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

吳行之每年一算結餘,他所收上的稅,除卻發俸祿之外,什麼也幹不了了。

這個不行。

要知道,朱厚煌設定的東雍體制之中,對政績的要求很高,所以說沒有錢,就不能搞大工程,沒有錢,就不能多開荒,沒有錢就不能鼓勵生育,沒有錢什麼也做不了,就不能升官。

前面的都不重要的,後面的最爲重要。

所以,吳行之作爲東雍掌管財政的最高官員,對開闢財源,可以想盡了辦法。

這也是受到了朱厚煌的影響,朱厚煌一旦遇見了財政用度不足,從來不去想從什麼地方省下來一點。都是想辦法開源的。

之前,地方官員一直在忙著搞建設,都是少府來填這個窟窿的。但是朱厚煌要修養生息之後。

幾乎所有大工程都停了。

所有官員才感到沒有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上面要與民休息,但是官員們卻不願意休息,必定休息了,怎麼升官啊?

所以下面的要求就堆到最上層來,吳行之不得不在財政問題上懟少府,則不是因爲兩人的關係決定的,而是部門利益決定。

長史府管理整個東雍,但少府這麼多賺錢的生意都弄不到他們手中,早就不滿意了。

吳行之就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商稅該怎麼收?少府的產業該不該交稅。

畢竟東雍現在也慢慢的變的繁華起來,澎湖雖然衰弱了一些,但依舊是整個東雍最繁華的城市。

王源和作爲澎湖知縣,開始做一些收取商稅的方案,比如說坐商的稅,就好像是營業稅,直接以門面大小來收取,關稅本身也算是商稅的一種,不過王源和努力將關稅細化,對一些奢侈品徵高稅。

但是面對一個問題,就是隨著海禁嚴厲進行,到了最高峰。東雍港口之中,最多的貨物不是別人的,而是少府的。

少府很多時候是免稅的。

這就造成了民間根本無法與少府競爭,對整個東雍來說,少府一家獨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與民爭利,這四個字,結結實實的打在了少府的頭上。

因爲吳行之已經發現了,如果不爭少府的稅,商稅根本徵不了幾個大子。如果往長史府弄錢。

許鬆也出離的憤怒了。

許鬆覺得自己很委屈。

怎麼當初你沒有錢的時候,從來沒有說過這個,那時候少府弄過來的每一兩銀子,都還沒有焐熱的就被長史府給拿走了。

即便是現在,少府也承擔著整個東雍的軍費。

就開始卸磨殺驢了。

少府一系的官員,認爲他們管理的產業是雍王家產,根本不必交稅。而長史府也沒有權力還徵少府的稅。

長史府的官員,認爲少府的官員不是披著官服的商販而已。根本有辱聖人。而少府的認爲長史府的官員都是一些光會花錢,不會賺錢的笨蛋,甚至還有貪污行爲。

當然雙方誰都不乾淨。

朱厚煌甚至覺得,他是不是讓雙方清閒了。

雙方都沒有別的事情幹,纔來到他面前,互相攻擊。

朱厚煌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不單單是收稅問題了,還有少府的問題,少府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朱厚煌在沒有想清楚之前,沒有想到輕舉妄動。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釀成了東雍的第一次政爭。

吳行之vs許鬆,長史府vs少府。

展開了一場撕逼大戰。

長史府認爲,少府不應該與長史府平級,應該是長史府的下屬單位。文武分立,樞密院與長史府平級。

長史府覺得可以,但是少府算個什麼啊。憑什麼與長史府平級。

但是少府認爲,咱們是內府的,你們長史府是外廷,雙方風馬牛不相及,憑什麼我們要歸你管啊。

武將們文化程度都不高,最高的大概有戚景通了,從小家傳的兵法。也算通經典,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也不知道該往那邊站位。

武將下意識覺得低文官一頭,所以對長史府的意見不敢反駁,但問題他們現在拿的都是少府的錢,拿人家手軟,吃人家嘴軟。

樞密院不敢表達意見,僅僅靠奏摺交鋒來說,長史府是完勝。

但是朱厚煌全部留中了。

朱厚煌這才意思到,他對東雍的控制力並不是那麼嚴格。

少府是什麼,少府是朱厚煌的私財。這一點寫的明明白白的,但長史府的官員都會下意識的忽略這一點。

他們真不知道嗎?

未必。

朱厚煌從來不覺得他麾下的官員是傻瓜。

但是朱厚煌也發現,他對文官的放任,已經出了問題,比如說王源和,朱厚煌很不喜歡,最後在縣令位置上一坐就是五六年。

這五六年同級別的縣令,要麼變成知府了,要麼進入長史府了,甚至還有些在古晉,等地獨擋一面了。

就他還在縣令位置上,不過,變成了澎湖縣令。

不過澎湖縣雖然在東雍最繁華大縣,但僅僅是一個縣而已,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王源和的仕途坎坷。

朱厚煌不得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對文官失去控制了。

朱厚煌暗道:“對文官加強控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朱厚煌先去探望王陽明。

王陽明的身體越來越差了。

很多時候都是掛名長史,朱厚煌不出徵,大部分事情都他自己處理掉了。

幾年庶務鍛鍊,朱厚煌早就鍛煉出來,最少掌控東雍的大方向還是沒有問題的。

朱厚煌見了王陽明,卻見王陽明瘦弱了許多,正在一顆花樹下面細細的品茗。

朱厚煌說道:“弟子拜見老師。”

王陽明說道:“我知道你要來,坐吧。”

王陽明也許覺得自己到了生命最後關頭,整個人變得灑脫多了。

朱厚煌說道:“長史府與少府之爭,老師怎麼看?”

王陽明說道:“這話我不好說,畢竟我是長史,必須爲長史府爭權力。”

朱厚煌說道:“孤是以弟子的身份來請教老師,還希望老師教我。”

王陽明說道:“殿下,你是不願意,這個東雍的格局有所變化對嗎?”

朱厚煌點點頭,說道:“這三足鼎立的模式,是孤想出來最好的辦法。”

王陽明說道:“三足鼎立,你怎麼知道他立不立的起來啊?朝廷之上政爭從來少不了的,也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但是少府如果不能長史府的攻擊之下,站穩腳跟的話,這三足該怎麼立下來啊?”

朱厚煌說道:“少府產業是孤的,他們攻擊少府,就是攻擊孤,難道他們沒有想過嗎?”

王陽明說道:“當然想過了,先說,長史府所說的事實存在不存在?”

朱厚煌說道:“存在。”

有少府這個巨無霸在,哪裡還有別的鉅商的存在的空間啊。

“但是孤不認爲錯。”朱厚煌說道。

很多東西,朱厚煌不經營,別的人會經營嗎?別的不說,單單說鐵器供應,要不是少府,東雍軍隊的供應一定會出問題的。

王陽明說道:“所以不管殿下怎麼認爲,他們認爲他們沒有錯啊?是少府是殿下的私產,但是天子無私事,天子也無私財,殿下也是如此。”

朱厚煌覺得頭大,第一覺得他與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是思想上的問題。

“殿下如果親自下場庇護少府,那麼長史府的矛頭就會對準殿下,當然了,他們用詞會委婉一點,讓殿下不與民爭利。”王陽明說道:“這件事情,老臣可以爲殿下處理了,但是老臣時日不多,不能一直幫助殿下。”

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
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湘西| 汤原县| 商城县| 深州市| 茶陵县| 宁化县| 准格尔旗| 甘泉县| 上虞市| 兴和县| 民和| 衡南县| 乐东| 广西| 德清县| 蚌埠市| 康乐县| 乐安县| 富民县| 合水县| 巍山| 曲周县| 西乌珠穆沁旗| 顺义区| 天镇县| 姜堰市| 诸城市| 文水县| 盈江县| 越西县| 黔西县| 余江县| 凤城市| 乐都县| 沅江市| 吕梁市| 金阳县| 繁昌县| 怀柔区| 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