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

“臣不敢。”楊廷和再拜。

正德說道:“不敢,這是不敢嗎?”

“臣爲天下蒼生計,不敢有私,雍王窮兵黷武,重役勞民,喜韓申之術,厭聖道之學,玩物喪志,非可以承大統,奉社稷,爲一藩王以不可,何談爲帝?”楊廷和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就不留絲毫迴轉的餘地了。楊廷和與正德維持十幾年的君臣關係,在今日徹底決裂了。

正德越聽,越覺得怒氣勃發,因爲他分明覺得楊廷和是在說自己。

正德一心想平定蒙古,開疆擴土。豈不是楊廷和所言的窮兵黷武嗎?正德下江南,運河兩岸百姓疲於轉運,豈不是楊廷和所言之重役勞民?喜韓申之術,韓申之術,就是韓非子,申不害的法家學術、所謂帝王心術,其實也士卒和一派的學問,正德豈能沒有所領會。再有是玩物喪志。更是正中正德,正德好遊獵,好美人,好酗酒,等等,這不都是所謂的玩物喪志者。

很多時候,正德其實知道文臣私下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從來沒有人敢當著正德的面說出來,一時間正德氣的說不出話,好一陣子才說:“朕就是要立雍王爲儲。”

其實正德沒有立即立雍王爲儲的意思。畢竟,正德覺得自己還可以活上好多年,不急於一時,再者雍王在南洋正打開局面的時候,雍王恐怕也不想回來。正德今日不過是想與楊廷和達成一個默契,以備非常而已。但是楊廷和的反對,讓正德大怒,所以才說出這樣的氣話來。

楊廷和說道:“陛下,想立雍王爲儲,請先沾臣以謝天下。”楊廷和跪著筆直,閉上雙眼,一副閉目待死的樣子。

在正德看來,簡直是可惡之極,這是在逼宮。

正德絕對不是一個吝於殺人的君王,正德在戰場上還親手殺人,如果殺人能解決問題,正德現在就讓楊廷和身首異處。

但是有些人能殺,有些人不能殺,正德還是分的很清楚,最少楊廷和就是不能殺的人。

文官與他本來就是對立的,他拉攏楊廷和來應付文官,他知道,楊廷和與他並非完全一條心,但是楊廷和畢竟是他的師傅,潛邸舊臣,願意爲他著想,致力於化解他與文官集團的矛盾。維持大明正常運作。而正德殺楊廷和容易,但是從哪裡找一個能代替楊廷和統領百官的人啊?

這個時候正德才覺得王瓊病的實在不是時候。

正德雖然信任楊廷和,要說對楊廷和沒有一點的制衡,連楊廷和自己都不相信,王瓊在一般士人的眼裡,與錦衣衛東廠走的近,是太監的走狗。但是正德卻覺得王瓊是他的人。雖然王瓊並非內閣大學士,但是統領兵部,在正德的很多軍事行動中,給了正德很大的幫助。

楊廷和既然已經不可靠了,正德第一時間想起代替楊廷和的人選就是王瓊。

可惜王瓊病了。

“你,出去。”正德對楊廷和無可奈何,最少現在無可奈何。他在病中精力不濟,還需要楊廷和統領天下。只能怒喝一聲,將楊廷和罵出去。

楊廷和叩首,安安分分的告退離開了。

正德心中暗道:“朕要換馬。”

他絕對不允許一個與自己不一條心的內閣首輔,絕對不許。只是正德也知道,他對文官的影響力並不大,也就能糊弄一下底層官員,凡是尚書,大學士一級的官員都是老油條,不好對付。換了一個楊廷和,上來的未必比楊廷和聽話,楊廷和最少與自己還有一點香火情。

有資歷,有威信,有能力,並且與自己一條心的官員,正德覺得相當不好找,所以想換馬,也只能從長計議。

從此之後,正德再也沒有召見過楊廷和。

楊廷和也默默做好的辭官歸鄉的準備。

楊慎敏感的感受到楊廷和的鬱鬱寡歡,有一日,楊慎問道:“父親大人,最近朝政可以什麼不妥之處?”

“沒有。”楊廷和說道。

楊慎說道:“那父親是?”

“我兒,爲父連累了你。”楊廷和想了想,知道這一件事情遲早要傳開的。所以也就將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楊慎。

楊慎一聽,就皺起了眉頭,他知道父親不好辦。

楊廷和不是一個人,他是文官集團在皇帝面前的代表。楊廷和反對雍王繼位,如果你以爲僅僅是楊廷和反對那就錯了,而是大家都反對,楊廷和做爲文官的領袖,如果不帶頭反對,晚節恐怕就不保了。所以楊廷和這個時候不能縮頭。

楊廷和怎麼能不知道,他與正德決裂之後,自己的下場?所以他就提前做好了,回鄉的準備。

不過楊廷和自己覺得沒有遺憾了,他當內閣首輔,一輩子也算是走到的巔峰,現在退下來,也不算什麼。但是唯獨覺得對不起楊慎,楊慎是狀元,有很好的前程,就因爲他是內閣首輔,幾乎絕了入內閣之路,必須內閣大學士是天子重臣,豈能父子相承。唯獨要等自己人走茶涼之後,楊慎纔有機會進入內閣。

但是如今,他惡了陛下。恐怕陛下恨屋及烏。正德皇帝想要擡舉一個文官,或許有些困難,大明自有法度,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但是想貶斥一個官員,卻非常的簡單。所以,今後楊慎的前程恐怕不妙。

楊慎聽了楊廷和講的這件事情,心中愁腸百結。一時間心緒不寧。

楊慎正是大好年華,想要一展拳腳,卻不想遇見這一件事情?自己的前程受到大大阻礙,讓楊慎不得不細細的思量,有沒有出路。楊廷和不想與正德對抗,等著正德的發落。但是楊慎卻不想這樣,他思量很久,說道:“父親大人,既然父親大人不想雍王入繼大統,何不上書彈劾雍王,削雍王藩,向天下表明態度?”

楊廷和說道:“爲父已經得罪了陛下,爲什麼還要得罪雍王?陛下有意讓雍王入繼大統,恐怕百官也擋不得。得罪兩任皇帝,我楊家還怎麼活啊?”

楊廷和回來之後,細細想想,覺得他雍王入繼大統之事,他即便是反對也沒有用,因爲正德從來不是一個軟弱的,正德想北征,百官不同意,正德想南巡,百官不同意,正德滯留南方不歸,百官不同意。但是正德卻一一辦下來了,說明只要正德想,百官的意見,根本就不重要。

“父親此言差矣,”楊慎說道:“前日之言,父親已經得罪了雍王,做事做忌諱鼠尾兩端了。既然得罪了就得罪狠,孩兒與雍王有過一段交往,知道雍王是何等樣人?”

“哦?”楊廷和問道:“雍王是何等樣人?”

楊慎說道:“只要對雍王有用。雍王自然會不計前嫌。孩兒與雍王有些關係,雍王繼位後,只好孩兒投效,雍王不會不接受,特別是父親造成雍王繼位越困難,將來孩兒投效,就越受重視。”

楊廷和也是一個政治老手,想了想,立即明白說道:“好吧,爲父也就爲孩兒你鋪路了。”

爲什麼說人不狠站不住嗎?有時候對付你,並不是因爲恨你,而是因爲你是好人,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楊慎爲自己設計兩全之策。雍王繼位,因爲舉朝反對,雍王必須要拉攏朝臣,而與他有久的楊慎,就是最後的人選。雍王不繼位,楊廷和作爲反對雍王繼位的第一人,豈能不被新皇看中嗎?

真是妥妥當當的萬無一失。

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章 侍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
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章 侍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汪清县| 法库县| 南漳县| 阿图什市| 英超| 河池市| 大荔县| 龙里县| 岳西县| 普兰县| 响水县| 卓资县| 延长县| 齐齐哈尔市| 五华县| 昭通市| 四会市| 扬州市| 永和县| 黔江区| 吉木萨尔县| 黑龙江省| 榕江县| 太白县| 洛宁县| 鄂尔多斯市| 衡东县| 阜宁县| 通辽市| 沿河| 长春市| 大兴区| 桂阳县| 宜良县| 滨海县| 来安县| 正镶白旗| 类乌齐县| 大关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