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

不管朱厚煌如何著急,大雨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下著,無數雨滴好像是著急投胎一樣,落在地面之上。

這已經是三天了。

朱厚煌幾乎沒有睡覺,連綿的大雨,將朱厚煌的整個人給澆透了,從心裡到身上都是涼的。他幾乎每日每夜的巡視民居,但所能做的,也不過是發現誰家的房屋實在是撐不住,讓他們挪到倉庫,或者說朱厚煌的所住的府邸之中。

而在朱厚煌的房間外面,好幾十個大紅箱子扔在雨地之中,任暴雨一遍一遍的沖刷。而兩進院落裡面已經站滿了人,唯獨朱厚煌的臥室沒有人敢進,不是朱厚煌不讓他們進,而是他不敢會將朱厚煌的睡覺的地方都站了,不敢進去。

但是無論朱厚煌如何努力,他都要面對一個個不好的消息。又是一座房屋倒塌,或者砸死人?,或者沒有砸死人。而任何地方都滿了。再也擠不下任何人了。甚至在大員外面,因爲暴雨彙集的水流已經成爲一道小溪,將大員東邊與大員隔離開來,朱厚煌甚至不知道對面的那些定居點怎麼樣了。

糧食還有,但是沒有柴火了,幾乎無法吃熱食。水到處都是,但是朱厚煌知道這水卻不能喝,但是卻又阻止不了百姓喝,因爲沒有柴火的情況之下,煮熱水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已經有人生病。

唐寅對此高度關注,他怕是瘟疫。

瘟疫這東西有多可怕。東漢黃巾之亂帶來的傷害,甚至不如一場瘟疫。這樣下去如果有瘟疫爆發了,不敢說死多少人。朱厚煌的雍國最少推遲兩年發展。因爲爆發瘟疫的地方,即便是再不要命的人,也不敢貿然前去的。

甚至布匹與桐油也不多了,一些倒塌的房子都被拿去燒火,不要說幹木材了,就是溼的也找不到多少了。

朱厚煌心中焦急,再也忍受不住了,普通一下,跪倒雨地之中,說道:“蒼天在上,臣雍王朱厚煌,請求上蒼開恩,讓大雨停了吧。”他臉上滿臉都是水,也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淚水。

有時候不去了解,不知道,古代的苦,現在三天暴雨算個什麼事情,根本不算一回事情,但是在古代,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如果再這麼下下去,整個大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僅僅幾天之內,朱厚煌就看見好幾個平時熟悉的人,死去了。

他們有是病死的,有是房屋倒塌砸死的,等等,除卻戰場之上,朱厚煌也就這一段時間看見的死人最多。甚至這種死亡比戰場上的死亡更讓人恐懼。

戰場之上,也就是一下子,說死就死了,但是現在卻是一場綿延的折磨,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亡之神會降臨在你的頭上。好像是現實版死神來了。現在還有大規模瘟疫發生,但是已經有苗頭,如果再這樣下去,瘟疫爆發,朱厚煌努力的一切都要完了。

甚至他心中還有深深的自責,這些人如果沒有他的鼓動,根本不會冒險來東雍,來臺灣,也不會遇見這樣的事情了。

朱厚煌跪之雨地之中,忽然覺得頭上空,再次仰起頭來,看到一直綿延不絕的雨絲,居然斷了。

雨停了。

不知道誰開始的,一聲歡呼之聲,雍王千歲。雍王千歲。

這聲音壓過了天地之間的冷意在空中傳蕩。

朱厚煌一時間也愣住了,作爲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接班人,他從來是無神論者,當然了,作爲一箇中國人,見廟燒香的習慣也有所保留,但是他真得不相信天地之間有什麼神靈存在。即便是他穿越之事,他也歸咎於什麼未知的物理現象,只是今天的事情,讓他震動非常。

他心中暗道:“應該是連續三天的暴雨,已經下夠了,該停了。”但是他即便這樣解釋給自己聽,在他內心深處,依舊有一絲糾結“莫非冥冥之中,真有什麼鬼神,讓他回到這個時代,要做些什麼嗎?”

不過,雨停了,但是烏雲並沒有散去,甚至時不時的下一些小雨,不過這些小雨,與之前的大雨不可同日而語。

唐寅給朱厚煌報告的第一件事情,就讓朱厚煌的好心情一下子不知道扔到什麼地方了。“殿下,有傷寒癥狀的人,此刻已經有十幾個人發病了,怎麼辦?”

朱厚煌只覺得頭嗡的一下,一下子暈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了。傷寒,清末時譯爲腸熱癥,又稱爲溼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等等,不過從中國古代對傷寒就有研究,最有名的就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朱厚煌還記得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裡面寫的“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衆方,選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只說張仲景家中,死在傷寒之中的人,就三分有二了,可見傷寒大爆發的厲害之處。而他倒是知道一些防疫的措施,但是怎麼做啊,現在整個大員都是泡在裡面,柴火更是奇缺無比,平常的熱水,在此刻也是極致的享受了。還能想什麼吧。

唐寅也有一點荒了神了,朱厚煌看著唐寅忍不住有一絲失望。唐寅果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王佐之才。

不過也不能說唐寅不行,做爲前半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政務的人,唐寅所做的已經夠好,只是面對傷寒的鼎鼎大名,一時間有點手足無措而已。

朱厚煌咬著牙繞了兩圈,說道:“凡是生病的人,與郎中一起,都去臺灣城中。”

臺灣城,就是朱厚煌在一鯤身沙洲上建造的小城,不過現在的人並不多,無他,唐寅將發展開擴的主力放在大員這邊,而臺灣哪裡如果不是有產鹽這個重任,根本沒有多少人了,雖然現在曬鹽之法,還沒有完全總結出來,但是這產的海鹽,已經足夠東雍澎湖兩地使用,甚至還有一點賣到越南,日本等地了。也算是東雍多一點特產。

朱厚煌現在能做的,只有隔離這一個舉措了。

唐寅也回過神來了,說道:“是,臣這就去辦。”

吳行之匆匆忙忙的感過來了,氣喘吁吁的說道:“殿下,殿下不好了,雍河河水暴漲。恐怕要衝過來。”

“什麼?”朱厚煌大驚失色。二話不說跟著吳行之去雍河哪裡。還沒有到往日雍河所在之地,就看見一片汪洋,浩浩蕩蕩的。

朱厚煌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不知道有多少莊稼都被淹沒在河水下面了。

因爲東雍的地勢,東雍上面的河流都是比較短,在暴雨之後,很容易因爲山洪發大水。只是朱厚煌沒有來的這麼快。

這條雍河在後世叫上面名字,朱厚煌並不知道。這一條平日裡面,平靜的好像是小溪一樣,朱厚煌爲他取名字的時候,還在雍溪與雍河之間思量過的,最後才選定雍河,只是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雍河一發大水,居然是這般情況。

一時間他也毫無辦法,只能放棄河邊數百畝的田地。朱厚煌還要祈禱,幸好他爲大員選址的時候,有意找高處,否則此刻大員小城,就已經盡爲魚鱉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
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临邑县| 刚察县| 武胜县| 怀集县| 荥阳市| 鞍山市| 南和县| 南华县| 衡东县| 深州市| 黄石市| 玉田县| 常州市| 昭觉县| 锡林浩特市| 阜康市| 陆河县| 萨嘎县| 安新县| 萝北县| 柘城县| 那坡县| 金昌市| 迁西县| 晋城| 花莲市| 新竹市| 同江市| 吐鲁番市| 沙河市| 盐池县| 府谷县| 资源县| 盘山县| 秦皇岛市| 凌海市| 册亨县| 儋州市| 丰城市|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