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

當然了香料供應太多了。價格會降低的。

到時候恐怕沒有現在這樣的超額利潤了。但是朱厚煌顧不了太長遠的事情了。只能先顧眼前了。

“造船,與星城全部給我停下來。”朱厚煌說道:“少府鹽鐵在南洋好賣嗎?”

朱厚煌只是一個印象。他記得當初朱厚煌就是靠給日本供應鹽鐵,度過了一次經濟危機。

許鬆說道:“很好賣。”

“那就好。”朱厚煌說道:“全力曬鹽,而有北港那邊全力產鐵,東到的日本,西到印度,全力推廣,我就不信了,沒有了大明,我東雍還能餓死不成。”

“但是產能?”許鬆說道:“東雍的鹽鐵自用之外,雖然有些剩餘,但是並不多啊。”

少府還是有一些國有企業的性質,他起初生產鹽鐵的目的,根本就是自用。特別是對於鹽場,對擴大的生產,並不是積極,多出來的根本就是浮動額度。還有北港的鐵礦,根本就是爲了供應雍軍,連爲東雍民間供應鐵器都是順帶的。

所以對於東雍鐵產量,許鬆還有一點信心,不過,想依靠這兩樣產業,支撐原本因爲海禁斷絕的貿易,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厚煌也知道不可能。不過,他必須努力降低自己的損失。

朱厚煌說道:“孤準備視察呂宋。”

呂宋礦產豐富,金礦的數量也不少,如果從呂宋得到了一批金銀,就能大大緩解東雍的窘狀。

朱厚煌分配任務,許鬆立即去辦了。

他的事情最多,平日裡少府是東雍財政的大頭,而現在危機波及之下,也是少府最困難。許鬆有很多事情要去辦。

“殿下,不要太過焦慮。”王陽明說道:“東雍根基已足,即便是沒有貿易支持,咬緊牙關還是能撐過去的,大不了,減少航海的人手,安置在呂宋、開拓呂宋。”

不能說王陽明見識低,而是時代侷限性。對王陽明來說本末很重要,重農輕商。

王陽明並不鄙視商業,但是看重農業在商業之上,卻也是事實。王陽明看來農業可以給東雍帶來最根本的物資,糧食。有了糧食萬事纔有根基,還有一樣就是兵員。這兩樣纔是支撐起東雍的最重要的根基,至於商業不過能帶來一些銀子而已。

銀子有用嗎?

當然有用。沒有航海貿易的銀子,東雍怎麼會在短短數年之內,好像是吹氣球一樣擴張。但銀子怎麼也比不了大軍。比不了人心。

所以,在王陽明看來,貿易固然重要,但實在不行。停了貿易也沒事。不過是困難一些,還傷不到東雍的根基。

朱厚煌對王陽明這種思想,不能說他不對,畢竟真正支撐起東雍這個國家的,不是別的,正是東雍艦隊,與八營精兵。而朱厚煌掌控這些軍隊的根本,不是別的,正是東雍的土地,人心依附。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了。”

如果事情真壞到這種地步,他也只有忍了,反正不過一時而已。他不相信大明的執行能力,能封鎖數年海岸。即便是銅牆鐵壁也擋不住人心慾望,更何況區區海禁之令。

“殿下。”黃士龍說道:“臣有一策。”

朱厚煌說道:“黃卿請講。”

黃士龍說道:“殿下,臣生於金門,也算是衛所世家,即便是現在與福建衛所還有幾處世交。如今海禁風聲太緊,他們不敢來澎湖交易,山不就我,我可就山,我們可以在海邊與對方交易。”

朱厚煌說道:“去福建交易。這行嗎?”

海禁是對付誰的?

即便下面的小吏不知道,但是不知道嗎?

黃士龍說道:“殿下,福建大族很多,這些大族也是往日來澎湖貿易的主力,這些人在地方勢力很大,只要小心一點,他們自然會上下打點,更不要海岸綿延數千裡,以東南衛所的實力,是絕對不可能將數千裡封鎖的嚴密。”

朱厚煌眼睛一亮,這倒是一個辦法。

黃士龍見朱厚煌有意動之色,立即說道:“臣願意爲殿下效力。”

朱厚煌說道:“好,此事就拜託黃卿了。”

黃士龍說道:“此乃臣的本分。”

隨著東雍敞開了銀子,維持東雍紙鈔的信用,東雍紙鈔的比價,總算是穩定在八成了。不過,這樣一來,東雍就已經沒有錢了。不得不說。即便是將兩個花錢大項全部砍掉了,但是更多的事情,接踵而來,那就是鹽場的擴建,與鐵場的擴建。

鹽場擴建的重點在澎湖島。

因爲澎湖島上有多餘的人力,整個東雍適合建立曬鹽場的地方,也就是南部海岸,澎湖也在其中。不過澎湖因爲貿易中斷的問題,肉眼看見的蕭條下來,朱厚煌唯恐這些人鬧事,就先行建立鹽場,也算是以工代賑。

琉球在東雍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雖然東雍各個港口都可以任由外面的船隻停靠。但是外來的商戶,都喜歡在澎湖。而澎湖的商業氣氛與東雍島上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就人口管理上來說,東雍各縣甚至將每一個人都登記在冊,但是對於澎湖來說,根本不可能,也不實際。

總體來說澎湖,雖然歸屬於雍王最早。但是雍王的命令在澎湖的效力是最低。

澎湖知縣不是別人,正是王源和。

朱厚煌很不喜歡王源和,但不喜歡又怎麼樣啊,該用還是要用。

王源和對澎湖的管理,比較寬鬆,寬鬆到澎湖到底有多少人,王源和都不知道。

不過,朱厚煌也知道,澎湖不比大員,嚴厲的管控,不但對東雍無利,甚至有害,否則朱厚煌早就將王源和給撤了。因爲澎湖本來就沒有多少可耕種土地,根本就是一座商業城市。

不過,如今經濟出現了問題,朱厚煌早已不用忍受王源和,已經將王源和給撤掉了。他打算派過去一個能力強悍的官員,趁著這個時候,將澎湖納入官府的管理之中。

當然了,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最少要把在鹽場功夫的列入東雍戶籍。

似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明一出問,整個東雍都出了問題。連山上野人也出來鬧騰。似乎幾年的功夫,這些野人適應了山中的生活,下山襲擾的程度有所提升。

朱厚煌只能委託,吳明處理。吳明將一個營分開,佈置在幾個出入山中路口,封鎖大道,然後動員各地縣兵,算是遏制住了野人南下的趨勢,不過朱厚煌現在沒有興趣入山討伐。因爲沒錢,進山討伐,顯然是一場得不償失的進攻,即便是獲得一場勝利,也抵不上消耗的軍費。

不過,朱厚煌似乎高看了一眼大明的執行能力。去福建的黃士龍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似乎從福建得到了貨源,最少普通布匹茶葉能從福建弄過來,數量上就差強人意了。不管怎麼說,有總比沒有好吧。

這些紛紛擾擾全部安定下來,朱厚煌才得已繼續他的呂宋之行。

朱厚煌從澎湖出發,乘坐他的座船東雍號,也是東雍型戰艦最大款。整個戰艦上有無根桅桿,總共有一百多門火炮。這一百多門火炮有佛郎機炮,也有銅炮,不過在炮位上不餘留了銅炮的位置,只是東雍的銅相當之緊缺,朱厚煌也只要裝了十幾門而已。

製造鐵製重炮,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只是朱厚煌一想起東雍乾癟的錢袋,只能長嘆一口氣,就當這一件事情,他並不知道一樣。

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
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保定市| 龙井市| 通州市| 屏南县| 抚松县| 武胜县| 隆德县| 阳山县| 兴和县| 伊金霍洛旗| 思茅市| 读书| 盐边县| 宁武县| 泰顺县| 丽江市| 呼图壁县| 佛学| 天镇县| 滁州市| 黄石市| 原平市| 云浮市| 台州市| 沙湾县| 黄石市| 黑水县| 临邑县| 德兴市| 呼玛县| 肇东市| 滁州市| 临沂市| 武山县| 白玉县| 札达县| 澳门| 文昌市| 太仆寺旗|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