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

大名城裡,每條街道上都是雜亂的馬蹄聲。

人心未定,人心難安。

李自成之死,這條噩耗對大順軍的精神已經造成了致命打擊。對於李過個人,更加是造成了一種幾乎可以說是毀滅式的打擊。

李自成之於李過,如兄亦如父,荊侯是從來、從來都沒有設想過,有朝一日需要由他來扛起順軍的大旗,由他來繼承李自成的領袖地位。

在跟隨李過撤往大名府的顧君恩、陳永福、牛成虎看來,這位劉宗敏死後,大順軍中最具有軍事才華的戰將,現在臉上的憂愁,實在過於濃厚——濃厚到了令人懷疑他是否將一病不起的地步。

城內的士兵都受到李過的影響,每個人都垂頭喪氣,精神、氣魄低落到了谷底。

許許多多的將士小腿腫脹,他們從獲鹿一路南逃到大名府,日夜不息,一刻都沒有停下來過。

他們一直在跑,一直在逃跑,不知道有多少人跑爛了自己的腳底板、跑腫脹了自己的雙腿,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永遠地被留在了獲鹿的墳冢裡。

躺在牀鋪上的傷兵,周身到處是鮮血,罩袍被撕扯成一條一條的。他們的傷口綻開,皮肉上凝結著深色的血塊,刀槍上粘掛著韃子的皮肉和毛髮,刀刃在星月下一閃一閃地抖著寒光。

“荊侯……”

顧君恩小聲問了一句,李過神色不動,他的副將馬重禧在一邊對著顧君恩等人搖了搖頭,示意不要影響到李過休息。

荊侯的臉上掛著濃濃的愁雲慘霧,深陷的眼窩驟然顫抖了幾下,他慢慢睜大了眼睛,眼中雖然愁苦,可依舊有一股頑強的生命力在流動著。

荊侯的嘴脣輕微地動了一下:“來亨還沒到嗎?”

顧君恩回答說:“回稟荊侯,隨侯馬上就到大名府了。隨侯和磁侯帶著一支兵馬就在這附近了,他們先頭的幾名輕騎剛剛已經入城。”

夜色朦朧,空氣中懸浮著極細小的水珠。一片黑暗,唯有遠處的丘陵頂峰在乳白色的霧海中時隱時現地浮動。

李過還是很沉穩的模樣說:“多加戒備,清軍在獲鹿大勝以後,佔盡優勢,或許會派輕騎偷襲大名府。今方國危之時,一切務必多加謹慎小心。”

顧君恩、陳永福、牛成虎三人相互看了看,都從對方的臉色上看出了安心的模樣。馬重禧也露出一抹安定的笑容,李過這時候還能注意到大名府的防務情況,看來他正從大行皇帝駕崩的危機中慢慢恢復過來。

顧君恩抱拳說:“皇太極的死訊已經傳遍大江南北,獲鹿大戰大順軍的確是敗了,但是清軍也並不好過。他們現在同樣忙於爭逐著皇太極留下的空位,暫時是沒有精力和時間繼續南下與我們作戰了。

荊侯爲了奪回大行皇帝的遺體,在獲鹿一役裡傷得太重了,現在還是請以身體爲重……畢竟先皇遺詔,以荊侯爲武王……此中意旨,荊侯應當全盤明白。”

獲鹿大戰的最後階段,李過拼死衝擊敵陣,殺死了不知道多少滿清的宗室將領,一直殺到皇太極的黃龍纛下,殊死奮鬥,才把李自成的遺體從亂兵之中奪還回來。

但他衝陣的時候,一樣遭到清軍的激烈抵抗,因此身負重傷。當時在戰場上,李過還以過人的意志強撐身體,等到大軍退到大名府,稍稍安定下來以後,他的身體纔像病來如山倒一樣地頹垮了下來。

顧君恩已經爲李過找了不少大夫,多番救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難以根除李過在獲鹿血戰以後留下的種種暗傷。

李自成在犧牲以前,已經留下遺言“我侄當爲武王”,其言下之意已經十分明瞭,就是要李過繼承大順朝的皇位,作爲繼承“周文王”的“周武王”,代死去的文王復仇伐無道。

可是現在李過的身體卻出現了這樣嚴重的傷勢,顧君恩等人也只好把那些勸李過儘快稱帝的話語,收回到了肚子裡面。

李過慢慢支撐起自己的身體,他站了起來,走到門窗處,仰望朗月,又淡淡地問衆人另一個問題:

“雙喜……雙喜和啓翁還是不願來大名府嗎?”

顧君恩皺起眉頭回答說:

“獲鹿大戰以後,諸軍喪亂潰敗不整,當時牛相獻策說要讓荊侯和義侯分路撤退,好沿途收容敗兵的時候,我就十分反對,覺得此事頗有蹊蹺。等到牛相、義侯他們退到彰德以後,尚無異動,等到荊侯您傷勢極重的情況傳到彰德以後,牛相就堅持以援救太原爲第一要務,聲稱軍務繁忙,無暇來大名參與軍議。

義侯現在似乎也是帶兵要回山西去增援太原……不過太原方面情勢危急,也確實沒錯。井陘關丟失以後,韃子已經能從北、東兩面包抄太原城,田帥和姜將軍雖然設防嚴整,幾次擊退了清軍的攻勢,但到底能夠支撐多久,也很不好說。”

“唉。”

李過嘆了一口氣,大家都明白,這是爲牛金星的擅自妄爲所嘆的一口氣。可是顧君恩自己心下又覺得,這口氣難道不是爲了李過自己而嘆的嗎?

畢竟荊侯的身體情況已經……

顧君恩看了看李過的臉色,接著說:“大行皇帝的遺體還在大名府,不若以安葬先皇遺體的名義,召牛相和義侯來大名府?”

李過轉過頭來,雙眼盯緊了顧君恩的臉看。他的眼神始終沉穩有力,像是一堵牆或者一池水的感覺,讓向來都膽大妄爲的顧君恩都覺得壓力甚大且難以捉摸。

“此事沒有必要。大名府也是前線,先皇遺體一直放在大名府很不安全。萬一有事,如何是好。現在太原也遭到清軍的攻擊,大同被清軍佔據,李氏的米脂故里和祖墳同樣很不安全。先皇的遺體……暫時還是先送去開封或者西安安置較好。”

以李過的爲人,即便現在牛金星已經隱隱表現出了不訓的態度,甚至連張鼐都沒有聽從他的要求來大名府匯合,李過還是會以和衷共濟的姿態面對大順軍的文武百官們。

畢竟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權位於李過而言,並不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李過所最憂愁的是,李自成死後,大順軍的方向是什麼?

李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大副,卻不是一個能夠掌握方向的船長。

如今的大順江山,已經是如李白所言,“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的形勢。在怒海橫波之中,當浪花好像連山噴雪而來的時候,大順軍急需要一個能夠掌握方向的領袖站出來。

李過非常有自知之明,也非常瞭解自己,他絕不是大順需要的領袖,絕不是此時最合適的人選。

可是李自成的遺言和囑託,又只能讓李過必須揹負起這份責任來。

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對於自己能力有限的認知,糾纏在一起,在李過的心中形成了一股殊爲強烈的遺憾、無奈和悲鬱之情。

他顯得這樣憔悴與愁苦,不僅僅是因爲身體傷痛帶來的折磨,也是因爲這份責任感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

東方既白,一名親兵奔入庭院裡面,大聲嚷嚷地說:“隨侯回來了!隨侯回來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 长寿区| 萨迦县| 留坝县| 汕尾市| 佳木斯市| 西安市| 泰安市| 河津市| 剑河县| 临猗县| 海宁市| 肥西县| 金川县| 治多县| 汤原县| 宝丰县| 永仁县| 达拉特旗| 宜阳县| 龙海市| 孟州市| 金乡县| 民县| 越西县| 安岳县| 安化县| 青河县| 北辰区| 永登县| 永平县| 陆河县| 靖宇县| 伊吾县| 巴南区| 厦门市| 淮北市| 福海县| 溧阳市| 铜川市|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