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

寧平城上,莫登庸細細思索著,一點一點看著城下的陣勢。

寧平是一個小城。城下營寨密密麻麻的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雍軍與鄭軍,另一部分就莫軍。

正是莫軍。

莫登庸並沒有所有軍隊全部帶進城內,一來,寧平城中的空間有限。二來,莫登庸想守的,但是並不爲悶守的,而是要與南軍見一見真章。所以莫登庸在寧平城外立營,分別爲左右兩營,護衛犄角。大營是木壘加木石所建,看上去非常解釋。

等人高的壘土。上面插一層木頭,士卒都在壘土上的巡邏,幾乎是一座小城池了,唯一與城池有所差別的,是這些壘土是臨時掘土,並沒有細細的篩選,也沒有蒸煮。並不是很結實,遠遠比不上城牆上的壘土。不過作爲臨時的營寨卻是可以的。

似乎是朱厚煌上一次用火炮大顯神威之後,莫登庸吸取了教訓。他大量的採用了火器,大大小小的火器密密麻麻的佈滿了所有的營寨,先不說威力如何,單單看密密麻麻的黑管對準了自己,這種氣勢,讓朱厚煌都不敢前出探查了。

兵力足夠,工事結實,再加上足夠的火器。莫登庸根本想不出來,他有什麼原因能丟掉寧平城。

這個問題也在困擾著朱厚煌。

朱厚煌幾乎覺得,這樣大規模的使用火器,好像一下子到了太平天國時期了。讓他有一點傻眼。高壘火器,嚴密的防守,這樣的防守甚至比城牆更容易發揮火器的威力。朱厚煌以爲自己進步了,萬萬沒有想到莫登庸也是一樣。看來天底下誰也不是傻子。

朱厚煌問道:“鄭大人,今日之戰,你怎麼看?”

鄭綏說道:“全賴殿下神威。臣與莫登庸打交道好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莫賊未戰先怯的。”

朱厚煌聽的舒服,但是這時候不是聽拍馬屁的時候,說道:“莫賊如何暫且不說,孤請鄭大人教孤,如果破此城。”

鄭綏瞇起了眼睛,緩緩的說道:“圍城之道,十倍攻之,我軍兵力不足,殿下如果貿貿然攻城,恐怕會頓兵城下。以臣之見,欲攻此地,莫過調莫賊離開此地。”

朱厚煌沉吟了一會兒。微微搖了搖頭,說道:”大軍北上,一槍不發,就移軍他處,未免太影響士氣了。鄭大人,這東西兩營,東營歸雍軍,而西營就請鄭大人派人攻上攻,試一試莫軍深淺。”

其實朱厚煌已經決定不在寧平城下與莫登庸死磕。但是不與莫登庸死磕是一回事,也不能與莫登庸一戰不打嗎?再者看莫登庸的情況今後。攻城的局面恐怕是少不了了,先試試吧。不過暗地裡朱厚煌已經下令道:“令許棟---”

“許棟”這兩個字一出口,朱厚煌不由的一陣黯然,他這纔想起了,原來許棟已經走了。他輕輕嘆息一聲,說道:“讓水師出動,騷擾安南沿海,搞清楚,安南沿海佈防的虛實。”

朱厚煌讓水師騷擾安南沿海,就是爲了牽制安南的兵力。即便是莫登庸手中的兵力再多,如果防備安南的千里海疆,是絕對不夠用的,如果不防禦的話,朱厚煌就準備讓一支軍隊從沿海薄弱的地方突擊進去,繞過寧平城,另外打開局面。

這一招是陽謀。朱厚煌倒看看莫登庸是怎麼應招的。

不過從朱厚煌傳達命令到水師,然後水師出動騷擾安南沿海,然後再彙總各地的情報。不是一日兩日就能辦下來的,最少需要大半個月時間,朱厚煌將這一枚棋子放下來,就將注意力放再去東西上面了,比如說眼前這一戰。

這一戰是雙方第一次實質上的交戰,又是朱厚煌下令主動進攻的,不管是俞大猷與鄭綏都準備竭力進取,爭取弄一個開門紅。

俞大猷的作戰模式,朱厚煌不用去多看,因爲俞大猷身上有很深的朱厚煌的風格,自然是結陣而戰,大軍平推而上,火炮對轟,火槍對射,長槍對刺而已,不過,朱厚煌看的出來,俞大猷這種硬馬橋的手段,效果並不是太好的。雙方打成一團漿糊,好像是血肉磨坊一樣。變成了死磕,應該俞大猷的這方的火炮優勢,輕輕鬆鬆的壓制了對方的火炮。但是並不意味著對方就沒有火器,各種不一樣的火器,從營寨之中噴射下來,再加上寨牆的防護,俞大猷一直不能將優勢轉化爲勝勢,雙方死亡的人很多,而且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俞大猷自然是心疼手下,一見傷亡不小。立即決定撤下來。

這也是濃重的朱厚煌風格,重視人命,不管是對方的還是自己的。在俞大猷手中的實力有限的時候,更是要這樣做了。每一個士卒都是將軍的本錢,俞大猷自然要精打細算了。這一戰微微受挫,就立即結束了進攻。但是鄭綏卻不一樣。

鄭綏決定有這一戰讓朱厚煌認識到他們的戰鬥力。所以鄭綏一出手就嚇住了朱厚煌。

只見鄭綏徵召了不少本地的百姓,這些百姓就鄭軍民夫。畢竟是在安南國內打仗,以鄭綏的聲望做到這一點,一點也不困難。鄭軍也是大舉壓上,但是他們與俞大猷的行動有所不同,俞大猷是仗著火器犀利硬上,但是鄭綏做的要比俞大猷有智慧的多了。

他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來大量的木板,從嗎,木頭的形狀上來看,應該是老百姓家中的大門了,桌子了什麼的,讓明夫扛著,走在前,大隊大隊的弓箭手在後面,說是弓箭手其實大部分弓箭手都是臨時的。這時候,莫氏火器的缺陷也顯露出來了。

莫軍的,不應該說安南的火器比明軍的火器都差上一籌,現在明軍的火器比東雍的火器也差了一籌。

所以面對這些緩緩的向營地進攻的鄭軍,莫軍遠程火器只是砸碎其中幾個而已,立即有人不補上,等距離近了雙方的火器弓箭都勾著對方的時候。

鄭軍大喝一聲,所有弓箭手紛紛的射箭,一瞬間無數支箭矢,就好像是狂風暴雨一樣,向營寨覆蓋過去。莫軍營地瞬間好像長草一樣,密密麻麻的箭羽白花花的一大片,就好像是蘆葦蕩一樣。

不過這一陣箭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弓箭手不過一會兒功夫,就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不過他們將弓箭全部扔在地面之上,衝了出去,他們各個拔出腰刀,扛著長梯向前猛衝。

朱厚煌一看這個架勢,就知道鄭綏動真格了。這些人定然是鄭軍的精銳,無他,朱厚煌親自練過兵,知道要讓士兵數量的掌握弓箭是多麼困難,朱厚煌爲什麼竭力主張用火槍代替弓箭,固然是火槍是後世主流,但也是因爲弓箭的侷限性太多了。

而衝上去的第一波士卒。會射箭,而且衝鋒的如此決絕。勇氣可嘉,自然不是尋常士卒,只是不知道這樣大士卒,在鄭綏的手中有多少。

他們衝的很快嗎,但是莫軍的火器發射的更快,雖然剛剛被箭雨給壓制住了。

但是此刻他們的火器紛紛開火。什麼火箭,什麼虎蹲炮,碗口盞,用什麼用什麼,全部打了出去,一時間硝煙瀰漫,似乎將整個戰場都遮掩住了,只留下刺鼻的硝煙味道,就是所謂的戰場迷霧。

朱厚煌一時間看不真切,轉過頭來看向鄭綏,卻見鄭綏眼睛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死死的盯著戰場。

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章 比劍
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章 比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九江市| 淳安县| 阜新市| 淮滨县| 界首市| 道真| 子洲县| 玉山县| 天祝| 兰西县| 壤塘县| 宁安市| 揭西县| 宣化县| 清涧县| 堆龙德庆县| 马山县| 罗平县| 河间市| 婺源县| 舞钢市| 萨迦县| 手游| 铁岭市| 依兰县| 甘孜| 镇原县| 正宁县| 日喀则市| 洛南县| 满洲里市| 绍兴市| 新蔡县| 衡东县| 澄迈县| 贵港市| 南漳县| 如皋市| 时尚|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