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

正德養了一陣子精神,這才忽然發現,有一個沒有出現過,就是王瓊。

王瓊是兵部尚書,這一次平定寧王之亂,就立下了大功勞,至少王陽明就是王瓊舉薦的。當時寧王做亂,王瓊說有王陽明在此,無憂寧王。

果然如此,王陽明在平定寧王之亂中,立即決定性功勞。

王瓊本想讓王陽明作爲自己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卻不想被楊廷和給陰了一手,直接以新建伯的爵位廢了王陽明政治上的前程。

再加上王瓊對正德久在江南不歸,義憤填膺,屢屢進諫。

正德對他感到不滿,再加上北方需要有人鎮守,就派王瓊回北京了。一直爲正德鎮守北京。

“兵部王大人,最近怎麼樣啊?”正德忽然問丘聚。

丘聚說道:“啓稟陛下,兵部王大人臥病在牀有些時日了。聽說快不行了。”

“什麼?”正德大吃一驚,隨即想到王瓊也上了年紀,這個時候去也不算喜喪了。他只是在心中長嘆,父皇留下的老臣,又少了一個。

正德說:“丘聚,你待朕去探視一二吧。”

丘聚說道:“奴婢遵旨。”

正德的旨意,丘聚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安置好宮中事務,立即去了王府。

凡是官做道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在京師都有皇帝賞賜的宅院,這些宅院都在內城之中,與豹房相距並不算太遠。

丘聚離開豹房,不多久就來到了王府上。

丘聚一進門,王瓊的兒子王朝立。就立即跪倒在地上。說道:“見過丘公公。”

丘聚立即將王朝立扶起來說道:“令尊身體如何了?”

王朝立搖搖頭說道:“有勞丘公公過問,只是家父的病,家父的病---”

丘聚不用聽王朝立說什麼,就知道王朝立的意思了,說道:“賢侄不必說了,雜家是奉陛下之命來探望王大人。”

“來人,將東西方下。”丘聚喝道。

立即有很多侍衛將很多禮物都放在王家院子裡面,幾乎要擺滿整個院子。

這些東西不用正德吩咐,是探望大臣的禮節。在大明很多東西都不用說,都有一定之規,皇帝下令探望某官,自然要帶與這個官員品級相對應的禮物。

王朝立立即跪倒在地,說道:“小臣代家父謝主隆恩。”

丘聚等王朝立三跪九叩之後,再將王朝立扶起來。說道:“帶雜家去見見王大人吧。”

“是。”王朝立在前面引路,不一會將丘聚引入一間暖閣之中,丘聚還沒有進來,就問道一股濃重的藥味。

進來,卻見一個白髮老者奄奄一息的待在船上,蓋著一牀錦被,枕頭疊的很高。王朝立跪在牀前,說道:“父親,父親。”

“呃,”白髮老者的嘴輕輕一動,緩緩的睜開了眼睛,一對渾濁的眼珠輕輕的轉動。

“陛下,派丘公公來探視您了。”王朝立說道。

“丘公公嗎?”這個白髮老者就是王瓊,王瓊這個時候,腦袋都有些昏昏沉沉的,反應不如往日靈敏了。

聽兒子這麼一說,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想起來丘公公是誰。立即掙扎的想要起身,說道:“扶我起來。”

丘聚見狀立即上前,輕輕按住王瓊說道:“王大人,何須如此,保重貴體要緊。”

王朝立也輕輕按住王瓊說道:“父親大人,還是躺著吧。”

王瓊憑藉自己的力量坐不起來,最後只好放棄,說道:“老臣病體沉重,實在失禮了,讓天使見笑了。”

丘聚說道:“王大人,乃社稷重臣,即便是在陛下面前,陛下也不會讓王大人行禮的。”

王瓊說道:“老臣,聽聞陛下龍體有恙,卻還關心老臣,老臣不勝感激,還往陛下保證龍體。即便老臣在九泉之下,也會爲陛下祈願的。”

丘聚說道:“陛下身子骨漸好,久不見王大人,才知道王大人臥病在牀,於是派雜家來慰問王大人,還請王大人好生養病,陛下那邊少不得你。”

王瓊說道:“臣恐怕要辜負陛下厚愛了,臣這病恐怕不成了。”

丘聚說道:“王大人何必沮喪,雜家回宮之後,定然會將最後的太醫派來,爲王大人診治,王大人只需寬心便是。”

王瓊說道:“臣謝過公公,老臣有幾句肺腑之言,公公能否轉呈陛下。”

丘聚說道:“王大人,儘管說,雜家定然一字不改的稟告陛下。”

王瓊說道:“臣年事已高,死不足惜,諸子無才,不過鄉紳之望,耕讀傳家而已。臣也能安心。只是爲有二件事情,放心不下,想啓奏陛下。王守仁王陽明,乃天下大才也,國士無雙。他日西南有亂,能定亂者王守仁是也。如此斑斑大才,陛下任之流落藩國,臣以爲不可,還望陛下念老臣之心,調王陽明歸國,於西南之地,爲一巡撫可也。”

王瓊本來想讓王陽明爲自己政治上的繼承人,但是王陽明現在尷尬的身份,讓他的想法完全落空,不過他依舊放不下王陽明。所以一有機會都想爲王陽明尋找一個機會。

一番話說下來,王瓊費了好大力氣,連連大口喘氣,王朝立立即端過一碗溫水,喂王瓊喝下,好一陣子,王瓊才又攢了一些力氣,深吸一口氣說道:“老臣將死,後人無能,老臣死後,家業無繼。將回太原老家。不會在京師,所以臣此言,非爲私也。”

王瓊一開口就如此嚴重,丘聚大概能猜到王瓊要說些什麼了。

“國統無繼,社稷不安,臣所以縱死亦不能安者也。陛下雖然富於春秋,今日亦臥病在牀,一旦身有不豫,社稷誰託。陛下如不能定下,一旦有一二小人弄權,則天下大亂,陛下何以見列祖列宗於地下。臣冒死以聞,請陛下收宗室子養於宮中。安天下之望,內外之心。”

“果然如此。”丘聚暗道:“又是立儲之事。”

“當然,陛下定能長命百歲。將來一旦有子,亦可放宗室子出宮,則天下人等誰敢不仰望於幼君,本朝非前宋,還請陛下不必優思過度。”

前宋故事,宋仁宗無子,在臨老之際瘋狂的想要求子,結果被大臣們發對,因爲宋仁宗年事已高。大臣都不希望宋仁宗的幼子登基。所以宋仁宗的求子行爲,被宰相打斷。

宋仁宗與曹皇后抱頭痛哭,亦無可奈何。

果然,宋仁宗過世之後,宋英宗繼位,立即掀起了濮議之爭,否定宋仁宗身後之名。如果以國家的角度來看,宋英宗濮議之爭,是在從曹太后這邊爭奪權力,但是從私德上看來,宋英宗就是一個白眼狼。

王瓊唯恐正德擔心,他養宗室之子於宮中。確立名分之後,正德有兒子出生之後。卻撼動不了養子的位置。所以特地爲正德解釋。

大明非前宋。

前宋之所以這樣,臣子不願意侍奉幼君,是因爲宋太宗留下金匱之誓,杜太后留下了國賴長君的遺訓。宋太宗以此奪宋太祖之後的皇位。

wWW ★Tтkan ★Сo 但是大明恰恰相反,最重禮法嫡長。太祖皇帝傳建文,便是如此。成祖雖然靖難功成,但是卻完全基礎下來,有明一代,幾乎沒有有嫡長在,非嫡長皇位的。

當然明代宗是特例,如果不是土木堡之變,明代宗一輩子也不過是一個王爺而已。根本不足爲論。

王瓊說了這些話,用光了力氣。連道別也說不出來,就沉沉的閉上了眼睛。

丘聚見王瓊如此,也就告別王府,回到了豹房。

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
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本溪市| 漾濞| 正宁县| 班戈县| 苍山县| 宁陕县| 曲松县| 永春县| 锡林浩特市| 昌都县| 翁源县| 滨海县| 精河县| 桦甸市| 交城县| 汕头市| 大同市| 抚州市| 忻州市| 信丰县| 灵璧县| 宜阳县| 赫章县| 稷山县| 西畴县| 山西省| 平乡县| 高邑县| 新龙县| 万载县| 雷波县| 仁化县| 尚义县| 曲水县| 临武县| 来宾市| 嘉鱼县| 寿宁县| 抚松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