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

朱厚煌自然是知道,這些來往東洋的海商後臺是什麼人,是江南的豪門大戶。朱厚煌直接奪下澎湖列島,與他們幾乎是撕破臉了。正德那邊彈劾朱厚煌的奏摺立馬多了起來。什麼意圖不軌,什麼居心不可測,等等大帽子都向朱厚煌頭上扣過去。

朱厚煌知道他如果想和平的插入日本之間的貿易簡直是不可能的。

不過朱厚煌也沒有在在意這一點,說道:“那麼南洋的貿易怎麼樣?”

許棟有些爲難的說道:“這一段時間,南邊鬧紅毛夷,臣對南邊不大熟悉。”

朱厚煌一時間有一點爲難。

吳鳳儀說道:“要不,殿下還是向陛下求援吧。”

吳鳳儀是跟著朱厚煌從北京來的,知道正德與朱厚煌之間向來親厚,以正德的風格,只有朱厚煌開口了,再來幾萬兩根本不是問題。

“不行。”朱厚煌從後世來,更知道什麼叫做人情淡薄,即便是與正德關係很好,也不能隨隨便便消耗正德的好感。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消耗正德的好感。

朱厚煌轉過頭來,看著許棟說道:“你敢不敢闖一趟南洋?”

許棟勃然作色,滿臉通紅說道:“臣這一條性命都是殿下的,區區南洋有何不可。”

“好。”朱厚煌說道:“南海上新來的佛郎機國,前一段時間。派遣使者來京師,想要與大明通商。只是他滅了我大明屬國,陛下不許。不過,孤從佛郎機使臣打聽到,佛郎機善產金銀。但是缺東方風物,絲綢瓷器香料,價可十倍。孤想讓你去一趟南洋凌牙門,不過也要小心,佛郎機也不是善茬。”

許棟雖然不知道朱厚煌爲什麼一口咬定,下南洋可以解決雍國的財政問題。但是還是一口答應下來了。

如此朱厚煌還是有一點不放心。他獨自召見了許棟。將自己瞭解佛郎機的所有消息都告訴了許棟,讓他將雍國所有的水師都帶過去。這一次雖然是行商,但也要隨時準備好作戰。西人的道德底線,朱厚煌從來不敢高估。

裝滿十艘三桅福船的貨物,是茶葉,瓷器,棉布,絲綢等等。花了朱厚煌數千兩辦置貨物。當然這一才行動事關重大,關係著朱厚煌大戰略,他不放心許棟一人行動,隨即將吳鳳儀與李良欽一併塞進船隊之中,特別是吳鳳儀,朱厚煌特別交代吳鳳儀要在葡萄牙人的地方設下幾個暗點,甚至有能力的話,派幾個錦衣衛往歐洲一趟。

朱厚煌又親自送許棟等人離開。

朱厚煌看著許棟的船隻漸漸消失在海平面之上,心中暗道:“這一次行動的成敗,直接關係著我能不能在數年之內,將東雍全部開墾出來。

從歷史大勢上來看,朱厚煌覺得這一趟南洋之行,應該是萬無一失的,西方有多缺東方的貨物。朱厚煌自然明白,甚至他所做的不過是勾連起大航海時代,最後一段鏈鎖而已。只是世界上事情都可能發生。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遠洋貿易,比如風浪,比如凌牙門的葡萄牙人見財起意了,等等問題。都可能使得這一場貿易功敗垂成。歷史上本該成功,卻失敗的事情,還少嗎?

但是不管怎麼樣,朱厚煌都要試一試。

送走了許棟之後,朱厚煌按捺住心頭的擔心,再次回到東雍島之上。

回到大員之後,朱厚煌再次發現了有不一樣的地方。因爲賬目上的銀子,不少反多了不少。

朱厚煌問唐寅道:“這是怎麼回事?”

唐寅說道:“是下面的人自願。”

“什麼自願,你以爲孤不知道你做了什麼嗎?”朱厚煌將一張紙拍在桌子上。

這一張紙上明明白白寫出唐寅所做的勾搭。唐寅在大員之中散播流言。散播雍王殿下之所以給自己發銀子,是因爲不想給大家分地,否則怎麼會白白給自己銀子啊?雖然雍王殿下之前說過,來東雍的人分地,但是雍王長史,就是唐寅自己,他覺得這麼好的田應該是雍王府的纔是,所以他纔給大家發銀子,等田開成熟田之後,就是雍王府的田了,不分給他們了。

這傳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有人將唐寅怎麼勸雍王的話,都寫了出來。

結果人們追問的時候,唐寅又支支吾吾,一副被猜中的樣子。下面的人頓時不願意了。

誰都不能低估中國人對土地的極度渴望,大家紛紛退銀子,將發下去的銀子全部退了過來,朱厚煌已經給這些發了兩個月的餉銀,這數千兩銀子一分不少的還了過來,即便是有人大手大腳花光了,此刻就是借錢,也要將錢還上。他們一定要地。

唐寅甚至乘著這個時候,與所有人敲定了地契,每一個人十畝地。只是現在這些田地還沒有完全開墾出來,等秋收之後,就正式分田。

朱厚煌說道:“你想讓孤成爲無信之人嗎?”

唐寅說道:“殿下以爲僅僅是因爲臣一番流言,就讓營中百姓如此嗎?非也,百姓不安之心,已經很久了。”

“不安?爲什麼不安?”朱厚煌問道。

“因爲殿下對他們太好了。”唐寅說道。

一時間朱厚煌不能理解,什麼叫對百姓太好,也會引起他們的不安。

唐寅解釋道:“無功不受祿。作爲軍戶每日被軍官奴役,彷彿奴僕一樣,他們都習慣了,這裡開墾土地,包吃住,還給銀子,將來還分地。讓他們覺得心中不安。反而懷疑殿下的用心,故而臣略施小計,他們自己就將銀子交了上來了。”

其實還有一點唐寅沒有明說,就是朱厚煌給得錢太多了。朱厚煌習慣一切都用銀子來衡量,其實在明朝並不是這樣的,明朝底層百姓很多幾乎沒有見過銀子,因爲他們不用銀子,他們吃自己的用自己的,甚至交稅也不過是交糧食而已,哪裡用得上銀子。

也是張居正一條鞭法之後,銀子纔算是底層百姓的必需品。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的特性,朱厚煌只是在書上看過,並沒有深入的瞭解他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

在這個荒島之中,即便是有銀子,也沒有地方買東西,銀子根本是沒有用的東西,老百姓根本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有地,只有地。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有一種一拳打空的感覺。他搖頭不說這一件事情了,說道:“汪家樓哪裡又是怎麼回事啊?”

唐寅說道:“爲殿下開源。在汪家樓與土人互市,雖然是以物易物,但是利潤還是很可掛的。”

唐寅詳細解釋道:“土人需要鐵器,糧食,鹽巴,而這些大員都不缺,臺灣城哪裡也開始煮鹽,供給大員也搓搓有餘。用這些多餘的東西,與土人換獸皮,特別是鹿皮。特別是鹿皮,這短短數日之內,就有百餘張鹿皮。”

朱厚煌雖然不知道鹿皮的價位,但是也知道,在大明鹿皮也是一種高檔皮革,好好揉著。也是一種時髦的商品。這百餘張鹿皮也許值不了多少錢,但是至少大員已經開始有收入了。

朱厚煌一句話,也不說獨自離開了,心中沮喪極了。好像他除卻戰略眼光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出衆之處,這爲唐寅唐伯虎,根本不以內政見長,但是放在這個位置上,他能做到這麼好。遠遠要比朱厚煌自己親手做好的多。讓朱厚煌有一點失去了自信。

“我到底該怎麼辦?”

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
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渝北区| 鄂州市| 介休市| 深水埗区| 德清县| 绍兴县| 五华县| 阳泉市| 唐河县| 大化| 当阳市| 油尖旺区| 沅江市| 仲巴县| 巨鹿县| 沙洋县| 永川市| 长顺县| 嘉义县| 丹东市| 赤壁市| 浦北县| 大厂| 黎平县| 博野县| 昌黎县| 成都市| 应城市| 汶上县| 寿光市| 沈丘县| 会昌县| 庆安县| 乌兰浩特市| 英山县| 锡林郭勒盟| 两当县| 林周县| 华安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