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

就在施家覺得大勢已去,已經沒有救的時候,俞大猷現在才顯露出自己的名將風采。

其實就俞大猷本來說道,他並不想出這麼的風頭。

無他,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在他看來,對付這些藩國小賊,根本不用什麼妙策,只需鼓足勇氣,硬推過去便是了。

但是現在不得不讓他動用底牌了。

這還是因爲事先的準備不夠,不夠了解這裡的氣候。不過,俞大猷並不是沒有準備的。

就在大雨傾盆之時,瓢潑的雨聲壓制了所有聲音,與視線,本來數萬人的戰場,俞大猷用千里鏡還能掌握,但是此刻卻一點也看不清楚了。

不過,這還難不倒俞大猷。

俞大猷一聲令下。

無數尖銳的哨聲在俞大猷身邊響起。

這鐵哨是少府專門打造的軍器,吃起來聲音尖銳,穿透力很強,不過,似乎軍中習慣了用旗鼓之類的中國傳統指揮手法,鐵哨並不被多看中。不過是朱厚煌本人看中,所有在軍中也流傳下來了。

如果按俞大猷原本的意思,他絕對不想,遇見這和這樣的大雨,但是剛剛到舊港,不熟悉本地的氣候,激戰之中遇見暴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並不是俞大猷就沒有預案。

此刻俞大猷就翻出了自己的預案。

雍軍的火槍大多是火繩槍。

並不是朱厚煌不想用燧發槍,而是價錢太高了,性價比不行,朱厚煌要裝備全軍的火槍,不是一萬兩萬支,而是十萬支二十萬支,甚至更多。所以燧發槍不能中選。

在這一場大雨之下,所有遂發槍都變成了燒火棍了,連火炮也不能發射了。

不過,還好大雨的影響是兩面的,在這樣的大雨之下,行軍也變成了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區區數裡之地,大軍衝上來也需要一段時間。

這一段時間足夠雍軍調整了。

“咚咚。”雨聲壓著住其他聲音,好像是重物落地的聲音。

此刻就是雍軍的火槍手全部的將火槍扔在地上,拔出了腰間的雁翎刀。

東雍的鐵質不好,或者說東雍的冶鐵技術有限的很,火槍沉重,根本不能用來拼殺,單單是舉槍射擊,對火槍兵來說,就是一件費力氣的事情。

也許以後插上刺刀,拼刺刀會成爲主流,但是現在每一個火槍兵身上都配有副武器。在俞大猷一聲令下。棄槍拔刀,又拿出另外的東西,就是手-榴彈。

手榴-彈。屢次立下大功,已經成爲東雍比較實用的武器了,當然了,這傢伙的威力並不是太大。朱厚煌並不滿意,一直在改進之中。

而現在俞大猷現在裝備的這一款就是改進過的。

做的改進並不多,不過是將用火點燃火線,改成了拉弦,其中暗藏火藥,只有一擦,就能點起火來。

在大雨之中投出去,發火率也算不得多高,大概在六七成而已。

不過,對於現在的情況就夠了。

大約半刻鐘之後,兇猛的大雨微微緩和了一點。

暴雨都是這樣,是一陣陣的。淡目士卒也衝到了雍軍陣前。

“殺。”領頭的軍官猛地一抹臉,清除自己臉上的雨水,不讓他阻擋住視線。猛地衝了出去,手中從油紙包之中,拿出一枚手-榴彈。抓住拉環,猛地扔了出去。

進跟在這個軍官身後的士卒,紛紛扔出手-榴彈,有好像都砸在淡目士卒身上。還有一些砸在水坑之中。

掉在水坑之中的,註定炸不了了。

畢竟東雍的防水措施,還沒有到滴水不漏的地步,那些落在地面上,沒有整個淹進水裡的手-榴彈,纔有爆炸的可能。

不得不說,這個俞大猷之前估計的不一樣。

俞大猷得到的少府的報告,在雨天有六七成發火率,但是真正在戰場上用出來,這發火率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

不過,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恐怕一時間也說不清楚,也無法說清楚。

只是這對今日一戰,就足夠了,不管有幾成的發火率,只要能爆炸就是勝利。

“轟轟。”無數爆炸在雨中響起,甚至一度壓過雷聲。將所有淡目士卒給炸的暈頭轉向。

一時間他們無法適從,不是已經說了,他們的火器全部失效來了嗎?

不過,他們來不起想這個,已經有大批的雍軍,乘著他們爆炸之後衝了過來。

這種用手-榴彈在前開路,士卒在後面猛衝的戰術,已經成爲東雍的幾個慣用的戰術之一了。俞大猷更是對自己的手下嚴格訓練。

在大雨之中,一切遠程武器都被限制住了。對火槍兵也有好處,因爲他們不用冒著箭雨向前衝了。

雙方猛地撞在一起,淡目士卒明顯承受不住,立即節節敗退。

朱厚煌在日本之戰後,決定加強軍中的肉搏能力,這個決定可不是白做,朱厚煌做出增決定已經近兩年了。

對東雍軍中的影響特別大,不要看他們是火槍手,但是一手刀術演練的非常精熟,畢竟雍軍的訓練強度是非常之大,幾乎是每年三百天,日日訓練。就是一個笨蛋扔進去,也會訓練出連夢裡都會出刀。

這些淡目士卒驚魂未定的時候,雍軍猛地衝過去,他們如何能抵擋的了啊。

一陣大雨過去,似乎一起都過去了,雨過天晴,除卻地面上的積水,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些積水在高溫的作用之下,一兩個時辰就乾的差不多了。到那個時候,你就看不出來剛剛下雨的情況了。

當然了那是平時。今日不一樣。

大片大片的積水全部變成了紅色,都是被血水染紅的。

不僅僅是雍軍,還有安南軍也將對面殺的節節敗退。安南軍發揮出來的實力,比雍軍更驚人,這一場大雨對雍軍影響很大,對安南士卒並沒有什麼影響,如果硬要說有影響的話,那也是好的影響。

畢竟這些安南士卒頂盔摜甲,恨不得中暑。一場大雨下來,可讓他們解了暑氣。

沒有了大雨的影響了。雍軍的戰鬥力陡然提升。

無他,在大雨之中軍隊根本無法指揮,只能按照先前俞大猷佈置的預案來做,一打起來,更是散了架了,也只有最底層的伍什還保持著最基本的建制,再次之上,統統失去了指揮。

當大雨一起,這些組織立即開始恢復了。

這也是東雍軍隊訓練的重點。當數年全訓軍隊是吃素的啊。而對面的淡目士卒遠遠沒有這個素質了。

他們在大雨之中出擊,本就是出奇,只能指一個大概方向,又如何能有更細緻的指揮,即便現在想恢復,但是處於下風的他們,更多的心思恐怕是怎麼活命了。

隨著雍軍組織的恢復,他們不再與淡目士卒簡單玩刀子了。立即恢復之前的動作,先扔手-榴彈,然後衝一波,然後再扔,再衝一波,周而復始。

很多戰術,不怕簡單,不怕重複,只要有用便是。日本軍隊也就那兩三個套路,照樣很厲害。

面對雍軍的套路,淡目士卒剛剛還能硬頂著,但是這樣來個三四回,他們的士氣就崩潰了,再也堅持不下去。

瞬間崩潰了。

而比他們崩潰更快的是,與安南營搏殺的淡目士卒。

其實安南營並沒有雍軍訓練刻骨,但是安南營本就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安南老卒,是安南內戰剩下的精華。又有雍軍配給的精良武器,再給予嚴苛的訓練,在肉搏廝殺之中,是當世第一流的,誰他們都敢一戰。

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十章 封賞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章 打虎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
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十章 封賞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章 打虎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丰县| 理塘县| 文山县| 班玛县| 长阳| 江孜县| 澄江县| 望江县| 鸡东县| 云南省| 绥芬河市| 卓尼县| 古田县| 个旧市| 东宁县| 石渠县| 安宁市| 黔南| 龙口市| 梅河口市| 南川市| 如皋市| 澜沧| 广灵县| 长泰县| 中超| 穆棱市| 凉山| 崇明县| 山东省| 临沧市| 治县。| 红安县| 绍兴县| 大宁县| 志丹县| 洪雅县| 安化县| 辽宁省| 定日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