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

朱厚煌決定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他想過做很多事情,但是到了現在,唯有請蕃東雍之事,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也算是改變了歷史?其他的?

正德北征,沒有朱厚煌,他也打贏了。乃至達延汗之死,也是如此,縱然沒有朱厚煌,達延汗也沒有活過正德十三年。而請蕃東雍之事,並不是朱厚煌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反而是他最不重視的東西,他的身份,他的血脈起了作用。

他好像一點用都沒有。比如現在,在東雍做的事情,一個不以內政見長的唐寅。就已經將主角甩了不知道有幾條街了。

朱厚煌獨自回到了自己的住所。雖然大員還是很簡陋,但是朱厚煌所居住的地方卻是不錯,青磚紅瓦,是整個大員最好的房間。

朱厚煌渾渾噩噩的走回去,坐在牀前,雲墨看朱厚煌有不高興,問道:“殿下,您怎麼了?”

朱厚煌仰起頭來,看著屋頂上一出木茬。大員畢竟不是大陸,即便是最好的房子,也是粗製濫造的,各種細節打磨根本不夠驚喜,好幾處都露出不整齊的木茬子,他好像是自言自語的問道:“雲墨姐姐,你說我是不是很沒有用嗎?”

“怎麼可能啊?”雲墨笑道:“世子,你從小懂事,比之其他王府的世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夫人常說,有你這個兒子,讓他省了不少心。”

“是嗎?我爲什麼覺得我很沒有用啊?我將大員臺灣兩地弄得一團糟糕,看唐先生一來,全部井井有條,比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朱厚煌自怨自艾道。

“世子,你管理王府的時候,不是從來不親自動手,而是分派任務,讓下面各司其職,不是很好的嗎?世子即便不如唐先生也不必沮喪啊,唐先生大名即便是在北京也聽說過,是一等一的大才子,而且這麼大的歲數了,世子比不過他也是正常啊。”雲墨好像小時候一樣安慰朱厚煌。

朱厚煌的心緒漸漸的平靜下來。

他作爲穿越者的優越感,被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內心之中再也沒有一絲作爲現代人的驕傲了。暗道:“我雖然比這些明朝人,多了幾百年的見識,但是真得勝過他們嗎?卻不定,我在前世也不過是無名之輩而已,而唐伯虎如果在現代,即便不能入仕。也定然是一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大詩人,社會地位不會比金老先生差多少,而我在前世恐怕連見金老先生一面的機會都沒有。我多出的幾百年來的見識,不過是歷代前輩遺產而已,並不是自己領悟到,我只是知其然,而其所以然,不過後世歷史學家的分析。所謂一切歷史都是近代史,我理解的歷史與大明的真實情況到底差了多少,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一味的按著前世觀念去找,恐怕不過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不過有一點卻沒有錯的,就是歷史的滾滾洪流,是有其必然性,縱然我再不想承認,西方崛起必然有其先進性,種種內幕啊,糾結啊,各種內在或者外在原因,我不必多管,只需發揮我自己的戰略優勢便是了,其餘的事情,交給合適的人去做了。我必須學會怎麼做一個上位者。“

朱厚煌碰了多少壁,終於領悟到一絲門道了。第二日,他就將唐寅找過來,開誠佈公的與唐寅談論。

朱厚煌與唐寅相對而坐。朱厚煌說道:“唐先生來孤麾下這麼長時間,孤卻沒有和唐先生談心,是孤的錯,還請唐先生見諒。”

唐寅對朱厚煌觀感也是很複雜的,起初,他並不是多麼喜歡朱厚煌的。不過是因爲躲避遼王的邀請,才上了朱厚煌的船,朱厚煌自己也心知肚明。故而他對唐寅的使用上,一直是有所保留的。簡直是將唐寅當成了救火隊來用。唐寅自己也知道,不過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朱厚煌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很好。

而朱厚煌也實在沒有人可用了,這纔將唐寅提拔起來。

不過唐寅身上的任務越重,越是繁雜,唐寅對朱厚煌的觀感就越來越好。朱厚煌雖然是一個藩王,但是衣食簡樸,身邊只有一個侍女而已,手握鉅款,但是沒有將一分錢放在享受之上,雖然有種種幼稚的地方,但是能禮賢下士,知錯能改。這樣的品質在唐寅看來,比朱厚煌種種小聰明要寶貴的多。

爲什麼?商紂王,有一句評語,就叫做,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爲皆出己之下。什麼意思?商紂王聰明到認爲自己是對的,而拒絕勸諫,言辭犀利,可以掩蓋錯誤,自以爲全天下人之人,都沒有自己厲害。

這樣的人是暴君的同性,根本無法輔佐。而朱厚煌幾次在唐寅哪裡失了面子,都是回到房間自己去失落,沒有遷怒於人,這樣的品質,讓唐寅也漸漸產生了一絲輔佐朱厚煌的心思,所以唐寅做事也越來越主動了。

唐寅說道:“殿下不必客氣。是臣沒有理解殿下的心意。”

朱厚煌說道:“先生先聽孤說完,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先生指正。”朱厚煌深吸一口起,看著唐寅。這一是場考試,不僅僅是考唐寅,也是考朱厚煌的。朱厚煌決定改變行事風格之後,就已經下了決定了。放棄對事情細節的控制,專注於大局,那麼他必須有一位能完全處理庶務的人,或者說機構,正如內閣於正德。而這個人朱厚煌更願意稱他爲相,雍王相。

不過唐寅能不能成爲雍王相,就要看兩個人思路能不能合拍了。

朱厚煌說道:“孤雖然出身皇室,但是自幼喪父,不願意碌碌無爲一輩子,才從皇兄哪裡求得封蕃海外之機。然孤不自量力,願以爲此時孤能自爲之,現在才知道,孤還差的太遠了。”朱厚煌忍不住心中抱怨,看了那麼多人穿越文,好像金手指一點,就可以。卻不想如今他僅僅管近萬人的移民點,就覺得千頭萬緒根本忙不過來,甚至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今日請先生助我。”朱厚煌誠懇的說道,隨即將一副地圖鋪在桌面之上,這是一副世界地圖,當然不是給正德那一份,不過這麼重要的東西,朱厚煌也不會沒有備份。朱厚煌指點江山將忽悠正德那一番話,重新說給唐寅聽,最後下結論道:“如今四海盡莽荒之地,而中原多饑饉之難,我願移中原饑饉之民,開四海莽荒之地,有利於天下,顯貴於子孫,留名於後世,於願足矣。”

唐寅一時間目瞪口呆,他從來沒有想過朱厚煌有這麼大的報復。也從來沒有想過朱厚煌有這麼長遠的眼光。作爲一個見識的士大夫,只需一看這世界地圖,就知道有很多東西與他得到消息暗合,這並不是僞造出來的。他之前以爲朱厚煌不過是不想被內地的藩王那麼多規矩束縛而已,卻沒有想到他有這麼大的宏圖大志。一時間看朱厚煌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心中暗道:“這雍王殿下,莫不是周公召公一流嗎?”

周公與召公自然是指周朝建國時兩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周公旦,召公奭。這兩人不僅僅在朝中匡扶社稷,還建立諸侯國,周公是魯國,而召公是燕國,這兩個國家都數十代,在戰國時期才亡國的。

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
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开封市| 莱州市| 万全县| 汝南县| 同心县| 留坝县| 安福县| 时尚| 仁化县| 岑巩县| 玉山县| 蒲江县| 曲靖市| 洛南县| 广饶县| 红安县| 嘉荫县| 海淀区| 绩溪县| 碌曲县| 乌拉特中旗| 平阳县| 元氏县| 临泉县| 丹棱县| 四会市| 乌恰县| 罗城| 新平| 黄石市| 万安县| 微山县| 仙游县| 靖江市| 富裕县| 中宁县| 乌恰县| 台北县| 达日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