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

剛剛得到一場勝之不武的勝利。劉伯臣擡頭一看,卻見山頭上的煙柱,從一道變成了三道。

劉伯臣唯恐敵人再來,立即說道:“想將所有小船固定在一起,弄一個浮動的碼頭來,讓船上的人下船?!?

“是?!?

他們想架浮橋一樣,將一艘艘小船,首尾相接,再在上面鋪上木板,就成爲一道深入大海的棧橋了。

然後棧橋兩邊有人將長長的竹篙插進海底固定。一艘艘船靠在臨時棧橋所有的士卒都用繩梯從船上下來。順著棧橋上岸。

即便如此也好好長一段時間。

劉伯臣一身溼透的衣服,也不敢更換,唯恐一會敵人大舉殺來。他站在原地等候,下了船的士卒都自覺的在劉伯臣的身後列隊,不過一會就站滿了好幾個方陣。

這個時候才傳來消息,敵人放棄碼頭撤退了。

數個時辰之前,碼頭之上。

宗盛治對於如何對付朝鮮兵,早已輕車熟路了。在他火槍與火炮的轟擊之下,朝鮮兵即便是上岸了,也站不穩腳跟,就會被打下去。

不過,今日他心中有一點不安。

他覺得朝鮮兵的戰鬥力弱,但是並不代表朝鮮人是傻子。他們已經知道,這樣進攻是沒有用的,只能白白的消耗人命,依然如此做,豈不是傻子的行爲。

所以宗盛治感到不安,他覺得朝鮮人一定有什麼陰謀。

陰謀很快就來了。

“殿下,北邊有警報?!?

宗盛治說道:“我看到了。”

北邊一道煙柱沖天而起,是烽火狼煙,宗盛治佈置高的防禦手段,說道:“那附近有什麼人?”

“只有一些壯丁而已?!?、

宗盛治看在海面上的船隻,又看著燃起的狼煙,心中暗道:“船隻的數量並沒有說少,要麼是對方增兵了,要麼是對面故弄玄虛?”

宗盛治判斷海上的兵力,也只能數多少艘船而已,而現在船隻是一艘不少,劉伯臣動用的都是從釜山帶了船隻。

宗盛治當機立斷說道:“留下來一步,擋住他們,其他人跟我來?!?

宗盛治抽調了千餘士卒,立即抄近道向烽煙燃起的地方跑去。一路上宗盛治一直在關注頭上烽煙。

不同的烽煙有不同的含義,比如現在,一道烽煙是有敵來犯,兩道烽煙是正在交戰,三道烽煙是我軍大敗,敵軍登陸。

不過片刻功夫,另一道烽煙燃起。

宗盛治大擊說道:“加快速度?!彼约号茉谧钋胺?,引領這整隊士卒都在狂奔。

這種一口起狂奔過交戰,其實對他們不利,一口氣跑過,即便是到了戰場還有幾分力氣交戰,古代除卻騎兵之外,每日行程不過幾十里,不是因爲走不了更快,而是軍隊要隨時保持體力,應對戰事。

到了現代,有很多奔襲幾百裡的戰例,是因爲現在交戰,主要看火力輸出,而不是體力輸出,士卒將體力消耗在趕路上,到了交戰的時候,只需要有開槍的體力就行了。

但是這個時代卻不是這樣的。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戰爭法則。

現在對於宗盛治來說,他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害處,但是他沒有其他辦法了。

整個對馬島總共不過萬餘男丁,這還要算上去七八十歲的老人,和沒有成年的孩子。他不如果能讓逼著對方無法登陸,還有幾分保全對馬島的可能,敵人只要上了岸。就再也沒有一點能保全對馬島的希望了。

只是人越擔心什麼,就越會發生了。

宗盛治猛地停下了腳步,因爲那烽煙已經從兩道變成了三道。情況已經無法挽回了。

更讓宗盛治的吃驚的是,他們燃起第三道烽煙的速度。

第二道烽煙剛剛燃起,第三道烽煙就點燃了,中間似乎連一個停頓都沒有,說明那些民壯死的太快了??斓淖岦c烽煙的人都沒有想到。

“殿下。我們該怎麼辦?”

“統統撤回天守閣?!弊谑⒅螐难例X縫中崩出一句話。

在這裡他已經能看見大海的影子,只需繞過去,就能來到岸邊,但是即便到了又怎麼樣,敵人已經站穩腳跟了。又怎麼能趕下海啊。

就這樣宗盛治下令宗氏的軍隊全部收縮到天守閣。

所謂天守閣是宗氏統治的核心,是一座小小的城堡,也是宗室日常居住的地方。不過,整個對馬島不過數萬人,又分佈在兩座大島不同的農莊之中。所以整個宗氏統治的狠心,嚴原城並不大。

不過地勢比較險要。

在半山坡山,後面險峻的山峰,而從下面向上面進攻,必須仰攻,而從上面往下面扔滾石,不需要多大的力氣,單單地勢就讓他們可以滾好遠好遠。

“這座小城不好打啊。”劉伯臣說道。

當東雍與朝鮮聯軍,來到了嚴原城之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

大軍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雍軍,一部分是朝鮮軍雙方涇渭分明。

朱厚煌治軍的風格,已經融入到雍軍骨子裡面了。即便是用來當附從軍的安南軍也是如此,隊列站得極好。而朝鮮人隊列根本不能看了。

劉老刀說道:“的確不好打,要不派遣使者招降算了,我想宗氏不會抱著一條思路不放吧。”

劉老刀看見這個城堡就頭疼,不用看,就是需要用很多人命去填的城池。所以才提出這個想法。

朱厚煌愛惜士卒的性命,上行下效,讓所有東雍將領都將傷亡當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當然了,該死人的時候,死人,朱厚煌不會怪罪。畢竟打仗嗎?哪裡有不死人的,但是如果不該死人的,平白多死人了,朱厚煌就對這個將領另眼相看了。

所以劉老刀不想死磕。

“絕對不行?!币庹f道。說道:“宗氏在對馬島數百年了,根深蒂固,只要宗氏在,對馬島就是宗氏的。東雍不是想佔據對馬島嗎?留宗氏在,你們怎麼能安心待在對馬島上?”

劉老刀說道:“無妨。只要宗氏投降,我就請命將宗氏全族流放南海,南海那麼多荒島,給他一座就行了?!?

劉老刀從來不在乎宗氏。對對馬島的要求不一樣,得到的結論也不一樣。

朝鮮只不過想讓東邊海面安靜下來,清理對馬島,就好像是大明清理雙嶼,澎湖這些島嶼一樣,清理之後,不去管,自然有人填補空白。

而東雍對對馬島是要用的,今後對馬島就是一處朝鮮與東雍之間的物資中轉之地,東雍在對馬島上會保持存在的。

且不說東雍不會將對宗氏留在對馬島,即便是宗氏留在對馬島,只要東雍的力量一直在。宗氏也翻不出大浪來。

但是尹元衡卻不願意,尹元衡說道:“好,即便去勸降也可以,但是我必須拿到宗盛治的人頭,否則,我無法向漢城交代。”

尹元衡的平定倭寇的功勞總要有憑證的,這個憑證就是宗盛治的人頭,沒有宗盛治的人頭,尹元衡的政績就立不起來。

所以對宗盛治的人頭,尹元衡勢在必得。

劉老刀說道:“只是攻城必定傷亡慘重,大人也知道,我雍軍正要對大內氏動武,此刻不能輕易損傷實力。”

尹元衡在這上面一點就通,說道:“好,我朝鮮士卒主攻,不過,需要你們的火炮支援。”

尹元衡看不出這小城堡有上面名堂,只是覺得有足夠的火炮,就能打下這座城堡,至於死多少人,他根本不在乎。

“一言爲定?!眲⒗系墩f道。

第五章 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
第五章 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那坡县| 黔西| 大连市| 平利县| 瑞金市| 镇沅| 珠海市| 广安市| 旬邑县| 镇赉县| 平阴县| 个旧市| 鄂尔多斯市| 南皮县| 古蔺县| 井陉县| 阿拉善右旗| 大英县| 荔波县| 马公市| 吴忠市| 呼图壁县| 桑日县| 百色市| 新兴县| 韶关市| 阳信县| 广昌县| 靖江市| 团风县| 永顺县| 湘阴县| 防城港市| 桃源县| 浮山县| 五峰| 镇康县| 灵丘县| 正定县|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