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

自從崇禎十三年年底李來亨兼併屏風寨以來,苗裡琛等一衆礦徒軍加入闖營,也已經有半年之久了。

這個沉默寡言的礦徒首領,對闖營——或者更準確應該說是小虎隊纔對——他對這個特殊團體中所見到的種種景況,越來越感到特殊、有趣又好奇。

以土木隊而言,這支部隊是掌哨李來亨親自著手編制的新部隊,全隊基本上都是由土木作業經驗豐富的嵩縣礦徒組成。他們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參與戰鬥,絕大部分情況裡,土木隊只負責搭建營盤、修築野戰工事和配合戰兵攻城的任務。

掌哨很喜歡同苗裡琛講一句話,叫做“流汗勝過流血”。土木隊流血比一般部隊要少很多,但流汗就要多得多。

土木隊雖然不直接參與野戰任務,可他們的口糧和生活津貼標準,都直追一線戰兵的水平。在闖營裡其實也有不少人,對土木隊很有意見。他們都說土木隊只是一些泥巴里刨食吃的莊稼漢,憑什麼跟搏命廝殺格鬥的戰士享受等夷的待遇?

不過隨著洛陽風坡嶺寨等一系列戰事中,苗裡琛率領土木隊屢立殊功以後,人們也就都開始認可了土木隊的特殊地位。

攻城、守城、野戰、行軍,當將士們感受到土木隊快速構築各式工事以及其特殊攻城戰術帶來的優越性後,講究實際闖營兄弟,自然不會再爲難苗裡琛這羣河南兄弟了。

劉汝魁、郭君鎮、李好率部攻破裕州城後,苗裡琛又帶著土木隊的礦徒軍,在裕州四面的險要之處,複製“洛陽經驗”,修築了一系列小而堅固的木城據點。

守險不守城的特殊戰術,正愈發成爲李來亨所部的一種特殊傳統。

像這樣的特殊傳統還有很多。

當苗裡琛結束築城任務,率部回到裕州城內休整的時候,就更加能感受到這點了。因爲任務完成的非常圓滿,李來亨特地給土木隊上下多發了一筆生活津貼,苗裡琛便帶著幾個關係甚好的嵩縣老鄉到城內茶樓吃飯。

茶肆里人來人往,一點沒有剛剛經歷兵火的氣氛。因爲有不少闖營的士兵在此吃飯,店裡生意還比往日火爆很多,幾名夥計忙裡忙外,簡直三隻手都騰不出功夫來。一名年紀很輕的小夥計,大約端茶送水的經驗還不豐富,忙裡出錯,慌了手腳,將半碗溫熱的茶水打翻到了土木隊士兵的衣裳上。

小夥計神色驚駭,生怕這位山大王拔刀砍了他,急聲道歉還不算,又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嘴裡嘟囔著“小人該殺、大王饒命”之類的話。

被茶水打溼衣服的土木隊士兵初時還有些惱怒,見到小夥計惶恐驚駭的樣子後,反而失笑道:“小兄弟,我不是山大王,也不是吃人的強盜,你認個錯便是,怎生嚇得眼淚鼻涕齊涌出來?”

“小地方的人沒有見識,驚到老爺,還請萬分饒恕!”精明的掌櫃見到這處的騷亂後,也趕忙過來處理事端,他看闖軍士兵沒有想要爲難人的樣子,才喘了一口氣說,“小店前一陣也接待過左鎮的官兵,因上菜不及,還被砍傷了二名夥計!這小子之前就被嚇壞了,這才冒犯到老爺的尊駕,實非故意爲之。”

苗裡琛揮揮手,讓那名衣裳被打溼的部下喝茶茶飯,他給掌櫃解釋說:“我們同左鎮、同官兵是不同的!掌櫃的也該聽過闖軍入城時張貼的安民告示吧?我們掌哨專門定下一條規定,就叫公買公賣,你們道幾聲歉,重新上茶就是,不需爲難。”

那掌櫃擦擦了額頭的汗水,小聲說:“誰能知道那告示是否真情實意……嗨!貴軍同其他兵馬,確實大爲不同,小店過去招待過左鎮的官兵,也招待過汝州賊……汝州豪傑沈萬登的人馬。但他們都一色樣子,吃飯從不給錢,反而還常常找茬鬧事。”

那衣服叫小夥計弄溼的士兵大笑幾聲道:“老子當初也在沈萬登手下幹過兩年,後來纔去嵩縣屏風寨投了於大忠……若老子還在於大忠、沈萬登的麾下,現在您這店兒恐怕都要被拆了。”

苗裡琛趕緊叫他不要嚇唬掌櫃了,礦徒軍們過去其實也就是河南本地的一般土寇。而且由於他們並非農民出身,行事作風更加兇悍不法,只是由於李來亨特殊軍法章程的培育,現在才變成了這麼乖的模樣。

李來亨的麾下,幾乎不發給月俸,而只發給數目很少的生活津貼,戰利品也不得私有,而是統一上繳軍隊後,再由典糧餉、典器械等處統一分配。

士兵征戰所得的大頭,不是金銀,而是所謂的口糧。闖軍內部,現在已經較少使用金銀或其他貨幣進行賞賜,而幾乎都是採取直接發給糧食米麥的形式。

例如數月前在洛陽時,苗裡琛堅守風坡嶺寨有功,獲得的賞賜就一大袋麥谷。

這種做法對闖營士兵就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劫掠金銀細軟、私藏戰利品的用處很小——因爲闖軍大多時候是在鄉間和山區活動,即便攻佔城市,待的時間又短,軍紀又嚴格,私藏金銀的好處很少,一旦被發現後的處罰卻很嚴重。

對闖軍士兵來說,嚴格遵守上繳戰利品、公買公賣的紀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感的約束,而更多是士兵個人經過利益衡量之後做出的合理抉擇。

那名小兵拍拍衣服,笑著說:“掌櫃老爺,快給我們重新上茶吧。那話怎麼說來著?哦對,是負荊請罪,讓那小兄弟給我們負荊請罪啊!”

“什麼負荊請罪!你跟方先生學了兩句話,就成天胡亂用!”苗裡琛打了那名士兵一拳,忍不住笑罵道,“方先生和張掌櫃幾個人,一有時間就教你們識字,可不是讓你這樣掉書袋用的。”

苗裡琛所說的方先生和張掌櫃,就是方以仁和張玉衡這兩個李來亨手下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早在初入河南的時候,李來亨就有意識地讓方以仁在部隊裡展開掃盲識字的活動。

不過這說得簡單,做得卻很難。不僅僅是識字本身的難度和士兵們對唸書的抗拒性,更困難的是要讓士兵花費相當時間認字,就意味著減少了他們的勞動、訓練和戰鬥時間。

即便闖軍攻破了洛陽,整體的物質條件還是比較簡陋。連李來亨本人都維持著極低的生活待遇,一般士兵很多時候更是半耕半戰。在戰鬥和訓練的間隙裡,還要同山民、流民一起耕種谷地中的田土。

這樣重的負擔下,還要讓他們分出一些時間來識字,當然是十分困難的任務。

只是李來亨本人對掃盲識字極爲重視,重視程度高到了這件事情的負責人方以仁都無法理解的地步。多虧了他的極力堅持,識字運動纔在極爲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以一種效率雖然很低、但始終堅持不懈的狀態維持了下去。

經受過簡單教育,認識一點點文字的士兵,可以更容易接受闖軍內部進行的種種政策宣講。李來亨也花了很大功夫,讓張玉衡和他手下那批賬房行商們,按照他寫出的政策宣講書,給大家解釋“公買公賣”對於士兵自己的好處。

從優良的軍紀可以減低城市居民的抗拒性,到集中性的採購政策可以使得士兵個人用更低廉的價格、更穩定的渠道獲得各種生活用品——多方面的政策宣講,讓闖軍整體脫離了肅殺暴烈的氣氛,形成一種更加正常的集體氣質。

“苗哥,你還別說,今天又到了考覈的時間,你自己把該默寫的那些字背好了嗎?”士兵嬉笑幾句,亮出衣裳的里布說,“瞧我這個寫的咋樣!”

“好小子,你這是在做小抄?活膩歪了!”

他嘿嘿笑了一聲說:“苗哥你胡說什麼呢,我這不是怕自己忘了嗎,就把要認的字寫在衣服里布上,也好隨時可以記一記。我這還算好的呢,聽說隔壁的郭老大,直接要求手下士兵都把需要默寫考覈的文字寫在背後,然後行軍的時候每人都要盯著前頭人屁股認字!”

每隔一段時間,小虎隊都會對識字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覈。而且這個考覈的結果,不僅關係到士兵個人的口糧和生活津貼,還關係到帶兵官和部隊集體的獎懲情況。大家自然對此無不關注,像郭君鎮這種心眼多的人,爲此還專門想出一套應付李來亨抽查的辦法來。

掌櫃聽完兩人說話的內容,咋舌道:“貴軍連普通的士卒都要識字,還這樣明事理,無怪乎坊間通傳李公子是太原公子復生矣!”

苗裡琛雖然現在認識了一些字,但對歷史典故所知甚少,他不甚明白掌櫃所說的太原公子是怎麼一回事,還想問問的時候,卻聽到茶肆外傳來一陣又一陣的號角聲。

茶樓內的闖營士兵都相互看了一眼,大家知道,看來掌哨將要出兵了!

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
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四章 女官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章 著佃交糧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七章 左鎮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六十章 反對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新民市| 沾益县| 彩票| 长宁区| 大洼县| 丽水市| 古田县| 衢州市| 南乐县| 华容县| 枞阳县| 门源| 新丰县| 五华县| 同江市| 阿克苏市| 会东县| 铜梁县| 长春市| 开平市| 贡嘎县| 安西县| 浦城县| 昭通市| 尉犁县| 阳泉市| 衡山县| 弥渡县| 高淳县| 兴国县| 永州市| 罗城| 扎赉特旗| 宁乡县| 郴州市| 垦利县| 淄博市| 泰安市| 濉溪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