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

朱厚煌沒有看到下面的情況,只是看這個樣子,就知道他們得不了好,對伍文定說道:“走吧。”

伍文定雖然現在已經確信了朱厚煌並沒有與寧王勾結,但是對朱厚煌也沒有多信任了,此刻見朱厚煌要走,冷笑道:“雍王殿下如果是怕了,自可離去,寧王一日不退兵,下官就一日駐守在這城牆之上。”

朱厚煌說道:“伍知府,今日寧王軍的攻勢不過是試探而已。只看他們工程器械不全,進攻前後脫節,幾乎上沒有任何配合的地方。再看安慶民壯都各安其位,所有防禦措施都已經想到了,就知道今日,寧王軍註定無功而返。你身爲安慶知府,這裡的事務就交給手下,就可以了。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必須整合整個安慶的人力物力,否則日子一長,安慶堅守會堅守不下去的。”

朱厚煌正色說道:“你的任務不在臨陣指揮之上,而是在統合整個安慶城之中所有糧食,物資之上。這裡讓你手下來就行了。”

“這個嗎?”伍文定有些猶豫,一來他不知道朱厚煌說得對不對。畢竟這是伍文定的初陣,根本沒有經驗可言。二來伍文定身邊也沒有一個讓他覺得值得託付的人。伍文定自己對自己都不放心,怎麼會對別人放心?而且伍文定不過一個小小的知府而已,身邊怎麼會有精通守城的人啊。

朱厚煌看著伍文定的表情,就知道他手下沒有這樣的人,說道:“戚將軍,城上就交給你了。”戚景通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好像解釋一樣對伍文定說道:“戚將軍是軍中老人,祖上是太祖平定天下的功臣,世襲指揮出身,在平定劉六劉七的時候,立下過戰功,守城經驗之豐富,還在孤之上。”

伍文定說道:“那麼拜託戚將軍了。”

聽了戚景通的履歷,伍文定對戚景通的信心要比朱厚煌還要強,因爲戚景通的履歷,太符合明代對於名將的標準了。

對於明代的名將,第一要有出身,因爲好像在明代,行軍打仗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除卻一些文官將領之外,大多都是出身軍將世家,才被看中,戚景通這樣要出身有出身,要經驗有經驗,要戰功有戰功的將領,太符合伍文定的口味了。

只是伍文定還是有些放心不下,不想下去。

朱厚煌低聲在伍文定身邊說道:“伍大人,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表現的越從容越好,城牆上所有人都在看著你的。”

伍文定眼睛一轉,瞬間恢復原位。冷笑一聲,說道:“這些毛賊不過如此,這樣就想攻破安慶城嗎?老夫在城樓之中小睡一會兒,等諸位破敵。”

伍文定與朱厚煌聯袂走進城樓之中。

城樓之中也不是多安靜的。一個個士卒都蹲在在城樓上開好的射擊口上,向下面射箭。崩崩的箭弦之聲,在城樓之中來回不住的迴盪。

等兩個進入城樓之中一個單獨的房間之中的時候,伍文定胸有成竹的樣子瞬間蕩然不存了。一副忐忑不安的樣子,來回踱步,不聽的嘆氣,看樣子恨不得衝出去。

朱厚煌說道:“伍大人也是讀書人,怎麼這麼沉不住氣啊?孤已經說過今日不過試探,此戰必勝,真正難熬的在後面。”

伍文定也許是被‘也是讀書人’給氣住了,他猛地坐了下來,深吸兩口氣,雙目微微張合,不過一會兒,整個人身上都瀰漫出一股靜的感覺。

“殿下,不知道有何指教?”伍文定淡淡的說,這一刻,好像是安慶的成敗都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古代的讀書人就這個厲害?”朱厚煌心中暗道。

臨大事有靜氣,不是任何一個人就能做到的。

朱厚煌說道:“有孤二千精銳在手,再加上安慶城堅固的城牆,守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爲了以放萬一,孤希望你能將舉城百姓都動員起來。”

伍文定嘆息一聲,說道:“事到臨頭也只有如此了。殿下想要下官做什麼,直管說吧。”

伍文定自然知道他的措施會給安慶百姓帶來極大的傷害,但是事急從權。

朱厚煌說道:“在全城百姓分組,以老弱爲一隊,青壯爲一隊,健婦爲一隊。讓青壯上城戰守,健婦往城上運輸武器,並將傷員擡下來,老弱則負責做飯,照顧傷員。並且將全城的糧食都控制起來,定食定量。”

伍文定忽然眼睛一凝,說道:“這是秦政,”他隨即吟哦道:“守城之道,盛力也。故曰客,治簿檄,三軍之多,分以客之候車之數。三軍:壯男爲一軍,壯女爲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爲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爲險阻及耕格阱;發樑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赺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而慎使三軍無相過。壯男過壯女之軍,則男貴女,而奸民有從謀,而國亡;喜與,其恐有蚤聞,勇民不戰。壯男壯女過老弱之軍,則老使壯悲,弱使強憐;悲憐在心則使勇民更慮,而怯民不戰。故曰:慎使三軍無相過。此盛力之道。?”

朱厚煌一陣無語,這個時候說這個辦法是從那一本書裡面出來,又意思嗎?朱厚煌說道:“不管是誰的辦法,只要有用就行了,總之,城內百姓交給你來統合,讓民壯一天一換,讓他們有時間休息。保證精力,守城之事,交給孤,城內之事,就託付給你了。”

“是。”伍文定咬著牙說道:“就算是這裡成了睢陽,也一定能守住。”

朱厚煌一眼瞪向伍文定,睢陽這個比方相當不吉利。

張巡守睢陽,弄到吃人肉的地步,實在太慘了。

朱厚煌說道:“伍大人這話怎麼說的,現在皇上領大軍就在運河之上,我們只需守個十餘日,就能等道援軍,到那個時候,自然是大功一件。”

就在朱厚煌與伍文定分配彼此的職責的時候,城外,劉養正也在給寧王分析道:“殿下,今日一戰,看安慶城守得相當有章法,弓弩滾木之類,預備的相當不少,守城的將領定然是雍王部將,中規中矩的,找不到什麼空子鑽,而且右軍又不是中軍,沒有韌性,這一戰顯然敗了。”

寧王問劉養正說道:“劉先生可有辦法破城?”

劉養正沉吟一會兒,說道:“以臣之見,繞過安慶沿長江順流之下,直撲南京。將南京一舉拿下,殿下正可祭祀孝陵登基稱帝,與正德畫江而治,並不需要在安慶城下流連。”

劉養正常常自比諸葛亮,他到底能不能比擬諸葛亮,這個誰也不知道,不過劉養正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明顯看出了現在破局的關鍵,並不在安慶,而是在南京。

只要拿下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南京,寧王就有了號令天下的資格。比在安慶城下流連不去要強過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很多時候,正確的意見,不一定能被採用。

寧王聽了劉養正的話,心中一動,默默的沉思起來,最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好像整個人放鬆了一些一樣。

寧王說道:“劉先生還是告訴孤有沒有辦法,讓孤快些破城?”

劉養正心中暗歎一聲。

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九章 打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
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九章 打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炎陵县| 琼中| 沭阳县| 大港区| 祥云县| 潍坊市| 新民市| 千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咸宁市| 霞浦县| 北宁市| 潮安县| 阜新| 曲周县| 鹤山市| 文安县| 上饶县| 惠水县| 涞水县| 睢宁县| 普定县| 类乌齐县| 赤城县| 嘉荫县| 武宁县| 河津市| 红桥区| 合水县| 双牌县| 南召县| 漯河市| 苏尼特右旗| 浦城县| 苍梧县| 大渡口区| 丹棱县| 仲巴县| 拜城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