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

戚景通踏上了雍江北岸。開始了自己步步爲(wèi)營的征伐,一日之間,不過北去十幾裡,並且在浮橋之處,修建一小寨守護(hù),日暮之時也修建一小寨。

戚景通帶領(lǐng)千餘縣兵在前面開路,而後面萬餘民夫都在陸完的主持之下,在荒野小道上加固,開拓。

就在戚景通緩慢的向北推進(jìn)的時候。雍北府這邊也開始行動。

但是雍北這邊,與雍南這邊動員的力量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北港附近的百姓全部是新近安定下來,剛剛分派下來的土地都還沒有開出來,甚至對最基層的控制,還是一片空白。根本不能,也無法像南邊那樣動員數(shù)萬壯丁出來。

他們能出動的,不過是兩三千人而已,這兩三千人,大半是北港縣兵,與金礦的礦兵。吳鳳儀將金礦留給汪直負(fù)責(zé)。自己爲(wèi)主將,俞大猷爲(wèi)副將,向南開拓。

吳鳳儀狠狠清楚,北港離大肚部很遠(yuǎn),其中相隔數(shù)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這一次南下進(jìn)攻,肯定沒有什麼成果,以北港與大肚部之間的距離。能並不能趕到大肚部那邊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

不過北港一帶不如大員一帶的地勢開擴(kuò)。而因爲(wèi)北方流民到北港航程比較近,並且朱厚煌的看重北港的礦產(chǎn)資源,所以想往北港這一帶多佈置人口,北港平原上的土地,已經(jīng)有一點不夠使用。

所以向南方開拓是必然的事情,而南邊這些部落,比起大肚部不過是一些弱雞而已。這些部落根本擋不住成建制的部隊。縱然這一支軍隊,不過數(shù)千人。能阻擋他們前進(jìn)的只有森林與河流,而不是這些部落。

就在南北兩方都以不溫不火的方式開局的時候,朱厚煌也開始了他的行動。

找一個登陸的地方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就能找到?,東雍,也是就臺灣的河流都有一個問題,動發(fā)源地到入海口很近,所以這些河流都有很強(qiáng)的季節(jié)性。在雨季河水暴漲,向兩岸蔓延開來,在旱季,河水就很少,只有河牀中間的一點。

故而在冬季的時候,春季的時候,河水還每漲起來,根本行不得大船,想要逆流而上,必須換船。這一帶根本不沒有合適的港口,在河岸邊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澤。想腳踏實地都是一件畢竟困難的事情。

朱厚煌不得不承認(rèn),自己的想法有一點想當(dāng)然耳。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尋找敵人,而是找一個港口在這裡紮下腳跟,再從大員調(diào)集一些小船過來,想辦法,想辦法沿著河道去尋找大肚部落的蹤跡。

從尋找港口,更換船隻,並且派遣船隻進(jìn)入河流之中尋找大肚部落的蹤跡,都不是著急就可辦到的。

就在朱厚煌三方都開始行動的時候,大肚部落也不是沒有反應(yīng)的。

綠綠蔥蔥的樹林之中,忽然多出一大片空地出來。在這一片空地之中。綠色漸漸稀少。黃色漸漸多了起來。

這些黃色,有很多是裸露的土地的顏色,也有更多是枯草的顏色。

這些枯草都是部落之中,屋頂?shù)拿┎荨?

部落之中的房子,從外到裡,逐漸從稀疏變得稠密起來。不過大多都是茅草房子,這些房子沒有一定之規(guī),大都是因陋就簡,先用木頭弄出一個框架出來。然後再在框架上面堆積很多層的茅草,從天上看去,自然是深黃淺黃一片。

不過在部落最中間卻有幾座像樣的房子。

這是中國南方很常見的吊腳樓,粗大的毛竹比一些小樹都粗上一大圈,十幾根毛竹將整個小樓支撐起來,與地面相距一米左右。

這個就算是整個大肚部落的中心,也大肚部落酋長的宮殿。

竹樓外面有很多人。

這些人穿著打扮各式各樣。大半光著上身,身下裹著一塊獸皮,有的連獸皮都沒有,用寬大的樹葉裹住羞處。

他們還各自拿著兵器,但是兵器也沒有一樣的。大多都是長矛,而且這長矛與長矛也有不同的。有是鐵製槍尖,銅製槍尖,看上去還像是一回事。但是還有不少,居然是石制槍尖。甚至有的並不過是木棍上綁著一根尖銳的骨頭而已。

只有圍在竹樓附近的人穿著比較整齊一點,身上用的兵器也都長刀。大多是銅鐵所打造出來,不過看上去,刀刃上坑坑窪窪的,一個個缺口,也知道這些兵器也有些年頭了。

竹樓之中,,此刻也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

最中間。有一個大胖子坐在一張大大的木椅上面,好像是一座肉山一樣。他微微咳嗽一聲,整個身體的肥肉都在上下飛舞。

他就是大肚部落的酋長,在漢人口中的大肚王。

“南邊的漢人打過來,諸位決定怎麼辦?”大肚王開口說話,他一開口,頭上插著一根根鮮豔的羽毛就開始上下顫抖。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將竹樓裡面的所有人都一一看在眼裡。

大肚部落雖然被有些人稱作一個國家,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大肚部落不過是一個部落聯(lián)盟而已。

在竹樓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

這些人的部落自然沒有大肚部落本部的人這麼多。但在各自部落之中也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們之間並非沒有矛盾。甚至矛盾也相當(dāng)大,彼此之間也打過。如果不這一次陸完聲勢浩大的征伐。大肚王能不能將這麼多部落酋長聚集在一起也是一個問題。

說來也是諷刺。也只有在外力的壓迫之後。大肚王纔能有最大的權(quán)力。

“打他們。”

這些酋長一起來到這裡就已經(jīng)有了統(tǒng)一的想法。陸完以戚景通爲(wèi)前鋒,雖然沒有與大肚國各部落真正打過一仗,但是已經(jīng)壓迫了很多部落的生存空間。奪取了很多部落的獵場。

各個部落都承受了壓力。纔有了今日之會。

對這一點上,早已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rèn)知,所有大肚王一開口,下面就一陣附和之聲。原始部落的行事幹脆利落,一旦決斷,立即開始行動。

大肚王下了決定之後,整個大肚部落就開始行動。

這一次爲(wèi)了應(yīng)付陸完從南邊的進(jìn)攻。大肚王將所有能徵發(fā)的人丁,都徵發(fā)壯丁全部徵發(fā)了。

對於大肚部落這樣大原始部落愛說,這也是一個大工程。各個部落酋長都回到了各個的部落,下一次過來的時候,就要將自己部落的清壯都帶過來。

大肚王將所有部落酋長都送走之後。整個大肚部落也開始行動起來。

很快,就有其他部落的青壯陸陸續(xù)續(xù)的來了。因爲(wèi)其他各個部落與大肚部落距離的不同,各個部落來得或早或晚。

慢慢的整個大肚部落,再次變得熱鬧起來。

之前的熱鬧不不過是各個部落酋長與部落酋長的親信隨從而已,而現(xiàn)在卻是各個部落的青壯聚集在一起,整個大肚部落都有一種放不下的感覺。

就這樣匆匆三四天過去。

大肚部落旁邊的樹林好像被什麼東西狠狠的咬上一口,不知道多少綠色的植被被砍掉了。新開闢出來的空地之中,這裡一團(tuán),這邊一夥的。密密麻麻的聚集了一兩萬人,雖然人數(shù)不少,但是看上去,卻沒有一點章法。

供應(yīng)一兩萬壯丁的飲食,縱然大肚部落是所有部落裡面最大的,也有一些吃力,雖然還有就幾個偏遠(yuǎn)的部落沒有到來。但是大肚王也決心不再等下去了,他傳令下去:“立即出發(fā),方向向南。”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zhàn)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zhàn)爭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zhàn)事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jīng)年之後三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zhàn)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nèi)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fù)手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zhàn)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zhàn)九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十章 經(jīng)緯【3】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jī)人的交易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guān)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zhàn)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zhàn)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zhàn)八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zhàn)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zhàn)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fù)手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十七章 秋風(fēng)起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yè)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十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nèi)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zhàn)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zhàn)準(zhǔn)備二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zhàn)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zhàn)爭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zhàn)事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jīng)年之後三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zhàn)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zhàn)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nèi)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fù)手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zhàn)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zhàn)九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十章 經(jīng)緯【3】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jī)人的交易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guān)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zhàn)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zhàn)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zhàn)八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zhàn)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zhàn)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四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fù)手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十七章 秋風(fēng)起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yè)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十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nèi)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zhàn)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zhàn)準(zhǔn)備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湖南省| 尉氏县| 高州市| 襄城县| 五常市| 台北市| 赤壁市| 射阳县| 玉树县| 黄冈市| 赤城县| 砚山县| 上栗县| 黄龙县| 房产| 彝良县| 海宁市| 灵山县| 民乐县| 奉化市| 双城市| 凌海市| 宝山区| 海宁市| 芮城县| 沁水县| 通榆县| 平和县| 南京市| 夏邑县| 厦门市| 长葛市| 肇源县| 通渭县| 金堂县| 台前县| 盱眙县| 双峰县| 临邑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