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

南定城下。

南定城在寧平城之外,作爲供應寧平的大後方。此刻的氣氛緊張之極。

莫登庸臉色鐵青的站在安南城下。

這已經第三天了。

莫登庸收攏的敗兵不足兩萬。

而且這兩萬是貨真價實的敗兵,全部失去的組織,只有少數幾個百戶,保持的建制完整。

有人說戰爭是一個組織學問題。這些失去組織的軍隊,完全是遊兵散勇,根本沒有一點戰鬥力,想要恢復戰鬥力,必須重新編組訓練才行。

且不說,戰鬥力問題。單單是兵員問題,對莫登庸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安南纔多大了。數萬兵員一朝喪盡,再徵召數萬大軍。不知道要什麼時候了。安南全國纔多少人,能再供應多少青壯啊?

如果說莫登庸面對第一個問題,是軍隊失去了戰鬥力,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兵員枯竭。不過比這兩個問題,更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心向背。

這一戰,莫登庸之敗,且不說北方會如何,清化與升龍之間的城池,都會軍心浮動。莫登庸連南定都懷疑,他懷疑,說不定一覺醒來,那些牆頭草將他們賣給雍軍。

“南定,不能停留了。”莫登庸心中暗道。

他立即決定離開南定。

就在莫登庸慌忙撤退的時候。

朱厚煌也在面對一個大難題,不是別的,就是瘟疫。

莫軍的瘟疫要比朱厚煌想的要厲害的多。而且又處於讓人討厭的雨季之中,戰場還沒有大少完,雨又淅淅瀝瀝的下拉起來。

從來不幹的大地,還有從來沒有晴過三日的雨天,給朱厚煌帶來很大的麻煩。

莫軍很慘,但是安南百姓會更慘,這一場大戰。

這一場大戰,本來侷限在對戰雙方的瘟疫,已經傳播到民間了。

以寧平爲中心,即將爆發一場瘟疫。

朱厚煌雖然知道如今大軍追擊莫登庸,定然能將莫登庸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也只能選擇放棄。

朱厚煌將打掃戰場的任務交給了俞大猷。而他卻跟薛神醫與溫醫生一併去了寧平城。

不過,在城門的時候,薛神醫擋住了朱厚煌,說道:“殿下千金之軀,還是不要深入險地吧。”

朱厚煌對自己的身體還是看重,思量之後,說道:“薛神醫也要保重身體。”

朱厚煌派一隊士卒送東雍的醫療隊進入城中之後。

俞大猷打掃戰場的結果也出來。這一戰,刀鋒營幾乎上廢,戰死在千人左右。真正出戰的也不過四千上下,可以百分二十五的戰損。幸好大軍一直勝利,一直在追擊,士卒對傷亡的敏感度比較低,如過一場防守戰,這樣的戰損,說不定就承受不住了。

不過,俘虜更讓朱厚煌高興,近四萬的俘虜,也有一萬斬首,可謂是一次大捷。不過有一件事情,依舊讓朱厚煌感到棘手,死了的人必須立即掩埋,不能再爲本來就很棘手的瘟疫再增加負擔了。

這還是容易辦的事情。

讓朱厚煌最感到棘手的事情,就是俘虜之中有大量的病人。

這四萬俘虜都是青壯,都是有軍事素養的青壯,只需稍稍整合一下,就能夠成爲可用之兵。朱厚煌就爲自己添加一支安南兵。

只是瘟疫蔓延,隨時會牽連到雍軍本身。

“這樣的事情,只能等薛神醫他們出來之後,再做計較吧。”朱厚煌無奈的暗道。

畢竟隔行如隔山,他雖然能提出重重的隔離的措施,但是真正治療瘟疫,還是讓這些醫生來比較好。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情況不對。因爲薛神醫根本沒有選擇出來。

“殿下。薛神醫在城頭上求見。”

“什麼?”朱厚煌說道:“怎麼回事?”

“小的說不清楚,還請殿下去看看吧。”

朱厚煌立即去城下看去。卻見薛神醫在城頭上,白髮被風輕輕的吹動,薛神醫說道:“殿下,老臣拜見。”

朱厚煌說道:“薛神醫,你爲什麼不出來,外面的還有許多病人等著神醫你。”

薛神醫忽然一頓,說道:“臣不能出去。城中情況極其嚴重,百姓已經開始大批大批的死亡了。進城之人都必須隔離,臣請殿下封鎖城門,內外不得相通,所需的物資全部由城上吊運。”

朱厚煌聽城中這麼嚴重,說道:“薛神醫既然這麼危險,你先出來吧。”

“醫者父母心,臣有不能坐視不理。城外的事情,我的弟子都可以勝任。如果臣有所不測,請封城一年,再開城門。”薛神醫緩緩的說道。

朱厚煌立即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城中的情況嚴重的出乎薛神醫的預料,也出乎朱厚煌的預料。

莫登庸不懂醫術,身邊卻沒有如薛神醫這樣高明的醫生。對瘟疫的瞭解,只在能控制,與不能控制。

莫登庸離開的很及時,否則等瘟疫爆發開來之後,朱厚煌不用打就能勝利。

只是此刻他走了,這個爛攤子就只能留給朱厚煌了。

這樣的情況,朱厚煌又怎麼能追擊莫軍嗎?

朱厚煌說道:“撤軍吧。”

不得已,朱厚煌只能撤軍了。大軍依次撤回了營地,並且俘虜安置在原來的雍軍營地之中。雍軍沒有撤到清化,撤到清化以東?臨海的地方。

朱厚煌將阮潤臣從後方調了回來,任命爲寧平城守。安管俘虜,請防範瘟疫。

他知道他這一退,在雨季結束之前,不會有再次出戰的機會的。

安南之戰,就算是告以段落了。

朱厚煌剩下要做的事情,是整合安南南部,朱厚煌來這裡可不是爲了存亡繼絕的。

安南南部分爲三大部分,清化地區,義安地區,還有義安之南大片區域,現在清化,與義安在鄭綏的控制之下,義安之南的大片區域在王陽明的控制之下。

不過三個地區,清化經濟最發達,能給朱厚煌最大支持,這一次與莫軍對峙所有的糧食都由清化支持,而義安也能提供一些糧食支持。義安與清化結合,讓鄭綏有了對抗北方的底蘊,至於在王陽明控制下的,山海之間的狹長通道,卻是一雞肋。

朱厚煌見到王陽明第一句話,就說道:“王師,孤將安南交付給先生,先生能不能爲孤拿下來安南?”

王陽明說道:“請殿下放心。臣必然爲殿下拿下安南。”

朱厚煌說道:“王師,您有什麼需要孤做的嗎?”

王陽明說道:“臣以爲現在情況,不宜對安南本土士子壓榨太甚。”

朱厚煌說道:“孤明白您的意思,王師在安南,孤想爲東雍選一位大臣坐鎮,王師以爲鄭綏可以嗎?”

鄭綏調離安南,到了東雍之後,就是就好像魚離了水一樣,而沒有鄭綏這個能不將清化世家集團,都統合在一起的人之後。王陽明想要對付清化方面也就更容易了。

不過,王陽明雖然不在東雍。但是東雍卻在王陽明的弟子的手裡面,鄭綏一旦過去,必然有所衝突。

雙方彼此制衡,讓朱厚煌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王陽明說道:“殿下是一番好意,只是殿下怎麼將鄭綏從清化調離。”

這纔是難點所在。鄭綏在清化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朱厚煌,但是依舊是一方之主。而從清化離開之後,就變爲臣下。

這纔是難點所在。

不過隨即王陽明想明白了,以現在的確是一個動鄭綏的好機會。

因爲朱厚煌大勝莫登庸的餘威,還有瘟疫傳播的威脅,這都是可以動鄭綏的大好時機,特別是還在蔓延的瘟疫。

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
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久治县| 定州市| 公主岭市| 景德镇市| 根河市| 香港| 屏东市| 修文县| 海丰县| 揭阳市| 广平县| 盐津县| 浦城县| 孙吴县| 杂多县| 兴城市| 嘉黎县| 万盛区| 芦溪县| 阿克陶县| 枞阳县| 沅陵县| 太仓市| 潞西市| 镶黄旗| 鹤壁市| 科尔| 芮城县| 明水县| 德保县| 隆化县| 克什克腾旗| 广安市| 天祝| 阿荣旗| 玉田县| 昌黎县| 镇巴县| 太原市|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