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

俞大猷出征之後,並沒有擅自進攻,而是在東雍控制距離爪哇島最近的港口,停了下來,這個港口就是蘇門答臘,也就是金洲最東邊,距離爪哇不過一兩個小時的海程,幾乎上是隔海相望了,這也是東雍最南方的觸腳。

這裡也是俞大猷開發出來了。

但俞大猷佔領舊港之後,就準備與淡目國動手。所以派兵探查港口就選中了這裡。

而所有海盜也都不是傻子,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水文不熟。還找不到這裡,但是時間一長,他們都想明白了,就會找到這裡,更不要說,俞大猷依託舊港縱橫的河道交通,甚至探查出一條道路,不過,這一條道路,必須先逆流而上,然後棄船步行數十里,然後再乘船而下,才能到達這個港口。

雖然交通不大方便,但是不管怎麼說,這裡也能夠得到舊港的支撐了。

畢竟施家離開之後,整理舊港戶口,至少有十萬戶,還多是華人,一箇舊港,單單的戶口,幾乎與南都相差不大了。雖然現在,剛剛歸東雍管轄,心思未定,民力還不能使用,但是無疑這裡是東雍在南洋的一大支撐點,所以一箇舊港府是稱得上的。

而這裡是俞大猷新設的,被人稱爲將軍港。當初俞大猷派遣士卒民衆在這裡,開墾屯駐,本不過是幾百人一個小點,歸屬於舊港府,而負責事務的也是老熟人,施世安。

不管願意也好,不管不願意也好,施家失去了舊港,進入了後舊港時代。

朱厚煌固然不想讓施家在舊港保持影響,施家也不想在朱厚煌心中種一個疙瘩,讓朱厚煌認爲施家是不安分的存在,但是施家在舊港的影響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一下子消失了,舊港百姓心中會不安,所以,朱厚煌特批施家一些年輕子弟,都在舊港出仕。

一來可以得到舊港百姓的信任,二來,也讓東雍方面有一好大一部分熟手。

而舊港知府現在就是的羅軒。

現在的舊港管轄範圍很大,可以說西金州以東,大部分地方都是舊港知府所管轄。

舊港的人口,集中在舊港附近,還沿海有大片的沼澤溼地,人類開拓不易,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有人類聚居的地方。這些地方很多都還沒有納入雍王管轄之中。

就如同這個將軍港。

施家願意融入東雍,就研究在東雍怎麼活下去,發現想在東雍官場上走的遠,基層經歷是絕對不可少的,施家立即讓施世安走了羅軒的門路,來到這最好立功的地方,也就是這裡。

不過,似乎有一點諷刺。

稱作將軍港,現在卻是海盜的巢穴,雖然這些海盜都已經被收編了。

施世安也沒有想到,大量的海盜聚集,也帶來了很多人員聚集,施世安拼命將這人入籍,併購買不少官奴,努力將將軍港建設成一箇舊港的一個縣。施世安是很有野心的,這裡與舊港的有些距離,交通不大方便,很可能從規劃上設府,不過,一定是戶口滿足之後,才能晉升。

而施世安,一心想從縣令,知府一路爬上去。所以準備紮根這裡數十年,搏一個知府噹噹。

不過現在,將軍港這個名頭,纔算是名副其實。

因爲俞大猷的到來,也帶來的大量的士卒,甚至羅軒也支援了一些民夫,當然是帶著縣兵的編制而來的,要在這裡服役一段時間。

俞大猷一來,東雍各路人馬就到了,將軍港,立即陷入忙碌之中之中。

將軍港只是一個小港,停留不少船隻,已經不錯,絕對不可能將時間的成百上錢的大福船。

如此一來,俞大猷第到這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興土木。建立營寨,擴建港口。並召見各路海盜,再次給他們發佈任務,繼續劫掠淡目國。

不過,俞大猷暗中要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萬丹國王。

其他萬丹國,就不得不仔細分析淡目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首先,萬丹國,不過是淡目國的一個小屬國而已.這樣的屬國淡目國麾下還有很多。

淡目國並不是完全控制住地方,而是屬國,與地方官員並行的政策,很多國家都是向淡目國城府,不僅僅在爪哇島上有了,在其他島上也有。不過,在海盜肆虐爪哇以來,凡是不在爪哇島上的屬國,即便是來個反目成仇,爲自己納一個投名狀,也有的是。當然大部分屬國都陷入緘默之中,好像不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叫淡目國的地方一樣。

不過,主動向東雍投誠的國家還是第一個。就是萬丹。

萬丹國王心中也苦悶異常。

如果萬丹國王有的選擇的話,他絕對不會出賣淡目國的人,原因很簡單,不管什麼時候,叛徒都是不受歡迎的。所以萬丹其實很希望,俞大猷與淡目國交戰,淡目國徹底戰敗之後,才能掌握局勢,向雍軍投誠不遲。

但是萬丹國王沒有選擇。

因爲是地理的位置,萬丹的國土都是被這些海盜重點關注的地方。原因無他,就是近。

萬丹的領地就是爪哇西北地區,這一片很不錯。糧食稻米的產量也不算錯,但是對東雍海盜也覺得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地方,第一,距離近,一天能跑兩趟,第二,萬丹的底子比較厚,對海盜們來說,還是有油水可挖的。

萬丹國王一見俞大猷立即膝行而前,跪在俞大猷的身邊,說道:“這是萬丹百姓給將軍的一點下禮物,還請將軍笑納。”

萬丹國王身邊放著大大小小好幾個箱子。在俞大猷身邊一一打開。

俞大猷眼睛微微一瞇,差點就閃嚇了俞大猷的眼睛,這箱子裡面珠光寶氣的,什麼都有,俞大猷沒有細看,但是也覺得這裡最少有四五萬兩之多。

俞大猷說道:“你這是要陷本官於不義嗎?”

“不敢,”萬丹國王,跪在俞大猷身邊說道:“只是萬丹國小,實在是經受不起,這樣的折騰,小臣只希望,大人能看在小人一心向著東雍的分上,饒過萬丹吧。”

俞大猷嘴角微微一笑,所謂的忠心,俞大猷不在乎,但是他需要萬丹,因爲萬丹根本就是爪哇島上根基,如果萬丹真正的投靠,俞大猷敢一古腦,將數萬是士卒送到爪哇島上,完全可以省略登陸這一件事情。

俞大猷說道:“饒過你,也不是不可以的,就看你的忠心如何了?”

萬丹國王立即明白俞大猷的意思,說道:“大人,讓我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萬丹雖小,決定聽大人的話。”萬丹國王一副百打服了的樣子。

“好。”俞大猷說道:“孤正發愁如何登上爪哇島,你可願意助我一筆之力嗎?”

要知道登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有太多的事情在準備了,但是如果在爪哇島上一個港口,這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了。

萬丹國王心中早有預料,說道:“臣這就回去準備。只要一二日之後,大人就可以登陸椰城。”

“好。”俞大猷說道:“只要萬丹國主答應這一件事情,從今天開始,再也沒有海盜去你的領地上撒野,但是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知道後果的。”

萬丹國王渾身一震,說道:“是。”還能有什麼後果,說不定就是萬丹舉國上下雞犬不留。

俞大猷說道:“既然如此國主請回吧,在家中靜候我朝的大軍吧。”

“是。”萬丹國王說道。在不知不覺之間,淡目國的天險就已經沒有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
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偏关县| 皋兰县| 水富县| 铜鼓县| 包头市| 扶风县| 武汉市| 于都县| 谢通门县| 金湖县| 大埔区| 稷山县| 云浮市| 和硕县| 赣州市| 普宁市| 拉萨市| 松原市| 磐安县| 固始县| 营山县| 陇川县| 大关县| 白玉县| 龙川县| 濮阳市| 镶黄旗| 大丰市| 漾濞| 滦平县| 嘉峪关市| 青海省| 岳阳县| 呼玛县| 伊金霍洛旗| 潼南县| 襄城县| 高碑店市| 个旧市|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