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

吳庸之之前知道鐵場的兵力,不過是他從書面上看到的數據的,但是現在看見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人。

鐵場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鐵場門內的一片小廣場裡面,一羣人手持各種各樣的武器,甚至有大大小小幾十門火炮都放在門口。

其中最大的火炮,甚至比一般船用的銅火炮還要粗大,單單重量大概就有一兩噸重,全部是銅製的,青銅炮散發出悠悠的光芒。

吳庸之知道,這是一個利器,甚至還是吳庸之看到最大的火炮。

吳庸之的感覺沒有錯。

這正是東雍最大的火炮。

鐵場正是東雍生產火炮最多的地方,也肩負著生產最新型火炮的責任了。而這一門正是東雍生產的最大的火炮。

王二鐵見吳庸之,氣勢上立即軟了幾分,說道:“吳大人您來了?”

王二鐵害怕吳庸之,而不害怕汪直,是因爲他害怕吳庸之的背景,吳庸之的父親吳鳳儀,他姑姑是吳太后。

而少府是什麼?是內廷。

少府雖然被許鬆管著,但是內廷畢竟是內廷,可以這樣說,內廷與後宮有千絲萬縷的瓜葛。

甚至少府第一人少府令就是許王后,即便是現在,少府之中,還有一些人只聽太后的,不聽許鬆的,這些人都是吳太后從京師帶過來的老人。

所以,少府之中敢硬懟丞相府,樞密院的人,但是卻不敢硬懟後宮的人,還有雍王的外戚。

吳庸之說道:“傳汪總督的命令,徵召鐵場所有的壯丁,現在立即出去增援汪總督?!?

王二鐵臉色一變,說道:“大人,這個嗎?”

吳庸之厲聲說道:“怎麼有問題嗎?”

王二鐵立即說道:“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他的語氣微微一頓,說道:“只是大人,您想不想建一分功業啊?”

吳庸之說道:“你是說?”

王二鐵如此這般說出一番話了,讓吳庸之怦然心動。

汪直這邊已經竭盡全力了,沈希儀這邊也不好過。

“大人,大人不是我田某人不行,實在是兒郎們打不下去了。真的打不下去了。”這個田姓將領,也是廣西田氏出身,也算是一員猛將。

“我說過,這一戰關係到我們的生死存亡?!鄙蛳x說道:“任何人不可後退,後退者斬。田將軍好走?!?

沈希儀大部走來,立即有人一刀砍下田將軍頭,掛在一根竹竿,懸在陣後。

大軍陣後有整整一排竹竿,每一個竹竿上面都掛著一顆人頭,這麼多吃呀咧嘴的人頭,猙獰之極。

進攻永遠比防守,更要承受住壓力。

汪直承受浙軍壓力很大,但是浙軍的進攻壓力也非常之大。

一個個士卒死在雍軍陣前,浙軍的士氣都在迅速的消耗,爲什麼老兵重要,就像是這樣打成僵持的情況,老兵的韌性就最爲重要了。

而浙軍就是缺少這樣大戰經驗。

不管是浙軍的前身,廣西軍其實也沒有什麼大戰經驗,他們的實戰經驗,大部分都圍剿廣西土司。這樣正面決戰,他們其實也沒有經驗。根本比不得雍軍與安南的屢次大戰的經驗。

這樣大戰,時間一長,浙軍就已經無法維持了。

沈希儀不得不用鎮壓的手段,維持浙軍。但是這種手段是長久不了的。

只能看雍軍與浙江誰先承受不住了。

“轟?!币宦暰揄憦谋边厒鱽?,一枚炮彈越過天空砸進的沈希儀的軍中,瞬間將軍中打出一道血肉衚衕。

“哪裡的炮擊?”沈希儀臉色一變。

沈希儀一聽聲音就不對,火炮的威力也不一樣。

打到這個地步彼此都有那些火炮,彼此之間都已經明瞭的很,雍軍那邊是有一些佛郎機炮,一些火槍,其餘的火炮就沒有了。

但是這一聲火炮之聲,地動山搖,聲震四野。打出來的炮彈,明顯的比佛郎機炮彈,大出好幾圈,威力也打,打翻十幾個人,還有餘力。一下子給了浙軍非常大的打擊。

讓沈希儀不得不注意。

“是北邊?!辈恢勒l說了一句。

沈希儀用千里鏡看過去,卻發現,鐵場不知道什麼時候,推翻一段圍牆?而圍牆缺口處,就有一門火炮,遠遠的看上去,比炮臺上的炮還打上了一圈。威武非常,這個時候很多人正在圍繞這一門大炮在忙活著。

“失策了。”沈希儀瞬息想到。

如果他知道鐵場裡面還有這麼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就不會沒有防備,隨即他又想到,他即便是防備也沒有用,因爲有雍軍的主力在前,他一定會先解決主力,然後再管鐵場這邊的事情。

主次要分明。

不過,也不能讓對方如此肆無忌憚的發射。不如浙軍的士氣是無法承受的。

“派一個千戶,殺進鐵場奪了這炮?!鄙蛳x說道:“雍軍已經黔驢技窮了。再次擂鼓,督促進軍?!?

沈希儀口中雖然說,雍軍已經不行了,但是他緊緊的握住千里鏡的手,暴露了他的心情,他的手上青筋爆出。

他非但不覺得,雍軍快不行了,他反而覺得浙軍快不行了,如果不阻攔這門火炮的發射,一定會讓本來已經下降的士氣,崩潰的。畢竟只捱打不還手的情況,很傷士氣的。

他派一個千戶,是因爲他身邊也抽不出來人了,除卻督戰隊之外,他的預備隊也全部用光了,他只希望,這個千戶,能在正面戰場決出勝負之前,先纏住對手,給他爭取一點時間。

只要擊潰雍軍主力,就大局已定,即便是鐵場之中,還有兵力,也無力迴天了。

但是他的想法很快就破滅了。

吳庸之喉頭微微一動,又咽了一口唾沫,不敢讓人知道。

他現在有一點後悔了。

後悔怎麼被王二鐵說動了。

王二鐵說吳庸之,他即便將鐵場的人帶入戰場之中,最後取得了勝利,吳庸之本人也分不到多少。甚至還會埋沒掉,但是如此從這裡直接出擊,一舉打破明軍,那麼這個功勞誰都搶不走的。

吳庸之是外戚,可以說天生帶著爵位的。

但正因爲這樣吳庸之更期盼功勞,別人是想要功勞封爵,但是吳庸之是想將自己家的爵位傳承下去,能多傳承下去一代,就是一代。

吳庸之聽了王二鐵的話,瞬間心動了。。

王二鐵立即給吳庸之詳細的計劃,就是先遠程轟擊浙軍,如果浙軍不爲所動,就繼續轟擊,他們不詳細,有幾支軍隊在火炮持續的轟擊之下,還能保持士氣的,最少即便是雍軍也做不到,雍軍如果在持續被炮轟,轟個十幾炮,也會崩潰了。更不要說是明軍了。

不是沒有個士兵都有鋼鐵一般的意志的。

王二鐵估計,明軍一定會攻這裡的。等他們進攻的時候,再萬炮齊發,一舉將對手給轟殺,然後派出士卒追著敗兵殺出去,擊敗對手。

說的很好聽,如果不好聽吳庸之也不會答應,只是開始執行的時候,吳庸之就承受不住了。一時間他大腦之中想的什麼都有,先想如果勝利了會怎麼樣,會不會被姑姑,也就是吳太后誇獎,會不會升官,將來接任父親的職位。

一會兒又想失敗了會怎麼樣?

如果是小敗,能牽制對方兵力,應該沒有問題,非但沒有過錯,反而有功勞,但是如果是中敗,沒有守住鐵場,那麼就要看最後的結果,如果汪直獲勝的話,這一件事情,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大不了,最後被雍王表哥訓斥一頓便是。

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
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金川县| 安多县| 枞阳县| 海晏县| 石楼县| 东源县| 隆尧县| 筠连县| 红桥区| 开平市| 乡城县| 大港区| 湟中县| 阿拉善左旗| 北碚区| 米林县| 宜阳县| 剑阁县| 井研县| 璧山县| 阳新县| 柳州市| 华池县| 长海县| 西贡区| 武威市| 双柏县| 柳林县| 瑞金市| 雷波县| 溧阳市| 盱眙县| 高平市| 丰原市| 莆田市| 石柱| 察雅县| 卫辉市| 崇信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