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

在吳太后看來,自己的這個兒子,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太榆木疙瘩了。根本不解風情。稍不注意,結婚的時候,居然沒有圓房。

不過今天總算是補上了。

男人這東西,只要開了戒。就會忍不住了。吳太后喜上眉梢,心中暗道:“我這就去給祖宗上柱香?!?

時光匆匆,朱厚煌與許藍的關係進了一步。這個年節過的幾乎是蜜裡調油。

現代的社會,哪裡能找得到如許藍,這樣千依百順,並且一心一意爲男人找想的人了。

不過,有些事情,還需要做的,那就是祭祖。

元旦之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朱厚煌獨自推開了沉重的木門。

雍王府的祠堂,在後院。雖然也是新建成的,很多地方漆還沒有幹,但是建築風格卻有一種莊嚴沉重。

朱厚煌是第二代雍王,祠堂之中,只有一個牌位,就是朱厚煌的父親,朱祐枟。

朱厚煌跪在祠堂之中,手中捏著長香,眼前早有人安排好了祭品,這些祭品裡面的門道,朱厚煌不知道,也不用知道。

他愣愣的看著上面,心中暗道:“父親,這一輩子我雖然沒有見過你,但是你依舊是我這一具肉體的父親。我定然會光宗耀祖,讓雍王一脈,光照千秋。”

朱厚煌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祭祖雖然動靜很大,卻也是孤零零的,沒有其他人的參與,

有資格進入祠堂了成年男丁就他一個。

但是祠堂外面動靜極大,所有有資格的家眷,僕役。都在祠堂外面等著。等朱厚煌出來。

朱厚煌出來之後。過節嚴肅的環節,就已經過去了。

並不是每個親王府都是如此簡單,而是朱厚煌不想要繁瑣的禮節。朱厚煌這個性子,從北京到大員,早已出了名了。

接下來就是各種歡慶。整個雍王府都張燈結綵,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還有喜慶嗩吶聲,時不時地響起。

“雍王殿下,福壽綿延。“一隊隊百姓來雍王府門前叩首。

“賞?!傲⒖逃幸粋€管事高聲嘹亮的唱道。

“叮叮噹噹“的響聲,響起來,是銀角子落在地上青磚的聲音。

不知道是誰先想起,在雍王府外面拜年,傳到吳太后的耳朵裡。吳太后覺得喜慶之極,只一個字“賞“。

就有眼前的一幕。

無數百姓在雍王府門前叩頭領賞??峙逻@一天就要送出去1萬兩銀子,朱厚煌雖然心疼,但也沒有阻止,因爲他知道,今年不僅他很累,大員的百姓也不輕鬆,雖然現在他們有了田宅。但大多還有欠債,而朱厚煌就是最大的債主。

大員畢竟不是內地,那些娛樂措施,什麼戲子,教坊司的歌女,統統沒有。不過一些東西可以省略,一些東西不可以省略。比如有一樣東西就無法省略。那就是宴會。

雍王府正殿之中,絲竹之聲緩緩傳來。

朱厚煌舉杯道:″諸位跟隨孤,來此不毛之地。孤深懷感激。先乾爲敬?!?

文官以陸完,吳行之爲首,武將以吳鳳儀,戚景通爲首,齊齊舉杯。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許棟留在琉球,許鬆留在江南。都沒有在大員。

一杯過後,朱厚煌再次舉杯道:“祝吾皇萬壽金安?!?

飲過兩杯,朱厚煌就開始思量退席之事,縱然他不拘禮節,也知道有他的。下面的人都放不開手腳。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人高聲說道:“臣王源和有奏。“

這一句話,讓很多人做起了眉頭。包括朱厚煌與陸完。

首先宴會不是奏事的時候,這個時候都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圓滿大會。王源和說話不分場合。

朱厚煌不舒服,陸完更不舒服。

因爲在東雍陸完是名義上的文官之首。王源和是他的屬下。

不等朱厚煌說什麼,王源和就已經昂然而立,大聲說:“臣邵縣縣令王源和昧死以聞…“

“王源和,此時不是說話時候,退下。“陸完皺眉道。

王源和非但不懼,反而大聲抗辯道:″身爲國相,不能匡扶殿下。有何顏面立於殿上?!?

陸完勃色作色道:″你…“

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更大的聲音壓制住了。正是王源和的聲音。王源和道:“禮者,天之經,地之緯,今殿下祭禮草草,尚不自覺,豈可南面爲君…“

陸完一聽這一句話,臉色都變了。這一句話,直接在質疑朱厚煌的合法性了。陸完豈能沒有表示,他大聲喊道:“王源和。”

陸完畢竟是行軍打仗的人物,一發作起來,不管是氣勢,還是聲勢都牢牢壓制住了王源和。說道:“王源和殿前失儀,左右還不將其拉下去?!?

左右衛士看向朱厚煌。能在這個宴會上執行任務的人,都是朱厚煌的親信,自然知道關鍵時候,聽誰的。

朱厚煌也覺得很惱怒,沒有說話,只有微微點頭。下面立即知道該怎麼辦。

兩個侍衛左右夾住了王源和的雙臂,將其硬生生拉了下來,王源和還要反抗,結果不知道怎麼打翻了桌子上的碗碟,稀里嘩啦弄了一身酒菜,好不狼狽。

一邊被拖走,一邊在地面上留下一地痕跡。即便是這樣他也不老實,說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殿下---”

夾著王源和的兩個侍衛,聽到王源和所說的話,臉色一變,立即堵住了他的嘴。王源和嗚嗚做響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王源和走後,本來氣氛熱鬧的宴會,冷得好像冰一樣,沒有一個人敢動筷子一下。朱厚煌本想調節一下氣氛,但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匆匆的說了幾句場面話,就退席了。

朱厚煌退席之後,陸完匆匆的跟著朱厚煌而去了。等陸完也離開了,整個宴會上嗡得一聲,喧鬧無比,每一個都在悄悄說話,無數悄悄說話之聲,合在一起,就好像是無數蜜蜂在嗡嗡嗡做響。

“殿下,臣請獨對?!闭蟛诫x開的朱厚煌,被陸完從身後喊住。

朱厚煌轉過身來,他知道陸完所說的話,定然是與王源和有管的,正好,朱厚煌也想說這個事情,說道:“好?!?

書房之中,只剩下朱厚煌與陸完兩個人。一聲聲花炮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將過年的氣氛渲染進這個靜室之中。

“殿下,王源和所說極是。不能匡扶殿下之過,是臣的過錯。”陸完說道。

朱厚煌大爲驚訝,他想過陸完會來爲王源和求情。因爲朱厚煌在北京見過這樣的操作,訓斥並不代表是厭惡,更可能是保護。但是卻沒有想到,陸完第一句話,會這麼說。朱厚煌心中暗道:“難不成,陸完會接著王源和所說的勸諫嗎?”

陸完繼續說道:“殿下受封東雍,裂土分茅,是本朝前所未有。原親王之禮,並不適應於殿下。殿下對禮節有所損減,有不合之處,臣不能規諫,是臣之過也?!?

朱厚煌眉頭微微鬆開,他能聽出來,陸完所說的話,是在爲朱厚煌開脫,否則,以王源和所說,朱厚煌的罪狀,就太大了。

在以禮治國的儒家環境之中,失禮的罪名,實在讓人承擔不起。

陸完見朱厚煌的眉頭鬆開,心中也微微鬆了一口氣,很多事情都是可上可下的。朱厚煌雖然是第二代雍王,但是實際上是開創之主。並且表現出很強的實用風格。陸完在這樣的上司面前做事,自然要想辦法適應朱厚煌,而不是相反。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七十章 兵變
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七十章 兵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通化市| 海阳市| 凤冈县| 红原县| 安仁县| 胶州市| 林西县| 黄龙县| 成都市| 仪征市| 玉树县| 肥西县| 河北省| 宜黄县| 高台县| 含山县| 田林县| 剑河县| 体育| 衡山县| 丹东市| 吴川市| 班玛县| 伊宁市| 鄂尔多斯市| 高密市| 岢岚县| 泽库县| 隆昌县| 阿尔山市| 牟定县| 上林县| 莱芜市| 彝良县| 边坝县| 安仁县| 宁化县| 绥化市| 永和县|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