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

朱厚煌說道:“多謝皇兄,沒有支持,小弟也不知道現在能不能出東雍島就是兩可嗎?“

“你與朕之間,還需要客氣什麼,煌弟,你覺得孤死後,能不能諡號爲武?!?

“皇兄的武功之盛在成祖之後是少有的,定然能得償所願。”正德有一點疲憊了,說道:“你去吧,與楊先生好好談一談,朕累了。”

僅僅與朱厚煌說了一段話,就覺得承受不住,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朱厚煌說道:“是?!彼従彽碾x開,正好碰到了從外面進來的楊廷和。

朱厚煌搶先一步說道:“見過楊先生?!?

楊廷和不敢怠慢,瞭解還禮道:“見過殿下?!?

然後朱厚煌就沒詞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跟楊廷和說。

有些矛盾是彼此的誤會,解開就好了,但是有些矛盾卻絕對不是誤會。比如現在楊廷和與朱厚煌。

正德在病中都有一些軟弱,所以才讓朱厚煌自己去解開楊廷和之間的疙瘩,只要楊廷和支持朱厚煌,朱厚煌登基稱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是朱厚煌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與楊廷和說?雙方的思路根本不在一條線上,幾乎是無法溝通。

楊廷和說道:“楊慎代本官招呼一下雍王?!彼f完之後,繼續對朱厚煌說道:“雍王殿下,老臣還有事,先行一步?!?

朱厚煌立即還禮道:“楊先生請?!?

楊廷和帶著幾個侍從走了進去,留下楊慎與朱厚煌兩人。

楊慎與朱厚煌兩人屏退左右,走在豹房之中,豹房的景色不錯,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是此刻兩個人都無心多看上一眼,他們兩人之間只有沉沒。

好一陣子,楊慎說道:“殿下您不該來。”

朱厚煌說道:“皇兄病重如此,孤不該來看看嗎?”

楊慎說道:“殿下,你也知道,現在京中局勢如此,殿下的機會渺茫之極,與其將來朝新君的忌諱,還不如在東雍不過來。”

“孤,不來京師,就不會著新君的忌諱嗎?就不會著楊相的忌諱嗎?孤真不知道,孤到底是何等的禍國殃民,得楊相青眼如此?!敝旌窕鸵膊皇鞘颤N老好人。之前還敬佩楊廷和的人品與能力,但是此刻才發現,最好的敵人還是死去的敵人。

“殿下以爲只是家父一個人意見嗎?是滿朝文武的共識。殿下野心勃勃,深肖陛下。又才華橫溢,不得不爲百官所忌諱。”楊慎說道。

“孤才華橫溢?”朱厚煌好像聽到什麼笑話道:“孤連詩都不做?!?

楊慎說道:“執政之才,誰看這個?卻不知道才高,乃人君之大忌。殿下才高,野心又大,不近文臣,偏愛武將,在文官看來,殿下像一人?!?

朱厚煌說道:“何人?”

“隋煬帝。”楊慎說道?!叭绻钕律畈夭湃A,親近儒臣。還有繼位的可能?!?

“孤若如此,也得不到陛下青睞。那時候誰知道雍王是誰?”朱厚煌打斷了楊慎的話,說道:“孤今日才知道一句話含義,道不同不相爲謀?!?

文官想要的就是一個垂拱而治的弘治天子。所以他們選拔儲君的要求就向弘治天子靠,但是朱厚煌卻不是。朱厚煌絕對不可能如弘治天子,老老實實的做也個太平天子。這一點他們的看法正確,就是朱厚煌登基,絕對會掀起一?場大風波。但是朱厚煌卻從歷史的下游看出來,不管誰登基,都會掀起一場風波的。

無他,文官對皇權的侵蛀,已經到了皇帝不得不反擊的地步了。之後嘉靖所做所爲,就可以證明了。正德對於文官的態度大多帶有迴避,因爲正德畢竟是弘治的兒子,對士大夫有本能的尊重與畏懼。稍想有所作爲的皇帝,都會與文官對抗,已經成了常態。

多朱厚煌一個不多,少朱厚煌一個不少。

而且朱厚煌不管經歷了多久,他想要改變世界的想法,從來沒有平息過。他爲什麼與王陽明說那麼哲學上的問題,就是爲了建立全新的,可以用來發展科學的儒家思想,雖然現在朱厚煌的進展很慢,甚至只是找到了切入點而已。接下來該怎麼走,他也是一步步試探。

但是,朱厚煌要走的路,與程朱理學是決然不同。

道不同不相爲謀,這一句話,將朱厚煌與楊廷和之間的矛盾給說盡了。

從這方面來說,朱厚煌很不會聊天。這一句話,讓楊慎無話可說,朱厚煌說道:“楊師,孤最後一次叫你,楊師,從今之後。你我,天涯陌路,各自安好?!?

“殿下還是年輕,如此局面殿下不該勸我倒向殿下,好勸家父改變態度嗎?”楊慎說道。

“你會嗎?楊相會嗎?”朱厚煌問道。

楊慎沉默一會說道:“不會。”

楊慎因爲年輕心思有些活絡,但是楊廷和的意念早已與磐石不可移。而讓楊慎出賣父親,他也是萬萬做不到的。

朱厚煌再行一禮,甩手離開了。

楊慎看著朱厚煌離開,臉色頓時黑了。他心中暗道:“絕對不能讓雍王登基,絕對不能?!?

雙方撕破臉了,很容易從政見不同發展到私人恩怨。這種事情古往今來,不勝枚舉,楊慎本來還想左右逢源,他想朱厚煌會求自己,但萬萬沒有想到朱厚煌會如此之決絕。他不可能,也不敢將楊家滿門放在朱厚煌一念之間。

“但是,怎麼確定讓雍王無法登基了?”楊慎心中暗暗思量,他想道:“如果陛下的意見始終不改變嗎?那麼父親也拿陛下沒有辦法?既然正道不行,只好用詭道了。卻不知道如此如何向父親解說?!?

楊慎想了想,看朱厚煌的背影消失之後,他也回去看楊廷和了。

朱厚煌出了豹房就有一點後悔了。

正如楊慎所說他今天衝動,如果他委曲求全的,即便不能將楊慎拉過來,也能讓楊廷和放鬆警惕。但是今天他宣戰式的言語,恐怕會將雙方推到決裂。

就在楊慎暗暗後悔的時候,楊廷和也在拜訪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王瓊。

也不知道是正德賜下藥好,還是王瓊放開了心思,此刻他的神色居然比當初見丘聚的時候好上一點。

“王世叔,身體如何?”王陽明說道。

王瓊靠在被子上說道:“死不了。守仁啊,我沒有想到陛下對你的期望如此之深?!?

王陽明說道:“之前,小侄也不知道,小侄不明京中形式如何,還請世叔指點迷津?!?

王瓊說道:“楊廷和也是老糊塗了,他在這一件事情上與陛下硬抗,將來能有落的好嗎?”

王陽明一聽,就知道王瓊覺得朱厚煌繼位的可能性大,立即問道:“小侄聽文武百官都對雍王有成見,爲何世叔還覺得雍王成算大一點?!?

王瓊說道:“我並不是覺得雍王成算大一點,而是陛下成算大一點,你爲官多在江南,不瞭解咱們這位陛下,不要看他玩世不恭,但他想做的事情,還真沒有做不了。六科言官看上去氣勢洶洶,但是在在陛下眼裡,根本不算什麼,惹急了殿下,他敢六科言官一古腦全換了。文武百官叫喚的再高,也是虛的。真正實的是京營的兵權,陛下牢牢的把握著京師的兵權,即便是現在一絲一豪也不像假手於人,看看京中,張永?谷大用統管京營,許泰,江彬的兵馬就在豹房附近,陛下所在的地方,根本不是宮殿,還是軍營。”

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章 打虎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
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章 打虎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乌鲁木齐市| 哈尔滨市| 油尖旺区| 正蓝旗| 陵川县| 九台市| 峨山| 大埔区| 左云县| 武清区| 阳春市| 顺昌县| 平定县| 桑日县| 五指山市| 大竹县| 封丘县| 临泉县| 阿克| 周口市| 佛学| 萍乡市| 儋州市| 罗源县| 安乡县| 洪雅县| 乌鲁木齐县| 临桂县| 永德县| 曲松县| 腾冲县| 思南县| 盐津县| 平塘县| 岐山县| 扎囊县| 竹山县| 金门县| 定远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