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

就在俞大猷確定舊港的勝利的時候。

朱厚煌又回到了南都城中。

不因爲別的,就是因爲亞齊與佛郎機分別派出了使者。當然了求和的誠意沒有多少,不過是有一個意向而已。

不過,楊慎不想再打了,同樣少府也不想再打了。朱厚煌不得不面對內部問題。

首先的財政問題。

朱厚煌被迫將戰略方向從對外擴張,轉變爲休養生息,既是東雍百姓不堪重負,也是因爲財政無法支撐的原因。

而現在戰事一起,這兩年的積蓄稀里嘩啦的花的快沒有來了。

本來東雍財政是以海貿爲主,但是大明禁海,沿海倭亂廝殺不休,物價打著滾的向上翻,所以東雍才大明海貿之中,獲得的利益大打折扣。

所以東雍的財政收入主要有兩條,一條就是賦稅收入,東雍,安南,幾地也算是富饒,每年也能收上不少銀子。

只是安南的局勢比較複雜,不可能從安南收刮出太多的銀子,否則恐怕安南人並不願意。

所以這一條財路,並不主要的。

另一條就是商道,主要是日本航道,還有香料航道。這兩條航道,其中主要的利潤來自於香料航道。

只是佛郎機與東雍戰事一起,雙方的貿易立即中斷,東雍雖然又繞道麥哲倫海峽的太平洋航道,但是太遠了一點。運輸量並不大。根本不能與印度洋航道相比。

所以東雍的財政收入從開戰之後,就開始了急速下跌。而且永無止境的樣子。

而且東雍紙幣的幣值也開始動搖了,如果不是少府應對的比較及時,現在紙幣不知道跌到幾成了。

少府這邊穩定幣值,動用了大量的貨物,與銀兩,自然又影響到了東雍本身的儲備。

本來嗎,朱厚煌這兩年明面上,說是休養生息,但是私下裡工程也沒有斷過,不說別的,單單說南都城內外就是一個大工程。東雍的積蓄根本不多了。

如果朱厚煌想積蓄打下去,就必須用非常手法來收刮錢財的,沒有錢是萬萬打不了仗的。

朱厚煌皺起眉頭問道:“真的沒有辦法了?”

楊慎坐在輪椅上說道:“殿下,不打通航道,東雍一直是坐困愁城的局面,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所以東雍大敵不在南,而在北。”

朱厚煌沒有說話。

楊慎的就任東雍丞相之後,東雍官員之中,立即有一股北上的思潮。

本來大批從中原來的士子不想雙方鬧翻,以王陽明爲首的一大批的緩和派。而王陽明去職之後,楊慎上位他迅速拉攏了南洋官吏,最重要的是與少府做了溝通,就掀起一股北上思潮。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

不管東雍如何努力的耕作,都比不上江南幾百年來的培養,所以東雍即便有一些可以出口的物資,在數量之上,也遠遠比不上從江南而來的貨物。

海禁政策阻擋了東雍大筆的財路。少府感覺最深。

不過,許鬆沒有政治上的自覺。

怎麼說,他雖然佔據了東雍財政的大半,但是沒有想過動用雍國的力量,來清除障礙。

但是在楊慎的提醒之下,許鬆忽然有了覺悟了,作爲重臣對社稷大事有發表意見的權力,他就開始極力推到靖難。

從少府的利益出發。即便不能靖難功成。只要佔據沿海幾個省份,就能夠有足夠的貨源,有足夠的貨源,就能帶來足夠的財政支撐。

有足夠的財政支持,很多事情就很容易辦了。

朱厚煌說道:“先將東南的事情辦理了再說其他吧。”

一個人上臺,有一個人的思路,代表的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利益,即便楊慎想要靖難的想法,是有私心的,但也代表了很多人利益。

朱厚煌也不能一口就否定了。

所以,朱厚煌只要王顧左右而言他。

靖難之事,一個人有一個人看法,朱厚煌又在內心深處有幾分猶豫,暫時擱置,備而不用。

楊慎說道:“殿下,南方之事,臣以爲最重要的是將佛郎機,亞齊,淡目國三個勢力,分割開來。不過舊港之戰,如果勝利的話,就能將淡目國,與亞齊兩處分割開來,讓他們聯合不起來,只是亞齊與佛郎機聯合,卻不知道要拉攏那一個,打擊那一個?”

這個時代,距離過遠根本聯合不起來,比如淡目個亞齊,有舊港隔離兩國,就不用擔心他們的聯合了,在這他們兩國,本就不被朱厚煌看在眼裡。

事情的關鍵在佛郎機。

朱厚煌說道:“亞齊區區小國,就敢殺戮了漢民,孤絕對饒不了他的。而且我們與佛郎機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所以,我想與佛郎機達成和議,一封正是的盟約,確定雙方的長治久安。而我們的戰略方向,就轉向亞齊,與淡目國。”

朱厚煌心中嘆息一聲,他之前不知道,東南亞這裡有這麼多國家,之前他以爲這裡的是荒蕪之地,當地不過是土人而已,是居住在叢林之中的野人而已。但是現在朱厚煌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歷史學習太差了一點。所以朱厚煌決定對佛郎機人緩和,而專門征服後世印度尼西亞國土。朱厚煌決定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楊慎眼睛一亮心中暗道:“不錯,只要安定了後方,才能讓北上靖難。”楊慎一想到這裡,就微微點頭,說道:“好,不過,臣則就與佛郎機人談,不過要談成什麼樣子?”

朱厚煌說道:“先談談吧。其他的以後再說。”

楊慎立即去辦。

託梅在南都城之中,來回的遊蕩。

這半年之來,南都城之中的變化很大,就是一處大工地,已經代替馬六甲成爲南洋的商業中心了。

大量華商貿易網絡都以南都爲中心了。大量商業機會帶來了大量的人員。不過這些商人的聚集地,就在南都東門左右,而東雍政治中心,卻在北城。

南都城就形成了北城與東城兩個中心。

託梅遊走在東城之中,大量的商品在這裡彙集,或許因爲戰事的原因,有一點蕭條。

不過託梅看到這些,就看見大量的商機,從這裡販賣很多東西到果阿,能夠有不錯的收益。

託梅暗道:“與東雍重開貿易,能夠給果阿帶來很多利益,但是這些利益卻比不上大明貨物的利益,難道東雍真正不能打通商道嗎?”

對於東雍,佛郎機的觀感很複雜。雙方是可以溝通的。彼此的分歧都是利益上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佛郎機人不介意與任何合作。

只是利益不夠而已。

比起現在貿易的利益,果阿更加懷念與東雍的貿易利潤。這纔是佛郎機與東雍之根結問題。

“大人,丞相府召見。”託梅的一個僕人說道。這個僕人是東南亞土著。信奉天主教。因爲佛郎機在馬六甲殖民,有很多佛郎機人身邊都有一個東南僕役。

連麥哲倫都是這樣的。

託梅說道:“走吧。”

託梅作爲最瞭解東雍之人,先再看東雍,卻發現非常的陌生的,陌生到幾乎不認識的樣子,心中有幾分唏噓。更是覺得東雍的國力一步步變大,讓託梅有很大的壓力。

甚至有一些可怕。特別是託梅站在大廣場之中,面前就是丞相府,後背卻就是南鬥殿的時候。

建築風格撞在他的眼睛之中,有一種難言的震撼,他深吸一口氣,大踏步走進了丞相府之中。

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談判。

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九章 打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
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九章 打虎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玉树县| 南木林县| 遵义市| 郧西县| 宝应县| 镇安县| 玉山县| 涞源县| 永兴县| 丰宁| 青岛市| 新乡市| 库伦旗| 武功县| 海林市| 静宁县| 同德县| 望城县| 织金县| 凉山| 白沙| 原阳县| 蓬安县| 沧州市| 巴彦淖尔市| 庆元县| 武城县| 和林格尔县| 花垣县| 黄浦区| 涡阳县| 铜鼓县| 乡城县| 潜江市| 邛崃市| 陵川县| 华阴市| 宝山区| 城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