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

丘聚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什麼也不敢說。張皇后冷哼一聲道:“給我打。”

立即有兩個健婦衝出來,夾住了丘聚,將丘聚按在地面之上,兩根水火棍重重的打在丘聚身上。

可憐丘聚也是四十倆歲的人了,他哪裡吃得住這樣的重打,立即哎吆哎吆的大喊起來。

這就是身份與身份的不同,面對楊廷和,丘聚雖然客氣但是依靠正德,還有幾分分庭抗禮的味道,但是面對張太后的時候,不管張太后怎麼懲罰丘聚,丘聚也不敢反抗,只能認命。

“太后,陛下還在病中,少不得丘公公伺候,母后小懲大誡便是了。”一個柔柔弱弱的聲音傳了出來,說話的人並不是別人,正是夏皇后。

說起來夏皇后也是一位一等一的美人。否則也不會在選秀之中脫穎而出。只是不知道爲什麼與正德對不上眼,正德不喜歡夏皇后,幾乎沒有碰過她,夏皇后根本就是在宮中守活寡。

張太后也不好將丘聚給打死了。否則正德醒了也不好交代。不過厲聲訓斥道:“如果皇兒有一個三長兩短,丘聚你等著殉葬吧。”

丘聚渾身打戰說道:“是,太后。”

張太后與夏皇后進入正德的寢宮之中,卻見正德在屏風裡面躺著,楊廷和在外面守著。楊廷和見了張太后來了,立即行禮道:“臣楊廷和拜見太后,拜見皇后。”

楊廷和是老臣了,當初弘治皇帝在的時候,就常常的出入宮禁,張太后認識他。

張太后先是在正德身邊看了一會兒,輕聲問楊廷和說道:“楊先生,不知道皇兒的病情怎麼樣?”

楊廷和躬身說道:“陛下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礙,只需好好休息即可。”

張太后說道:“這一段時間,陛下的身體有病,就多麻煩楊先生主持大局了。

“此乃臣之本分,太后勿需誇獎。只是有一事臣需稟告太后。”楊廷和說道。

“我,楊先生是國家重臣,又什麼話與我這個老太婆說啊?”張太后說道。

如果可以,楊廷和也不願意將張太后拉進朝局之中,就是因爲張太后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正德與張太后的矛盾點,主要有兩個,也個張太后自作主張爲正德選了夏皇后。第二個就是因爲張太后的兩兄弟。這兩個兄弟都不是省油的燈,說壞事做盡,有點誇張,但說什麼壞事他們兩個沒有做過,這一時半會也想不起來。

而這兩人之所以能爲非作歹,就是因爲張太后的庇護,弘治皇帝在的時候,就因爲兩個國舅的問題,鬧過矛盾。正德登基的時候,恨不得將這兩個?國舅給弄死,所以他與張太后的關係也越來越僵了。

但是現在楊廷和必須得到太后的支持,才能壓制住正德。

楊廷和左右看看,張太后很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她輕輕一揮手,將屋子裡的僕役全部趕跑了。只剩下張太后與夏皇后。不過爲了避嫌,楊廷和依舊大開門窗,讓外面能看見裡面。

當週圍清淨下來的時候,楊廷和撲通一聲跪到在地說道:“大明江山社稷岌岌可危,還請太后相救。”

張太后立即攙扶起楊廷和,說道:“何處此言?”

楊廷和說道:“陛下在衆目睽睽的昏倒,這消息根本無法保密,而陛下卻有無子,一旦山陵崩,大明將何以自處。”

張太后重重的頓了一下手中的柺杖,說道:“楊大人,怎麼能這麼說啊?”

楊廷和跪倒在地,說道:“臣罪該萬死,但今冒死直言,請太后早做打算。”

“打算,我一個婦道人家,該怎麼打算啊?有什麼好打算的。”張太后說道:“這話你去給皇帝說。”

楊廷和說道:“太后即便不爲大明著想,也要爲這爲皇后著想啊?皇后不被陛下所喜,至今無出,太后在一日,能夠庇護皇后一日,一旦太后不在,陛下會怎麼對待夏皇后,不想而知。”

楊廷和此言倒是打動了張太后。

張太后吸取了一些教訓,對宮外面的事情,不多做理會,但是卻不能不在乎夏皇后。

她是打心眼裡面喜歡這個媳婦,否則也不會力排衆議,即便是正德不喜歡,也被立爲皇后,這十年以來,正德都在豹房,回宮的日子屈指可數。深宮之中,也就是張太后與夏皇后相依爲命。所以,張太后萬一爲夏皇后找到下半輩子的路。

張太后說道:“你請哀家做什麼?”

楊廷和說道:“請太后督促陛下養宗室子弟在宮中,可以由夏皇后撫養。”

夏皇后有一股躍躍欲試的感覺。母性是一個女子天生都有的。夏皇后無數次想過,想要個孩子,只要有一個孩子膝下承歡,也不在乎正德來不來了,不過她每每想起,就感到深深的絕望,因爲她知道,以正德對他的態度哦,她這一輩子都別想有什麼孩子了。

此刻有能收養一個孩子的事情,她當然高興了。

張太后卻聽出了弦外之音,如果正德沒有兒子,這個收養的孩子,就是下一任皇帝,那麼夏皇后終身有望了,即便正德後來又有了孩子,因爲這個孩子曾經養在宮中,與其他宗室弟子不同,說不定能弄一個王位噹噹。夏皇后也可以過去住。

張太后說道:“好,哀家答應你了。”

楊廷和緩緩的鬆了一口氣,他覺張太后根本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國之母身份,反而如同一個農夫,蠅營狗茍。但是楊廷和也只能通過這個方式來勸說正德,迂迴,讓張太后來對付正德。

正德睡了很長時間,整整睡了三天之後,這才緩緩的清醒過來。不過正德一睜開眼就看見,他不想看見的人,就是楊廷和,與張太后,許泰等人都在。有張太后在,他即便再與張太后有心結。但是這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掙扎的想要起身行禮,說道:“母后,你怎麼來啊?”

張太后一把將正德給按住了,說道:“皇兒,你的病還沒有好,逞什麼能啊?祭天的事情讓旁人去辦不就行了,小心點怎麼的身體。”

正德好久沒有感受到來自母親的關懷了,好像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與張太后一說話,就是夏皇后的事情,就是兩位國舅的事情,沒有說過別的了。

也許是正德生病了,身體變得虛弱的時候,精神也變得虛弱起來,他微微有一點感動說道:“謝過母后,孩兒會注意的,沒有下次了。”

“有些事情,不是母后要多嘴,但是爲大明的江山社稷,母后還是要多嘴一句,要不,收養一個旁支的孩子到宮中吧。”張太后也小心翼翼的與自己的兒子說話,她唯恐正德誤會自己,立即補充道:“當然母后也想抱孫子,不過這孫子一時半會兒不是沒有嗎?先抱進來,如果有了再送出宮,大不了給孩子一個親王,也算對得起他了。”

正德掃了一眼楊廷和,立即明白自己這位母后被楊廷和說動了。正德心中有一絲疲憊,他說道:“母后,孩兒如果命中有子,自不必說了,倘若命中無子,卻也不想再收養子,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也,所以孩兒準備將位置傳給堂弟,---”

張太后的臉色立即有些不對了。正德瞬間想明白了,養一個養子是過繼,如果傳位於堂弟,豈不是弘治皇帝一脈絕根了,這是張太后萬萬不能接受的。斷子絕孫,是多麼深的詛咒啊。

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
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调兵山市| 桐梓县| 阳城县| 清水河县| 科技| 开江县| 佛山市| 五原县| 精河县| 尉氏县| 冕宁县| 明星| 博白县| 曲麻莱县| 曲阜市| 和硕县| 无棣县| 昌都县| 宜黄县| 宽甸| 萝北县| 新野县| 日土县| 崇文区| 紫云| 碌曲县| 桓台县| 桦甸市| 贵南县| 汉阴县| 江达县| 舞钢市| 射阳县| 栖霞市| 蕉岭县| 资兴市| 临沂市| 大化| 淅川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