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

東雍的財政能支持多長時間,許鬆雖然負責整個少府,擔當整個東雍大半的財政收入,但是他並不是很清楚的。最清楚的人就是吳行之。

朱厚煌已經預料到有財政缺口,但是完全沒有想到財政缺口有這麼大。他沉聲道:“叫吳行之進來。”

朱厚煌一聲令下,吳行之就進來了。

朱厚煌一看吳行之的樣子,心中微微有一些慚愧。

吳行之其實年齡並不大,不過二十多歲而已。不過在朱厚煌任命他爲雍國戶部主事,掌管財政之中,吳行之就一天比一天衰老,好像時光在他這裡加速了流轉。

朱厚煌也知道他老是給吳行之弄大難題。讓吳行之每每徹夜難眠。才讓他華髮早生。

朱厚煌問道:“行之,東雍差多少銀子?”

吳行之有些苦笑說道:“殿下臣不知道?”

朱厚煌不由的皺起眉頭,問道:“怎麼會不知道啊?”

朱厚煌最討厭下面的人對他說不知道,能辦到就能辦到,辦不到就辦不到,在自己分內之事,卻說不知道,不是失職嗎?

要不是朱厚煌素來知道吳行之,單單憑藉這三個字,朱厚煌就有一種想將他撤職的衝動。

“殿下,臣雖然得到殿下的傳信,說有寧王之亂中的俘虜,將在東雍安置,但是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壯丁,多少婦孺,這都沒有細說,故臣怎麼能知道到底有多大的缺口,但是東雍現在的財政不過是勉勵維持,這數十萬人遷移東雍,且不論遷移的費用,單單是安置的費用,就不是東雍承擔的起的。”吳行之說話慢條斯理的,好像一個小老頭一樣,說道:“如今島上的十餘萬口的糧食尚爲自給。再加上幾十萬張嘴,臣實在是無能爲了啊。”

“少說這個。”朱厚煌已經預料到安置這麼多人一定有困難,但是一想起,他麾下有數十萬人口,雖然在後世不過是一個市的人口,但是在現在已經足夠支持他以東雍爲後方,與佛郎機人爭霸南洋了。就是再困難也要克服。

十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說吧,到底有多大的缺口。”朱厚煌說道:“我們一項一項的解決。”

“以殿下之前的標準,大概有兩百萬兩。”吳行之說道。

“什麼?”朱厚煌大驚失色,“兩百萬兩?怎麼這麼多?”

吳行之苦笑道:“殿下這還不值,我們缺少糧食,雍南府加以時日固然是產糧大府,但是現在根本沒有什麼產出。所以糧食都要從外邊來。我估計一旦我們從外面大批量購糧,糧食價格一定會漲,到底能漲到什麼價位,就不知道了。”

朱厚煌緩緩的敲擊著桌面上,說道:“也就是說,我們最缺少的並不是銀子,而是糧食。”

吳行之想了想,說道:“殿下這麼想也不算錯。”

朱厚煌思忖了一會說道:“許鬆,今後對外貿易,全部不要金銀,要糧食回來,不。”朱厚煌想了想,這樣也不對,說道:“南洋航線是這樣,其餘的地方,你見計行事吧。”

許鬆說道:“是。”他微微有一些猶豫說道:“即便是這樣,銀子還不夠用啊?”

朱厚煌說道:“行之,將島上所有的銀子都收繳起來,用所有的銀子去買糧食。”

“可是這樣一來,島上豈不是要錢荒了?”吳行之問道。

朱厚煌說道:“錢荒也比饑荒好,兩相其害,取其輕。”他微微一頓,說道:“再者,錢荒也不是沒有辦法克服的。我記得,前一段時間,回報說,在北港挖出來不少銅錢。”

“是。”吳行之說道。

這一件事情傳得沸沸揚揚的,吳行之怎麼會不知道。都是用大甕藏在地下的,大多是宋錢。數量在數萬貫之多,也值幾萬兩,是一筆意外之財。

朱厚煌說道:“島上先用銅錢。再不行就用糧票。”

“糧票?”吳行之問道:“什麼是糧票?”

朱厚煌將糧票解釋了一下,總之是讓吳行之多存糧食做官倉。而糧票都是每一個人限額的糧食票據。。

吳行之一聽就明白了,說道:“這是一個好辦法,只要糧食上不短缺,其他的地方都短缺一點,也能過得去。”

朱厚煌見他提出的糧票之法,被吳行之輕易的接受了,有些吃驚的問道:“行之,覺得此法可行嗎?”

吳行之說道:“殿下天資聰穎,這個方法是從守城之中想到的吧,自古以來,但凡守城的人都要控制城中糧食,不過大多以竹籤爲標識,殿下大概是以這個想到的吧?”

“我就知道,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朱厚煌心中嘀咕道。他正色說道:“正是如此。”

“只是,恐怕糧食不足。”吳行之面露憂色,說道:“東雍想要產糧,恐怕在民年,這一段時間有一個很長的糧食缺口期,我們即便是撐得了一時,恐怕撐不了一年啊。”

朱厚煌忽然想起,他給正德說的那百萬賤民,一時間頭都大了,他看著兩人,心中暗道:“如果我告訴他們,明年大概還有百萬人遷移東雍,不知道他們兩人,是個什麼表情。”

朱厚煌立即將這念頭驅逐出去,現在這麼多的問題,朱厚煌一時間也沒有心思去想別的,他說道:“等會兒,孤就給陛下寫一封書信,讓陛下代我們將寧王戰俘送過來,這樣少府船隊與水師就不用動用了。”

更重要能省下一大筆錢。朱厚煌心中嘀咕。

“殿下,如果殿下首肯,臣可以爲殿下前往江南一趟,爲殿下借一些銀子。只是這利息定然不少。”許鬆說道。

這個時候是發揮許鬆的關係網的時候。

許松本就是江南海商,雖然比之那些海商背後的人物,不過是螻蟻一般的人物,但是在海商之中,卻是頭面人物,再者現在有朱厚煌在他背後。

朱厚煌在安慶之戰之中立下功勞,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宗室之中,還有這等人物,不知道有多少人商人想要攀附。

朱厚煌只要開口去借,自然能借出來的。但是真正想成百萬兩銀子的借錢,這些海商可支付不起,必須身後的大佬出面不可。這利息絕對不會少了。他們可不在乎朱厚煌的雍王頭銜。

朱厚煌不大明白其中的關竅,問道:“利息能有多少?”

“三成,最少三成。”許鬆說道。

朱厚煌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可怕的利息,居然有三成之多。至於到是不是年息,朱厚煌都不問了,徑直說道:“這也太多了吧?”

“殿下這已經不多了,這已經是看在殿下身上的給出讓步了。”許鬆說道。

這隻能說明朱厚煌古代經濟學的不好,古代利息之高,簡直是令人髮指。北魏年間,宣武帝元恪下詔,詔書爲寺廟貸款規定了基準利率,利息合計不得超過本金的100%!這還是官方的標準,以古代中國的控制能力,可以想象,當有比這利息高上更多的高利貸在民間橫行。雖然大明朝沒有南北朝那麼猖獗。但是三成利息,在放貸的人看來,定然是一個良心價了。

朱厚煌默默的將“銀行”這兩個字在心底牢牢記住。

不管這三成利息是不是良心價,朱厚煌都不準備輕易借貸了,將這個當成了最後的手段。朱厚煌說道:“你們各自回去想想,等幾日後,召開大會,看看怎麼開源節流,今天就算了吧。”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阿坝县| 师宗县| 江都市| 青河县| 天峨县| 莱西市| 永德县| 济南市| 武宣县| 墨江| 贵定县| 阿拉善左旗| 黄山市| 双柏县| 仙桃市| 米林县| 桂林市| 彰武县| 阿勒泰市| 洪湖市| 左贡县| 辽中县| 武陟县| 宁陕县| 洪雅县| 苏州市| 阳西县| 胶州市| 同仁县| 永康市| 吉林市| 南投市| 定西市| 富顺县| 秭归县| 含山县| 剑川县| 松阳县| 宣武区|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