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

“大人,敵軍撤退了。”各位軍官面帶喜色的說道。

黎子云長嘆一口氣,說道:“黃大人來的正是時候,傳令下去,不要去追吧,收兵。向碼頭收縮。”

從半夜打到現在,不僅僅是浙軍靠著一口氣撐著,連雍軍也是靠著一口氣撐著。

黎子云也知道全軍上下疲憊,不願意與浙軍糾纏下去了。

黎子云一行人來到碼頭上迎接黃士龍。

雙方寒暄幾句,雙方都不想浪費時間,黎子云所部開始撤退。黃士龍所部的船隻足夠,黎子云也不想浪費時間,雙方效率很快的。

不過一個時辰左右,就撤退的差不多了,黎子云看著北岸,暗道:“張經,你等,這一件事情,並不會如此簡單的結束。”

黎子云雖然並不是什麼名將,但是也沾染了雍軍的傲氣,被張經如此圍攻,打得束手束腳。讓黎子云滿肚子都是火氣,只是牢牢的記住了張經的名字,以備將來找回場子。

“大人,老爺,這一才真正不能打了,打不了了,你就是殺了我也是一樣,我上去督促,也不過是將他們逼反而已。”張經的一名家丁痛苦流涕的說道,一邊抱著張經的大腿,一邊涕泗橫流。哭的一塌糊塗。

張經的雙手死死的按在劍上,一隻手按在劍柄之上,一隻手按在劍鞘之上,兩隻手都非常用力,似乎要將十指都給死死的按進去一樣。

張經的心中暗暗的閃過所有士卒的目光。

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已經將麾下將士逼迫極限。

對於將領評判標準,魏繚子有一套,說道:“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萬之衆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萬人之鬥,不如百人之奮也。”

其中殺人,說的不是敵人,而不是自己人。自己的部下。

其中的殺人,一是說的是軍法殺之,也有承受傷亡的意思。

張經對軍隊控制,也就到了這個地步,能損失這麼多而已,已經到了極限,再壓迫下去,立即譁變。

張經手上一鬆,叮噹一聲,長劍連鞘落地,說道:“撤軍吧。”

張經往向南方,正看見一片帆影,無數帆影連接在一起,正是雍軍水師撤退身影。

“我能做的能已經做了,成與不成,就要看伏羌伯了。”張經心中暗道,只是覺得關於朝廷大軍的成敗之事,交付一個武夫的手中,有一些滑稽之極。

“臣拜見殿下。”黎子云向朱厚煌行禮。

朱厚煌直接了當的說道:“你部還有多少人?”

黎子云說道:“臣部下能戰之人,有三千五百餘人,還有傷員數百人。”

傷員先運過了,黎子云手中沒有具體的數據。只能含糊而論。

朱厚煌說道:“立即下去休息,二三日之後交戰。還要派你出戰。”

黎子云說道:“是。”

朱厚煌沒有與他多說話的心思。黎子云立即告退了。

他告退之後,覺得現在不大明白大營之中的情況,立即找相熟的人打聽一下,他打聽的就是吳鳳儀。

一來吳鳳儀是負責情報的人,二來吳鳳儀的姐姐的是吳太后,而黎子云的姐姐也在朱厚煌的後宮之中,畢竟之間,也有一點轉彎抹角的關係。

“吳大人,最近營中怎麼了?”黎子云畢恭畢敬的說道。

“子云啊?朝廷大軍已經在大營以西三十里處了,不管是李良欽手下的斥候,還是我手下的探子,都與朝廷大軍探馬,交鋒十幾次,也沒有占上什麼便宜。”吳鳳儀說道:“最近我沒有時間管你,你留心便是,好生休息。這是一場惡戰。”

吳鳳儀心中忽然打突。覺得情況不對。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大營以西三十多裡,一座營寨拔地而起。

大營上面掛著一張毛字大旗。

毛銳坐在中軍,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雍王起兵叛亂到如今也有起三個月了,雍王霍亂福建,浙江兩省。弄得民不聊生。如今正是解天下倒懸的時候,雍軍就在三十里外,我等數萬大軍,直撲雍王,斬了雍王,雍王之亂瞬息平定,陛下不會吝嗇,封爵之賞,我毛家,不過是西域一牧人。就憑著一股血勇,從高祖到家父,最後到了如今與國同休的爵位。而陛下深恨雍王,只要拿下雍王頭顱。封爵之位,絕對不是妄想。”

其實毛銳也不知道殺了雍王,到底得到的是獎賞,還是誅殺,畢竟雍王是天家貴胄,誰知道天家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不過,用來激勵這些軍官,還是可以的。

果然下面的所有軍官聽了毛銳這一番話,所有人都呼吸有些急促,瞳孔變大,一個個都激動不已。

爵位啊。

與國同休的爵位啊。

只要大明國在一天,就能會有的爵位。簡直是一朝奮鬥,幾代人得利,最爲穩賺不賠的買賣。

誘惑力再大不過了。

“願隨大人建功立業。”

“願隨大人建功立業。”

這一句話,在軍官口中,反覆吼叫。

毛銳一擺手,說道:“諸位隨我出營。”

“咚咚。”等人高的大鼓,被重重的敲擊起來,四隻鐵蹄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千餘名騎兵飛馳而出。

然後沉重的木門被推開了,無數士卒大步衝出來,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衝了出來。

從毛銳也在其中。

一面“毛”字大旗在架馬車之上,毛銳在馬車前面,而後面並列兩面大鼓。兩名力士正在奮力敲著大鼓。

數萬大軍鋪在姚江南岸,簡直一眼看不到邊了。

而在大軍外邊,有數千騎兵環繞,阻擋斥候,與探子。

有的將領,與將領都不一樣,這些軍隊在楊一清的手中,絕對沒有這樣的氣勢。在沈希儀的手中,也比楊一清臨陣發揮的強大。

楊一清畢竟是一個文官,文官指揮的方法與武將的指揮方法根本不一樣,文官與下面的士卒不管怎麼說,都隔了一層。

朱厚煌帶著無數人等上高樓。

所謂的高樓,也不過是一個原木架子,搭成的高臺。有三四層樓之高。雍軍僅存的將領都跟著朱厚煌登上了高樓。

朱厚煌用千里鏡遠遠的看去。

卻發現,似乎整個地面都黑壓壓佈滿了人,他們憑著整齊的隊伍,外繞鐵騎,內有步陣。讓人感覺有一種泰山壓頂感覺,似乎讓還沒有交戰,在氣勢上就弱了三分。

“伏羌伯不容小窺,尤其是那千餘鐵騎,更是邊軍精銳,絕對不容小窺。”朱厚煌嚴肅的說道。

說實在的,這個時候,雍軍之中,誰最瞭解所謂的邊軍精騎,不是別人正是朱厚煌,誰讓朱厚煌有跟隨正德北征的經歷,與邊軍精騎並肩作戰過。

真正的邊軍精騎,是絕對不弱於蒙古精騎的存在,或許在騎術上弱幾分,但是在兵刃上卻能強過幾分,雙方優勢一比較,幾乎扯平。

正面交戰,邊軍精騎能抱打蒙古騎兵,不過長途奔襲兜圈子,邊軍精騎卻不是蒙古人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蒙古人對邊軍精騎的應對辦法,就是不交戰拖死你。

而這一批邊軍精騎,也不是從邊軍調過來的,而是從湖廣調過來的,是伏羌伯毛銳調入湖廣的時候,從邊間抽調過去了。

雖然只有幾千人,但是正面對決,戰鬥力能抵好幾萬人。絕對不容小窺。

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
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江川县| 东城区| 印江| 永福县| 马鞍山市| 靖州| 弋阳县| 尼勒克县| 海南省| 康保县| 舒城县| 天祝| 新昌县| 望谟县| 淮滨县| 泽州县| 土默特左旗| 吴忠市| 孝义市| 西丰县| 苏州市| 嘉兴市| 巴彦县| 闵行区| 绍兴市| 砀山县| 和龙市| 永泰县| 涞水县| 新丰县| 舞钢市| 大连市| 萨迦县| 余庆县| 城固县| 镇雄县| 贵州省| 霞浦县| 宜君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