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

“阮公,阮公,東雍的人過河拆橋。您倒是說句話啊?”

阮家的家族默默的坐著,身前有很多人簇擁著,他們焦急非常,來回踱步,就想讓阮公說個公道話。

“怎麼,現在想起我了?當初你們去雍王門前鬧事的時候,怎麼沒有想過來問問我啊?”阮公淡淡的問道。

衆人一時有些語塞。

“阮公,想來這些小事,就不用麻煩你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小子居然小題大做?”

“那個小子。”阮公的眼睛之中露出一道精光,問道:“你在說誰,是那個小子啊?”

“雍王----”

阮公重重的將手中的柺杖,砸在地面之上,說道:“你也知道,那是雍王啊?敢如此稱呼,我看雍王沒有連您們一起抓了,就已經是給我老頭子面子了。”

“阮公----”

阮公說道:“你們以爲雍王小小年紀括地千餘里,將南洋納入版圖。你們真以爲他是善男信女,是吃素的啊?”

這也怪不得他們。之前朱厚煌對清化軍太好了

之前朱厚煌隨意用清化軍用的比較狠,但是給清化軍的印象一向是很好說話的。這是因爲朱厚煌與清化軍目標相同,而且朱厚煌在安南根基淺薄少不了清化軍的支持。所以清化軍種種有理,還是無理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朱厚煌一概允許。

這更助長了清化軍之中的驕氣。

阮公說道:“誰給你們的膽子,敢去雍王們前亂喊的---”

“我們只是想給雍王展示一下力量而已。”不知道誰暗地裡開口。

阮公的臉色黑長一團,再也沒有說話的興致,一揮手讓這些人下去了。阮公不想聽這些人說了。

不管怎麼說,他都必須去見朱厚煌。這一件事情總要有一個結果。

不過,阮公來見朱厚煌的時候,卻沒有立即被召見,因爲朱厚煌此刻正在見另一個人。

“雍王殿下,對我家陛下看重,讓下官銘感五內。只是殿下爲何要我家陛下登基。”黎夫子說道。

這個黎夫子就是升龍小皇帝的老師,也是黎氏本家長輩。小皇帝才幾歲,根本不懂事,所以他作爲小皇帝的代表來見朱厚煌。

朱厚煌說道:“黎大人應該知道。”

黎夫子說道:“殿下,其實站陛下這邊,我們希望殿下能網開一面,能不能讓我家陛下退位。”

朱厚煌說道:“哦,”朱厚煌不知道黎夫子此言是以退爲進,還是別的什麼?

“天下氣運自有定數,黎氏享國百餘年,到如今也該結束了。我等只求殿下,能讓陛下善保天年,也算是盡了君臣之義。”黎夫子說道。

朱厚煌明白了幾分,黎夫子在試探朱厚煌,對黎氏有什麼想法?

朱厚煌說道:“這一點還請黎夫子放心,只要黎氏安分守己,孤沒有非要將黎氏如何的想法。”

朱厚煌與黎夫子談論一番,更多的是安黎夫子之心。

朱厚煌送走黎夫子之後。阮公也就過來,兩人一前一後,擦肩而過。兩人雙目相對,目光之中精光四射。彼此微微一笑,隨即錯開了目光。

阮公一進大門就向地面上跪倒,說道:“殿下,阮某人來向殿下請罪。”

朱厚煌連忙將阮公扶起來,說道:“阮公可至於此。”

朱厚煌心中暗罵:“倚老賣老的東西。”阮公已經白髮蒼蒼,最少六七十歲。沒有多少時日,朱厚煌怎麼能受阮公的大禮啊。

阮公說道:“軍中小輩,識不得天高地厚,冒犯了殿下,還請殿下看在他們也有幾分苦勞的份上。網開一面,放過他們一馬。”

朱厚煌說道:“孤行事這麼多年,可曾被人逼迫過?”

阮公連忙道歉說道:“殿下息怒,殿下息怒。”|

朱厚煌看上去生氣,其實,朱厚煌最基本的制怒功底,還是有的,基本是有火,也不會在阮公面前爆發出來。

阮公再次作勢要跪下,說道:“還請殿下饒他們一命吧。”

朱厚煌說道:“好,孤饒他們一命,不過,他們不好在清化軍中,孤準備將他們派到新軍之中。自有一番處罰。”

阮公說道:“多謝殿下。多謝殿下。”

阮公心如明鏡一樣,朱厚煌不會怎麼對清化軍的軍官,最少不會要了性命。不過,從此之後,東雍一系與清化一系的蜜月期結束了。

他不是阮公想起,剛剛出去的那個人,心中生出一片陰霾。

黎夫子回到皇宮之中,有很多人都在等著黎夫子的消息。

黎夫子一回來,所有人都圍攏過來,問道:“夫子,情況如何?那位雍王殿下是什麼態度?”

這些人並不僅僅是黎氏的人,黎氏失去權力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哪裡能聚集起這麼多官員,而是莫氏餘黨升龍小朝廷的官員。他們之前的關係很複雜,恨不得至對方於死地,但是現在卻不得不抱起團來,求生存。他們對朱厚煌的態度也很複雜。

本來嗎?

他們都一直與朱厚煌作對。結果成爲了朱厚煌的階下囚,讓他們心中五味雜涼。對朱厚煌又懼又怕。

如果,不是朱厚煌確定升龍小皇帝登基,清化那一位退位。他們根本沒有勇氣在這裡聚會。

黎夫子說道:“那位之所以如此,我也揣測出幾分來,就是因爲清化那邊做事,太囂張,那位需要有人來牽制清化。”

“好。正好,清化那些賊子,我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

怎說啊?清化與升龍的對立,由來以久,並不是從莫登庸與鄭綏開始的,他們不過是繼承而已。不過升龍作爲安南的首都,還是有很多優勢的,一直以來都是升龍壓制住清化,如今這個局面讓這人心中很不舒服,一聽原來如此,他們滿心生出一種興奮之意。

“不過,我覺得我們慎重一點,畢竟清化那邊是功臣,而我們是階下囚,我們現在貿貿然招惹他們,恐怕雍王也不會願意爲我們出面的,所以先鎮之以靜,只要我們能活下來,他們自然就不舒服。”

這些立即達成了共識,先安分一段時間,等將來朝廷之上,再見分曉。

阮公也回去了。

自然也有很多人在等著他。

不過這些並不是年輕一輩的,而是清化各家的家主。他們要比年輕一輩有見識的多了。

“阮公,朱厚煌是個什麼意思?“

阮公說道:“雍王殿下,想過河拆橋。”

朱厚煌這些動作瞞不了阮公,朱厚煌分明是想打擊清化一系在軍中的權威。、

“阮公,我們就任由雍王如此嗎?”

“不,當然不。”阮公說道:“不過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時機?雍王剛剛攻下升龍,東雍數萬精兵,遍佈全國,雍王的聲望正是如日方升之時,這個時候與他作對,豈不是找死,我們先忍著,等。”

“那麼等到什麼時候?”

“雍王殿下的根本,不在安南,東雍大軍不可能在安南久留,只需等雍王走了,雍軍也走了,那時候的安南還不是我們說了算。先忍一忍,傳我命令,所有人都給我安分一點,雍王在安南一日,就一日不得冒頭。”

“是。”

“只是阮公,北邊該怎麼辦??難道任由北朝給站了?”

聽了這話,阮公嘆息一聲,他面對這個事情也沒有絲毫辦法。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我們再做計較吧。”

阮公很明白,以現在安南的國力沒有東雍的支持,根本發動不了與大明的戰爭。他們一邊厭惡東雍,一邊已經離不開東雍。離開東雍之後,紅河以北的大軍南下,就是一場苦戰。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章 善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雄县| 长武县| 卓资县| 台州市| 新泰市| 太和县| 巴彦淖尔市| 鹿邑县| 深水埗区| 永昌县| 梨树县| 南康市| 镇雄县| 莱西市| 同心县| 扶余县| 美姑县| 新绛县| 佛坪县| 鹤壁市| 当涂县| 调兵山市| 乾安县| 新乡县| 金昌市| 德安县| 资溪县| 奉化市| 阿合奇县| 咸宁市| 建德市| 武强县| 乡城县| 井冈山市| 新沂市| 昭觉县| 大港区| 凉城县| 南京市| 托里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