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

又是一天過去了。

朱厚煌在祠堂之中待了整整一天。

其實雖然吳氏讓朱厚煌跪祠堂,但是他畢竟是雍王世子,整個雍王府之中,根本沒有一個人敢管他,他要是想出來,根本沒有敢攔。

只是朱厚煌自己在反省自己這一段時間之內所做的一切。

很多時候,朱厚煌當時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此刻想想有太多想當然的地方了,他做的最成功的反而是訓練出一隻三百人的軍隊,其他方面可以說是一事無成。

他想得多,做得多,想從上層影響整個大明,將整個大明帶入歷史另一條河流之中,幾乎是不可能的,最起碼正德自己都做不到,更不要說是一個小小的藩王了。藩王在整個大明上層根本就沒有話語權,他不過迎合正德做了一點事,?就被如此針對。

說實在的,在大明這麼多年了朱厚煌也瞭解一些大明士大夫的想法了。

首先他們不希望一個強勢的皇帝,太祖皇帝在這些文官留下了深深的陰影,這一點到了現在還沒有散去,故而大明文官有一個隱性的共識,限制君權。怎麼限制君權?首先,高舉祖制大牌,用祖制來限制皇帝,故而凡是變法之類的事務,都深惡痛絕。

其次就是理教,雖然大家都不怎麼遵守,大明文人會玩之處,讓現代人都瞠目結舌。但是對於皇帝,大家一致認爲,皇帝要是仁君,這一點上要從諫如流,要寬容待下,至於主見什麼的一點不重要。只要按照儒家的聖主來要求,至於什麼要求,我們說了算。

所以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完全尊重他們。聽從他們的君主,所謂致君堯舜上,至於君主怎麼想,這纔不重要。在他們的教育之中,一定要君主是一個完美遵循禮法的皇帝,就好像是弘治皇帝。

只是大明出了正德這樣的君主,是他們完完全全沒有想到的。已經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怎麼也不想讓再有一個,故而朱厚煌這樣一個對朱程理學不屑一股的。這樣一個儲君,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

“所以,他們的攻擊遲早會來,我遲早要出京,這是無法挽回的局面了?!?

是的,清代儲君廢立,大臣沒有一點發言權,因爲是帝王家事,因爲在大清只有皇帝是人,其餘的都是奴才,奴才自然沒有發言權。而在明代,這個局面完全不同。禮法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存在,而是很多人的信仰。會有很多人前赴後繼的爲了這個信仰付出生命。

所以在大明,光考慮皇帝的心思,而不揣摩大臣們的心思,想成爲皇儲,做夢吧。

朱厚煌之前,還有這一點幻想,但是此刻夢醒了。

門被推開,吳氏走了進來。

朱厚煌回頭看去,吳氏一身宮裝。一看就是從宮中出來的樣子。

朱厚煌猛地站起來,只是跪得時間比較長,兩隻腳上已經麻木了,好像是無數根針紮在雙腿之上是,他踉蹌一下,吳氏立即上前幾步,就要扶住朱厚煌,朱厚煌忽然一擺手說道:“母后,您是不是去找太后了?!?

吳氏說道:“煌兒,你死心吧?!?

朱厚煌說道:“孩兒知道了?!?

朱厚煌說過話,向吳氏行了一禮,說道:“母后如果沒有什麼話,孩兒先行告退?!?

吳氏皺起眉頭說道:“煌兒--”

“母后,你放心。”朱厚煌低下頭來,陰影遮住他的雙眼,說道:“明日我就去找皇兄,安排藩國地方,還請母后放心。”

朱厚煌說完之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他從來不叫我母后的?!眳鞘弦粫r間有一股無力的感覺。她知道他這個兒子從小聰慧,有主見,好像是一個小大人一樣,不像尋常小孩子那麼纏人。母子之間的感情,不像一般母子那麼深厚。

吳氏一直運行經營這一段感情,只是從今日開始,吳氏與朱厚煌之間,恐怕會有心結。

朱厚煌回到自己房間之內,低下頭微微嘆息一聲。

他雖然是吳氏的親生兒子,但是穿越過來之前,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他心中的母親,就是他前世的母親,而不是吳氏。雖然吳氏對他很好,但畢竟隔了一層。朱厚煌也是用心經營他與吳氏之間的感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十幾年的感情,朱厚煌又怎麼一點感動都沒有。

只是朱厚煌實在受不了吳氏今日這樣。硬生生逼得他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是的,之前朱厚煌,還是想的可能發生,但是現在卻必須這麼做了,因爲孝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自己母親已經出面,朱厚煌又怎麼能違背母命,縱然他有心違背,也承擔不起違背的後果。

自漢以來你,孝就是極其重要的美德。甚至強調到病態的地步,比如說守孝三年。雖然這些並不適應現代人的觀感,但是在那一個時代,就要按照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行事。而吳氏這麼做,又給朱厚煌按上一個若隱若現的不孝的名頭。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將這心頭的煩惱甩到一邊。暗暗思考現在的問題。

離開京城已經確定了。但是朱厚煌不想成爲一個在封地終老的藩王。庸庸碌碌的過了一生,只能因爲血脈的緣故,在明史之中留下一點名聲而已。他不願意。

之前,他還有這個做富貴閒人的打算,但是他在正德身邊,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絕不甘心。在青史上籍籍無名,豈不是辜負了自己穿越者之名。

所以朱厚煌一定想辦法,讓自己實封,如周制,而不是如同明代的藩王。

“如果在大明十三省,甚至是在陸地上,我想這樣,絕對是不可能的?!敝旌窕偷难劬χ虚W過一道亮光。

以朱棣的前車之鑑,任那個皇帝都不會讓藩王擁有兵權的,可以說在整個大明絕對如此,但是如果大明不允許如周代一般的實封,卻又有一些太肯定了。

“大明境內,不是沒有類似國中之國的地方,比如說雲南沐氏,還有云貴川各地的土司。他們都是一方土皇帝,就是是各地巡撫也不能治?!?

大明西南的土司問題,是伴隨大明一生的問題,從開國,到滅國,土司之亂,伴隨著大明始終。這些土司很多是從唐宋之際傳下來的,歷史甚至要比打明的歷史還要久遠。

“我想在大明境內得一塊封地,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是在海外,如果是現在叫做琉球的臺灣,不是沒有可能的?!?

朱厚煌在桌面之上鋪開一張宣紙來,緩緩的研墨,他不是想寫點什麼,而是在整理思路,怎麼才能打動正德。讓正德如自己所願,將自己封到臺灣,如周之封建,而不是以明之封藩。當然他最近最大教訓就是,在大明辦事,並不是只要皇帝允許就可以的。他還要想做什麼,還要文官的支持,或者說默許。

不然他們有無數手段讓你寸步難行。整個大明都在文官集團的控制之下,雖然文官本身未必團結,但是對付藩王的時候,他們很容易達成一致。所以即便有正德的支持,沒有楊廷和的點頭或者是默許,朱厚煌也寸步難行。

朱厚煌想起了楊慎,暗道:“師傅啊,師傅,這一次就看你能不能幫弟子一把了?!?

說服正德,朱厚煌很有把握,但是,怎麼說服楊廷和,卻是沒有把握,就看楊慎肯不肯幫忙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
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长乐市| 兴城市| 万荣县| 天祝| 天柱县| 延津县| 通化市| 叙永县| 通州市| 清远市| 阳新县| 新竹市| 崇明县| 新丰县| 榆林市| 绥滨县| 博白县| 越西县| 乡宁县| 漳浦县| 临沭县| 商河县| 宜阳县| 寻乌县| 东乡县| 南澳县| 苏尼特左旗| 汕尾市| 河源市| 华安县| 榆社县| 白沙| 紫阳县| 桂林市| 靖安县| 景谷| 西贡区| 临沧市| 厦门市|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