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

就在贛勇佔據九江,截斷楚闖與長江下游蘇常湖鬆四府貿易的時間裡,以耿應衢爲首的一羣楚地士紳,就加緊了他們棉布“本地化”的經營。

在很短的時間內,耿應衢等紳商就利用闖軍原本配製揚武藍而開闢的工坊用地,於附近營建棉布工坊。

數月之間,一棟棟房屋拔地而起,從襄陽上游洶涌而下的漢水,流入長江以後,水流遂稍稍緩和,至武昌處,水網河道大爲交錯。楚地到處可用水力,可惜現在李來亨不在武昌,否則即便沒有李來亨提點,僅僅是方以仁、方以智等一些通曉西學的經世之士,便可以幫助楚闖在武昌大造水力工坊。

話雖如此,本地搢紳亦非愚人。何況武昌府一帶本來就有西洋耶穌會傳教士活動,甚至楚闖中在軍器監督造紅夷大炮的張光,本來就是受耶穌會影響的天主教徒,頗曉得經世西學。

過去白鳩鶴已經在隨州督造過了用於製造兵器甲仗的水車,現在耿應衢也仿照此類設施,移植於武昌,利用長江水網縱橫的水力力量,更可以加快棉布工坊的生產速度。

深藍色的染料和輕靈的棉布,都在紡織機和漿染工坊的工作聲中,順著長江的江水傾瀉而出。闖軍的軍隊,已經是一個極大的市場,耿應衢生產出來的棉布,立即就可以加工製作成棉衣、棉鞋,馬上隨軍運到北方。

本來湖廣和河南兩省的闖軍,就正在源源不斷北上。他們北上過程同樣要運送數量龐大的軍資輜重,現在又順帶帶上了許多來自武昌的棉布棉衣棉鞋,省卻了耿應衢的運輸之難。

到華北以後,這些冬衣立即就能產生巨大作用,爲將士禦寒,彰顯闖軍治理地方的成功和收穫。

對闖軍的士兵來說,冬衣可以產生直接而明顯的禦寒效果。而對於另外一些在闖軍北伐過程中,剛剛投奔闖軍不久的前明文武官吏來說,隨軍運到的大量棉衣棉布,也使得他們愈發相信道路傳聞的一些流言。

近來早有傳說李公子領仁義之兵,經略三楚,蔚然可觀。一些說書藝人到處傳揚楚地經略的成功,坊間處處有“三楚爲一世外饒樂地”、“楚地祥和安定,城中旺盛遠過太平時節”的傳聞。

這些消息當然是以柳敬亭爲首的紅隊系統,有意識進行的輿論宣導工作。可是其中也不乏有確實成分存在,畢竟自己李來亨徹底消滅和降服左良玉集團以後,湖北一帶,已經享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與安定。

闖軍用營田、民兵、司法推官等新體制治理三楚,隨營學堂、鄉官學堂也都在加速培養著可堪一用的基層鄉官官吏。

楚闖的鄉政,當然有可爲一大觀的地方。

除了這些鄉官以外,謝明弦負責的節府試,也選拔了數量不少的一批落魄士人。這些人除了一部分被顧君恩吸納入參軍司,隨軍北上,參與了艱苦卓絕的博野守城戰以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一部分留在了湖北,同陳可新學習政務。

此時陳可新已經完全接過了過去由白旺擔任的都營田使工作,營莊制改革正在更爲廣闊的範圍中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楚闖除了需要自己培養出來的、成熟可靠的基層鄉官以外,也需要相當數量的中層官吏。

由節府試選拔出來的前明中下層文人,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中基層政務的磨練以後,就與他們的前輩陳可新相同,或者在營田系統中擔任要職,或者慢慢走上了各地知縣、州牧的位置。

這些官吏未必就是闖軍死忠的同路人,可是在時局穩定的情況下,在闖軍新體制鞏固的情況下,他們都很難再做出什麼不利於闖軍政權的舉動來,甚至是想貪墨要錢,也既無膽量,也無機會。

何況闖軍尚處在嚴酷的征戰時期,自上而下都推行右武政策。爲了徵調援兵北上,楚地已經半成軍營,從郭君鎮往下,各級武將分出各府各州各縣,握有大量實權。

在一些毗鄰明朝管轄地區的州縣內,不乏還有武將使用軍法管制文官。間或便有武將把犯法文官鎖拿至府城的消息傳來。

但闖軍治理三楚,對於本地士紳學子和文人,也並不一概完全進行打壓。隨著楚闖政權在湖北的日益鞏固,荊襄節度使陳藎首先在襄陽前往文廟祭祀了孔子,此後又陸續推出了一些賑濟寒生的新政策。

這一段時間來,湖北氣候也出現了好轉,雖有水澇卻無大旱。水澇又在白旺等人的努力治理之下,沒有擴散成較大的災害。

一時間豐收安樂,正在顧君恩麾下做參軍的曹本榮,他表兄黃州舉人劉子壯當時即在擔任營田使,去安陸回稟豐收情況時,路過一大片禾稼,就欣然寫下了“履畝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飽士民怡”的詩句。

兵民之相安,士馬之安樂,外則虜兵斂跡,內則物阜民安,爲耿應衢等工坊主的大發跡,奠定了極有利的環境基礎。

這回郭君鎮統水師欲東下拔取九江,耿應衢便又嗅到商機,他特地請曾爲武昌棉布工坊題字(字是天道酬勤,略醜是確實字略醜了一些)的武嶽節度使高一功引見,終於得以見到總掌楚中戎馬的郭大將軍。

一見到郭君鎮以後,耿應衢馬上就抓到機會,大談生意經,向郭君鎮大肆推銷武昌所產的桐油、麻繩、鐵釘,甚至還有給船上水手們準備的冬季手霜。

郭君鎮是用兵的大師,卻不是生意場上的高手。此情此景,只讓郭君鎮大感可笑和荒唐。他心中甚至想著耿應衢這樣的做法,究竟算不算是搢紳想要拉攏和腐化自己?

好在有高一功從旁解釋,纔不至於讓性情乖張的郭君鎮突然下令,把耿應衢就地鎖拿起來。

高一功對耿應衢這一段時間來的經商情況瞭解很多,他原來就頗爲重視瞭解黃麻士紳的生活狀況,對於耿應衢這個出了名的老實人,也有一些耳聞。

獲悉耿應衢販貨經商,甚至最後在武昌大造工坊的傳聞後,高一功就想起了過去在隨州時有過幾面之緣時這位老實人的樣貌,一時間好奇心大作,便多次前去工坊拜訪耿應衢。

一來二往之下,高一功更感到棉布買賣大有可爲,耿應衢的思路和想法也都很值得推廣。棉布的利潤是其次,給這些因爲營莊制而喪失田產收入的搢紳們,找到一種合適的出路,又是另外一種對闖軍極有好處的事情。

李來亨慢慢收緊楚中士紳本就不多的田息收入以後,部分人甚至出現了生活沒有著落的情況,走投無路之下,怎麼可能不對楚闖政權升起敵對的情緒呢?

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章 惠世揚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三章 龍鳳廟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
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二章 惠世揚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三章 龍鳳廟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谢通门县| 同仁县| 平乡县| 凤冈县| 长治市| 潢川县| 游戏| 泸溪县| 曲麻莱县| 诏安县| 富蕴县| 黎城县| 曲周县| 余江县| 九龙坡区| 冕宁县| 日土县| 名山县| 伊宁市| 哈密市| 台前县| 柘荣县| 莱西市| 温泉县| 永兴县| 包头市| 黑山县| 静宁县| 林州市| 舟山市| 涞水县| 南丹县| 荆州市| 积石山| 合阳县| 临洮县| 崇仁县| 嘉黎县| 苍山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