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九章 經緯【2】

朱厚煌意識道,跟衛公公說這些都沒有什麼用處的。因爲說不通。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公公不用擔心,這一套法子不用你們來做,自然有別人來做。”

衛公公說道:“世子以爲誰做比較好?”

“自然是欽天監。”

衛公公心中一鬆,暗道:“讓世子去忙他,別來煩我們就好,什麼經緯不經緯的,之前還不是老祖宗不沒有經緯不是照樣畫地圖嗎?”但是嘴上卻說道:“世子明鑑。”

朱厚煌離開印綬監的時候,有一點迷茫。

心中暗道:“看來指望宮中搞出完整的經緯度體系,是不可能了。這事情,必須要欽天監來辦,不過不知道現在的欽天監的水準能不能完成這一項任務。”

朱厚煌這麼擔心經緯度測定完不成,並不是他一心想在正德面前賣好,而是他想要開啓大航海時代,所必須的一些條件。雖然明代已經有一些離岸航行的路線,就是鄭和海圖之中的針路。這些針路都是一條條的線,不知道是用多少人命探測出來的。朱厚煌想要有一套完整的經緯度體系,這樣他將來派人探險的時候,把握就大一些。

這就是朱厚煌的私心所在,因爲他知道,他的身份,在大明內部決計是混不開的,除非是當皇帝。但是皇帝是那麼好當的。雖然朱厚煌知道正德英年早逝,雖然忘記了具體時間,但是也記得正德無子,但是現在的正德的確是春秋鼎盛,雖然膝下無子,但是大家並不是很擔心的。

故而很多一方面將朱厚煌當做備胎,一方面又不許朱厚煌有什麼非分之想。

但是朱厚煌豈能沒有一點想法。

幸好朱厚煌看過完整的《康熙王朝》對奪嫡一事,知道最最不能急。他首先要做的是要和正德搞好關係,所以正德好武,自己就給他出謀劃策,謀劃南洋之地,如果計劃成功,正德暴斃之時,提起他,能繼承大明皇帝之位,自然是無上之喜,如果不成,朱厚煌就準備在南洋之地,從此不回來了。在海外爲一藩王,豈不比在大明當豬養要好得多。

故而任何有助於航海家的事情,朱厚煌都十分在乎,比如宮中那兩大箱子的鄭和海圖。

隨即朱厚煌又想起一個人了,立即吩咐道:“來人,去楊府下帖子,我請楊狀元來府一敘。”

日落月升。朱厚煌與楊慎在後花園之中,相對飲酒。

“說吧,你找我來什麼事情?”

“弟子,不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嗎?”朱厚煌有些色難的說道。“還真有一件事情,請師傅幫忙。師傅認不認識欽天監的人?”

“欽天監的人?”楊慎微微一頓,“那可是一個冷衙門啊?你有什麼事情說吧,我再看去找誰?”

身爲大學士的兒子,自己又是狀元出身,在文人士大夫之中,楊慎的人脈極廣,任何衙門都能找到熟人。故而朱厚煌一想起找人的事情,就將注意打在楊慎身上了。

“是這樣的。”朱厚煌將經緯度的設想說給楊慎聽。

楊慎敲著桌子,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你準備用什麼確定經緯度?”

朱厚煌說道:“我先用太陽的高度來,確定緯線。用時間來確定經度。”

楊慎一聽就懂了,他雖然不精通天文,但是對天文也不是一點都不瞭解。結合日心說,再來看這個問題,自然明白的很。楊慎被後世稱爲明代著作第一,博學之才,世人公認。說道:“既然如此,找幾個人的事情,就抱在我身上了。讓我想想,找誰啊?”

楊慎有一下沒一下的敲在頭上,忽然說道:“有了,刻漏博士朱裕。他雖然不是正途出身,但是天文上,卻是一等一的人才,前段時間他還說曆法有誤,需要重修,正好日心說一事給他說說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刻漏博士,是掌管曆法的官員,甚至可以說是吏員。朱裕可以說是家學淵源,他家裡時代在欽天監任職。文臣士大夫根本看不起這些做雜事的小官,而且欽天監這樣的官職,是技術官員,一般人還真玩不轉,慢慢文官們不想幹,慢慢的欽天監的官員都變得父死子替。

而朱裕就是這樣成爲刻漏博士的,他剛剛成爲刻漏博士之後,不久,就提出要修歷的想法。

“中官正周濂,也是天文上有些造詣的。”楊慎微微一頓,繼續說道:“不過,這兩個人之間有些過節。”

中官正也是欽天監的一個小官,掌管四季。

朱厚煌有些奇怪道:“哦,他們兩個有什麼過節?”

楊慎說道:“就是修歷的事情。曆法不準,需要重修,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是該怎麼修,意見就多了。朱裕的意思,是參照回回曆,九執歷,重修曆法。而周濂的意思,就是每年測算一下,有問題修修補補,在大年前後,多上一天,少上一天,就算補回來了。”

朱厚煌說道:“內閣定然允了周濂的意見。”

楊慎微微一笑道:“你怎麼知道?”

“內閣從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怎麼會大動干戈嗎?”

楊慎點頭說道:“孺子可教也。其實欽天監這樣的冷衙門,我認識的人的確不多。這兩個人還是前一段時間在奏摺上看到的,不過,他們想來知道誰在天文之道上有造詣到時候再請便是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明天再去請這兩人吧。”

楊慎冷笑道:“何須明天,現在持我帖子,讓他們過來便是。”

朱厚煌微微低頭,心中卻有些不好受。

在他看來這些在天文學上有造詣的人,敢於說修曆法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大學問家,比一般文人墨客要重要的多了。但是楊慎請一個禮部官員都客客氣氣的去請,但是輪到欽天監的人,卻呼之如奴僕。這種顛倒的感覺,讓朱厚煌感到很不是滋味。

明朝是中後期,是文人士大夫最好的年月。這時候,他們看不起武官,看武官想看一隻狗,看不起雜流官員,看他們就好像是奴僕一樣,看不起太監,不過是皇帝的狗,看不起皇帝,不夠是憑父祖餘蔭坐上那個位置的,根本不如他們過五官斬六將,進士及第。纔有現在的這地位。

可是他們卻生生毀了這一切,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楊慎不知道他這個學生心中有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

刻漏博士朱裕,與中官正周濂兩個人來得很快。不一會兒,就來到了。

朱裕一身麻衣,上面還有幾塊補丁,顯然是沒有時間換衣服。不過二十多歲,身形有些清瘦。看上去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一樣。

而周濂卻恰恰想反,周濂一身錦衣,頭髮花白,肚子很大,是一個胖乎乎的員外郎。一見面立即行禮道:“見過楊學士,見過世子。”

朱裕這才如夢初醒一般,拜見兩人。

朱厚煌說道:“免禮。”

朱厚煌立即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問道:“如何?”

周濂說道:“既然世子交代了,我等立即去辦,只是還需要寫時日。”

而朱裕卻傻傻的愣在哪裡,周濂見狀立即拉朱裕的手,朱裕這纔回過神來,說道:“世子的想法卻是不成的。”

朱厚煌說道:“如何不成?”

朱裕說道:“以太陽正午時分高度測定緯度卻是可以的。只是想確定一個地方的時間爲標準時間來,以時間來測定其他地方的經度卻是不成的?”

“爲什麼?”

“因爲沒有那麼準的刻漏。”

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十章 兵變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十七章禮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
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十章 兵變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十七章禮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临沭县| 苗栗市| 岳西县| 昌吉市| 常德市| 瑞昌市| 轮台县| 绍兴市| 融水| 新乡市| 南皮县| 崇左市| 塘沽区| 龙口市| 惠东县| 曲靖市| 深泽县| 津市市| 玛曲县| 通河县| 北碚区| 宁城县| 萨嘎县| 泗水县| 庄浪县| 沭阳县| 三明市| 宝应县| 左权县| 张家港市| 灵璧县| 宜黄县| 永和县| 诏安县| 蒙城县| 兴化市| 太仓市| 江都市| 三门峡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