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八章 地頭蛇

夏天南反問道:“對啊,怎麼,徐指揮使以爲我在說謊?”

徐忠哆嗦了一下,連忙解釋道:“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消息太過驚人,下官一時失態。大人驍勇善戰,天下皆知,既然連高迎祥都能生擒,想必擊敗阿巴泰也不是不可能……”話雖這麼說,但他其實是不信的,大明和韃子打了幾十年仗了,屢戰屢敗,別說殺幾千韃子,能與韃子正面對陣全身而退就很不錯了,要是運氣好砍下幾個真韃子的首級,那就是了不起的功勞,可以吹噓好多年了。

夏天南迴頭吩咐左右:“隨便取一個首級讓徐指揮使看看。”

昌邑之戰後,在司馬德的建議下,凡是後金士兵和蒙古人的首級都砍了下來,除了被炮彈打得稀爛無法辨認的,勉強保持頭顱完整的後金士兵首級有八百多顆,蒙古人一千三百多顆,至於漢兵和包衣就更多了,不過不太值錢,就順手埋了,沒有割下帶走。

一個木盒子遞到徐忠面前打開,一個面目憎獰的後金士兵首級呈現在所有人面前。徐忠顧不得盒中散發出來的血腥味和石灰味,湊過去仔細參看。這個頭顱留的是典型的金錢鼠尾辮,頭皮光滑,不是新剃,面部皮膚黝黑,牙口也和漢人截然不同,一看就是真韃子,絕非殺良冒功僞造的首級。

徐忠連連點頭:“果然是真夷,沒有半點假,大人真是當朝名將,吾輩武人之楷模。”在他看來,就算斬殺幾千韃子的戰績有水分,但是能夠砍下百八十個韃子首級,已經是幾十年未曾有過的光輝戰績,這個平南伯這麼能打,以後肯定還會步步高昇,自己一定不能得罪,得好好巴結。

夏天南笑道:“徐指揮使過獎了。既然驗證了首級,證明咱們是真的來打韃子的,不是來打秋風的,還請徐指揮使幫幫忙,給咱們安排個地方休整。”

徐忠連忙說:“大人嚴重了,下官哪敢稱驗證首級,不過是瞻仰貴部的戰功罷了。安排地方沒問題,我立刻吩咐下去,在衛所軍營騰出地方,如果不夠,再和左、右衛商量商量。”天津三衛各有指揮使,但是天津衛比天津左衛和右衛成立時間早,資歷更老,地位明顯高一截,徐忠要是開口,左衛和右衛的指揮使一般不會拒絕。

夏天南很高興,這徐指揮使會來事,倒給自己省了不少事。他順理成章提出了第二個要求:“我部長途奔襲,糧草補給不便,可否調撥部分糧草應急,兵部的手續再去補辦?”

在他看來,既然徐忠好說話,這第二個要求應該也不難辦。各地衛所、營兵日常糧餉都有定額,是兵部覈定撥付,而戰時的糧餉、開拔銀子等都是另行開支,只要瓊海軍先斬後奏,這次軍事行動得到了兵部的追認,那麼補辦手續、撥付糧餉是順理成章的,從徐忠手中借糧草應急,可以看做是借支,事後再歸還,對徐忠並沒有實質影響。

誰知道徐忠露出了爲難的表情:“大人有所不知,天津衛設有兵備道,掌管薊鎮、遼東和天津三衛的糧草轉運、撥付,這糧餉給多少、什麼時候給,都得聽他們的。咱們天津三衛雖然背靠糧倉,不像其他地方的衛所要忍飢挨餓,但是這糧餉卻是按月撥付,全卡在兵備道手中,沒有餘糧。所以……”

夏天南聽明白了,天津衛這地方,糧餉的事情兵備道說了算,看來糧草的事情不會太順利。雖然這次出征做了充足的準備,船上的糧草夠一萬多大軍吃上一陣子,但是這場仗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能夠就地補給,不動用船上的儲備糧最好,免得萬一出了什麼意外,大軍陷入斷糧的困境。

他問道:“天津衛兵備道叫什麼,我去會會他。”

“兵備道名叫潘達,原本是兵科給事中,到天津已經三年了。”

天津衛本質上是一個衛城,雖然因爲碼頭和港口的便利,商業發展很快,人口也迅速增加,但是畢竟建城只有一兩百年的歷史,行業發展相對單一,多爲依靠漕運的商棧,底蘊無法和蘇杭這樣千年古城相比,也無法和同樣爲港口城市的泉州等地相比,倒是和山東重鎮登州相差彷彿。

在滿大街樸實的店鋪和破舊的民居之間,一座衙門格外引人矚目,高牆深院,黑瓦紅門,處處顯得莊嚴肅穆。這就是天津衛兵備道衙門。衙門的主人潘達此刻正在後院閉眼假寐,一名小妾給他捶腿,一名小妾給他揉肩,愜意地很。

兵備道往往是由都察院派出的按察使和按察副使擔任,在某一地只需要對當地的總兵負責,管的多,又沒什麼制約,權力很大。在這天津三衛之地,漕運樞紐,各地的糧草分發轉運給薊鎮、遼鎮,甚至還有京營、宣府的一部分需要,兵備道衙門的權責在同類衙門中也算是極重的。

潘達是以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擔任此職,是正四品的階級,在這天津三衛之地,堪稱是一言九鼎。

他本是兵科給事中,雖然只有七品,但是清貴無比,前途無量,若是按正常的晉升途徑,若是外放本來至少是個布政使,運作好一點巡撫也不是不可能。現在被打發到天津衛擔任兵備道,朝野上下普遍認爲他是明升暗降,得罪了人才會如此。

事實上,他確實是得罪人了。

崇禎三年,時任兵科給事中的潘達接受當時首輔周延儒的拉攏,成了其黨羽,在周延儒的示意下,向次輔溫體仁派系的大臣發動彈劾。當時周延儒被溫體仁步步緊逼,被抓住不少把柄往死裡彈劾,焦頭爛額,眼看首輔之位岌岌可危,急需扳回局面,於是拉攏以潘達爲代表的一羣言官發動反擊。

只可惜潘達站錯了隊,周延儒不是溫體仁的對手,只當了四個月的首輔就敗下陣來,告病回鄉。溫體仁當上首輔後,第二年起就大肆清算周延儒的黨羽,潘達也未能倖免,被逼離開了京城。

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十八章 擴張第八百三十二章 返回天津衛算賬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百九十章 楯車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八百七十三章 自毀長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萬花叢中過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四十一章 遇到逃稅的商船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盡如人意的炮擊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在屋檐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五百零一章 斬草要除根第七百八十章 兵諫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五百六十四章 明朝版的上訪戶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六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第九百六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南錢莊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結盟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三百三十八章 明搶還是強買?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三十章 回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擊鄭家船隊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五百六十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六百章 戰俘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醉宿第五百三十二章 轟擊炮的仰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五百二十七章 海上分基地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六百七十八章 追闖王還是八大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擊殺耿仲明(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
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十八章 擴張第八百三十二章 返回天津衛算賬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百九十章 楯車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八百七十三章 自毀長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萬花叢中過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四十一章 遇到逃稅的商船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盡如人意的炮擊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在屋檐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五百零一章 斬草要除根第七百八十章 兵諫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五百六十四章 明朝版的上訪戶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六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第九百六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南錢莊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結盟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三百三十八章 明搶還是強買?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三十章 回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擊鄭家船隊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五百六十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六百章 戰俘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醉宿第五百三十二章 轟擊炮的仰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五百二十七章 海上分基地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六百七十八章 追闖王還是八大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擊殺耿仲明(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读书| 慈利县| 兴文县| 乳山市| 渝北区| 玉环县| 玉门市| 灵宝市| 耿马| 年辖:市辖区| 孟州市| 辉南县| 哈密市| 万荣县| 江山市| 万山特区| 东港市| 福安市| 宜君县| 长岛县| 鹤峰县| 兴化市| 滨海县| 开化县| 江津市| 惠东县| 丹凤县| 加查县| 历史| 祁门县| 阳山县| 红原县| 夏邑县| 梓潼县| 呼伦贝尔市| 沁阳市| 安多县| 静安区| 延津县|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