng)徹底崩潰,鳳翔以西,到處都是由兵變匪的山賊和割據(jù)一方的小軍閥。只有漢中一帶因爲有山脈隔絕,阻擋住北面的叛兵和亂軍,才保持住了一份西北亂世中難得一見的小小安定。

駐守漢中的主將賀珍原本是陝西兵備道樊一蘅部下的標將,但他與李自成委任的大同制將軍張?zhí)炝疹愃疲际鞘苊鞒袚岬霓r(nóng)民軍出身,都曾和闖營有過合營作戰(zhàn)的歷史,所以也就更得李自成信任。

何況當初大順軍進軍西北時,是李過親自率兵前往漢中招降的賀珍。當時爲了取信於漢中明軍,李過大膽接受了賀珍的要求,單騎入城招撫士卒。

現(xiàn)在李過已經(jīng)進尊位於監(jiān)國,距離大順皇帝之位不過一步之遙,賀珍自視爲李過部下,又在李過稱號監(jiān)國以後,被正式提拔爲漢中制將軍,他就更感到自己必然可以躋身入未來新朝的核心團體之中。

所以當西北大亂時,賀珍便努力穩(wěn)定漢中局勢,他親自帶兵至漢中所屬各州縣巡視以安定人心,又派兵出興安前往鄖陽,聯(lián)絡駐防鄖陽府的楚闖大將苗裡琛,請求楚軍出兵支援。

同爲漢中守將的明朝降將黨孟安、郭登先二人陰謀起兵叛亂,賀珍發(fā)覺他們的動向以後,便故意聲稱自己要前往興安和苗裡琛會師,實際上則是利用夜色迅速潛行返回漢中,趁二叛將無備之機,親自帶領銳卒千人衝入黨孟安、郭登先二人宅邸中,將其擒殺。

賀珍暗自回到漢中的時候,黨孟安還在私宅中飲酒作樂,郭登先則聰明許多,他聚集了一批親信家丁在家中,準備密謀在起兵殺賀以後,再揮兵攻殺自己的同謀黨孟安,好做到獨霸漢中。

可惜不管是愚不自知的黨孟安,還是自以爲得計的郭登先,都棋差賀珍一招,被其先行剿滅。

不過漢中大權也並沒有完全落入賀珍一人掌握之中,因爲很快駐守鄖陽的苗裡琛便帶著楚闖的精銳礦徒軍數(shù)千人穿林過山,自興安開赴漢中。

最先趕到漢中的是由苗裡琛親自帶領的楚闖精銳千人,他們?nèi)酥d甲,大部分都帶有一桿襄陽生產(chǎn)的自生火銃,腰間別短斧或腰刀,騎兵則配有馬槊、大刀、棗木棒、狼牙棒、套索、短手銃等武器。

更讓賀珍以及漢中守軍震驚的則是礦徒兵的隊列,此時南鄭一帶正是夏雨連綿的地方,城外山道皆泥濘不堪,雨水滂沱。可是那些礦徒兵立定隊列,整然地在大雨中行軍,沒有發(fā)出一點噪音,隊形也絲毫不受影響。

苗裡琛頭上戴著一頂防雨水的竹斗笠,在雨中慢慢走到漢中城門前,對著在城樓中躲雨的賀珍淡淡地說:

“賀將軍,後續(xù)還有一些楚兵將赴漢中增援,你們不要驚慌。”

賀珍是知兵之人,只是簡單一睹,就知道了楚闖兵馬的精悍絕倫之處。他心裡又震驚又覺得可笑,即便沒有自己誘殺黨孟安、郭登先兩個叛將,就憑他們兩人,奪取漢中以後難道還能抵擋住苗裡琛的礦徒兵嗎?

不過苗裡琛不惜只帶少數(shù)精兵先行趕來漢中,大概也是害怕自己不能控制漢中局勢,甚至也可能是在擔心自己會不會也趁著大順內(nèi)部混亂的時機,起兵叛變……

賀珍苦笑著說:“苗帥來得好快,城中叛將已被我誅殺,但還有不少叛兵人心未定。援軍這時到達,對安定人心有莫大的好處。現(xiàn)在大雨滂沱,讓鄖陽援兵將士們受了風寒可不好,苗帥快帶兵入城休整吧?”

苗裡琛點了一下頭後,輕輕揮手,他身後的千餘礦徒兵就整齊劃一地步入漢中城裡去。賀珍看他們?nèi)氤菚r還留兵在城門處,眼皮又是一跳,知道苗裡琛對自己並沒有多少信任可言。

他自己在心裡也嘆了一口氣,畢竟關中大亂,諸將自相攻伐,此前李自成招降的明朝舊將也好,在大順治下享受到安定秩序的官紳也好,都紛紛起兵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大叛亂,這種情況之下,也無怪乎苗裡琛要多長幾個小心眼,在增援漢中的同時,也做好防備漢中的工作。

人心叵測啊!

漢中據(jù)守川陝之間,位置極重要。雖然張獻忠是李自成的老朋友,但是八大王如今已經(jīng)在成都擁立明朝的桂王朱由榔稱帝,建立了一個被一般明朝官紳所痛斥的“西明僞朝”,同樣成爲了大順的敵人和對手。

賀珍估計楊承祖暫時還無力派兵南下攻擊漢中,他們真正需要防備的敵人,或許還是張獻忠了。

“張獻忠據(jù)成都,自號僞天王,又分置東西南北翼等五王名目,假借明朝宗室桂王朱由榔的名義,收編了楊展、曾英、朱化龍等明朝將佐兵力,稱雄川中。八大王近聞我朝於獲鹿受挫以後,據(jù)說便日日治谷練兵,準備侵攻關中。

苗帥,現(xiàn)今北面關中騷然,南面西軍又虎視眈眈。漢中兵力,即合苗帥之兵,亦只有幾千戰(zhàn)兵。自保尚談困難,進取更加不足,還是要待楚兵至後,方能大舉呀。”

其實名義上來講,賀珍身爲李過所封的大順漢中制將軍,地位並不在苗裡琛之下。而且他剛剛平定黨孟安、郭登先的叛亂,威望正隆,本無必要對待手上只有千餘礦徒兵的苗裡琛如此卑辭。

但是賀珍心知肚明,苗裡琛乃晉王李來亨的心腹親信,和自己這種降將的地位絕然不同。

如今大順內(nèi)部的權力結構,即便是賀珍這樣的外圍將領,也看得十分清楚了。在李自成剛剛開國稱帝時,大順內(nèi)部以牛金星爲首的“舉人黨”、以宋企郊和鞏焴爲首的“進士黨”,這班文臣現(xiàn)在看來地位其實無足輕重。

即便牛金星與田見秀文武結合,相比李過、李來亨父子這一派力量也相距甚遠。此前湖廣方面從襄陽往漢中調(diào)來糧食二萬石時,賀珍就已經(jīng)深切感受到了李來亨在湖廣後方的潛實力是多麼雄厚。

更何況現(xiàn)在李過已經(jīng)自號監(jiān)國,想來稱帝也只是時間問題。那麼李來亨名爲晉王,實際已經(jīng)是撫軍太子的地位。

苗裡琛身爲太子親信,賀珍當然要對他曲意結交了。

苗裡琛是個老實厚道的人,他看賀珍如此逢迎,明白其用意,也只是隨意地笑了笑說:

“賀將軍乃一方制帥,與我軍階等夷,沒必要稱我爲苗帥。

將軍說得不錯,西軍有侵擾漢中之憂。但是關中是我大順重點經(jīng)略的地方,人力物力也不是小小的漢中可比。

將軍如果不願意捨棄漢中汛地,隨我一起北上平定長安之亂,便自留漢中,由我一軍北上平叛便好。”

賀珍心裡多少還是將漢中視爲自己的個人地盤,不願意輕易離開。何況關中局勢動盪,在他看來還不如先在漢中以防守西軍的名義,坐觀局勢發(fā)展,等到楊承祖露出破綻以後再行北上。

可苗裡琛的話賀珍也不便於反對,他心中正苦惱如何應付苗裡琛的時候,定軍山的探騎卻奔回漢中,送來了一條至關重要的軍情。

“僞西明軍已遣翼王王光恩、督師輔臣樊一蘅領兵五萬人來寇漢中,西兵已出劍門關,來勢洶洶,將犯我之西陲。”

張獻忠的動作竟然這樣快!

賀珍心中先是一驚,繼而又是一喜。從時間上來看,張獻忠現(xiàn)在應該還沒有獲得關中大亂的消息纔對,賀珍估計西明軍應該是在收到順軍獲鹿之敗、李自成犧牲的消息以後,就在醞釀籌劃北伐,只是此時恰好在關中騷然的時機上正式出兵。

賀珍既對西明軍的來勢洶洶感到震驚,又覺得自己有了不去陝西攪混水的好藉口。

果然,苗裡琛聽到這條緊急軍情以後,臉色同樣大變。五萬人可不是說著玩的力量,而且張獻忠現(xiàn)在的兵馬,恐怕還不止於,即便他要維持對巴蜀各地的統(tǒng)治,還要留兵雲(yún)貴一帶防備明軍,可大西軍全力以赴,即便以十萬大軍出劍門關,都並非不可能之事。

苗裡琛看著賀珍,沉聲道:“五萬西兵寇關,賀將軍,看來我們只能棄守漢中北上了。”

“啊?”

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zhàn)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七章 賀鎮(zhèn)精騎(四)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八章 世祖回鄉(xiāng)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jīng)略關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tǒng)李過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nèi)戰(zhàn)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zhàn)(六)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zhàn)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jié)度使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zhàn)爭
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zhàn)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七章 賀鎮(zhèn)精騎(四)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八章 世祖回鄉(xiāng)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八章 南水門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jīng)略關中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tǒng)李過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nèi)戰(zhàn)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zhàn)(六)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四章 小徽柔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zhàn)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jié)度使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zhàn)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玛纳斯县| 富平县| 西青区| 海阳市| 鄄城县| 怀集县| 武义县| 磐石市| 双城市| 拜城县| 志丹县| 嘉兴市| 娄烦县| 改则县| 长顺县| 舞钢市| 绥化市| 崇左市| 桦南县| 台江县| 赤水市| 延安市| 淮阳县| 邹平县| 长宁区| 台山市| 曲麻莱县| 那坡县| 远安县| 呼玛县| 隆子县| 前郭尔| 牙克石市| 白沙| 新民市| 青州市| 泰州市| 项城市| 江山市|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