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

朱厚煌好像根本沒有察覺到正德心思之中的隱秘變化。自顧自的說道:“對,正是周制封建。”

他解釋道:“自周之後,凡是封藩之國,百餘年之內,必然掀起叛亂,如果消弱諸侯王的權力,又達不到屏藩皇室的作用。正是他們沒有抓住周制封建的重點。”

“重點?什麼重點?”這個說法,正德還真沒有聽過,提起興趣問道。

“夏君夷民。”朱厚煌頓了一頓說道:“世人只看到東周時間諸侯之間紛亂不已。但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在西周時期,王室權力還掌握在手中,而早期的諸侯爲什麼不反叛王室,非不願也,實不能也。當時中國不過,現(xiàn)在的陝西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其餘地方都爲東夷,南蠻,北虜,西狄所據(jù)。而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之時,奠定了中國版圖,如果按開疆擴土之最,自古以來無能超周之外。何以,皆以封建,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封國不足百年,皆叛,而周以封建,有八百年天下,開疆擴土爲歷代之最。

蓋因,周之封建,夏君夷民?!?

正德的歷史功底要比朱厚煌強多了,朱厚煌不過是將前世的一些觀點整理一下。而正德卻是實實在在的從小讀經(jīng)史長大,雖然他讀史不精,但是覺得朱厚煌總結出夏君夷民實在精闢。

“周征戰(zhàn)天下,多能敗而不能服,如有越南,連年不定,而以封建之法,用夏君治夷民,則十數(shù)世後,則爲中國之土。秦定中國版圖,多賴周之力,而漢亦開擴西域,而西域何在?如當年成祖,封一王以鎮(zhèn)越南,則越南早定,爲中國版圖。陛下欲將武功於天下,莫不以夏君夷民之策,開疆擴土?!?

“再者,本朝定鼎以來,天下太平,中原一帶不見戰(zhàn)亂,百餘年矣。至於陛下,乃有劉六劉七之亂,乃至於賊犯京師?何也?乃本朝福澤將盡?非也,乃是太平日久,盛世滋丁,而天下田畝有限,人丁滋生無限,土地兼併,以至於流民四起,如果移流民以至新開之地,一舉兩得,既能穩(wěn)定封國,也能消弭中原隱患。”

正德本來聽著朱厚煌說的還挺認真的,慢慢的忖出來味道了。

“說吧,你想封到什麼地方去?”正德說道:“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想以周制封建之法,封建而已,說吧,你想封到那個地方?。俊?

正德即便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明君,但是這麼多年的朝堂上的爭鬥下來,如果連最基本的揣摩人心的手法都不懂的話,早就不知道怎麼死了。

朱厚煌也沒有想過隱瞞正德的意思,說道:“琉球?!?

正德皺起眉道:“琉球國乃大明藩屬。朕豈能無罪而奪國?”

朱厚煌有一點哭笑不得,因爲正德的想法之中根本沒有臺灣的地理概念,朱厚煌給他提起琉球,正德首先想起來的是現(xiàn)在沖繩,古時候的琉球國。琉球國才巴掌大的小地方,朱厚煌又怎麼能入眼???

朱厚煌說道:“不是小琉球,而是大琉球?”

“大琉球?在何處?”正德問道。

“在福建之東,澎湖之東,與福建隔海相望,不過一二日海程。”朱厚煌心中有些忐忑,因爲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而史前遺蹟不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正德的決斷了,這樣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況,讓朱厚煌覺得很不舒服。

“哎?;实芎伪刈钥囔洞恕_@大琉球島,這麼多年來,朕都沒有聽說過,想來不過是一荒島,縱然皇弟有避嫌之心,何必自竄於荒野之地。是顯得朕這個皇兄不能容人嗎?”正德確確實實爲朱厚煌感動了。

是的,臺灣在後世人的眼中是一塊寶地,但是當時人眼中,是一塊的的確確的蠻荒之地。對大明士大夫來說是根本連看都懶得看上一眼的荒蕪之地。朱厚煌再怎麼說藩王是養(yǎng)豬,但也是養(yǎng)得世界上最貴的豬,以他的身份願意去臺灣蠻荒之地,實實在在是自苦。

此刻正德有一點想將朱厚煌封在北京附近的想法。

朱厚煌聽正德語氣,有一點不許的意味,頓時立即說道:“臺灣長約千里,寬二三百里不等,西岸多平原溪流,東岸多高山峻嶺。如果竭盡地力有一省之地。數(shù)代經(jīng)營之後,也能算一方沃土。”

正德心中那股帝王的疑心,說道:“是嗎?”

“的確,”朱厚煌用肯定的語氣說道:“臣弟研究過此地,足以爲一國之基?!?

正德說道:“東南沿海有一個強國,對大明是好事?”

朱厚煌暗暗咬牙,這是最後一個考驗了。說道:“大明東有朝鮮,日本,南有越南。緬甸,南海諸國。北有蒙古女真諸部。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這些諸國存在,在東海上多一親藩。有何不可。再者要做到臣弟口中說得一省之地,也需要數(shù)代,數(shù)十代經(jīng)營。再者等東海上有強國。也是後世之事了,到時候是削藩,是移藩,都無所謂了,臣弟屍骨早已腐朽了。哪裡管的了這麼多?”

正德說道:“那你爲了什麼?”

朱厚煌忽然一笑道:“先王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那是爲了什麼?先王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子孫後代承之,如今大明版圖,幾乎與秦代無疑,臣亦有追思先賢,名列世家?!?

太史公做史記,有世家。但是後代都沒有繼承,這些世家一般都是各路諸侯。朱厚煌的意思,就是想他也想開創(chuàng)一個諸侯國。

正德想了想去,這一件事情,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能下決定的。

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其實大明藩王的一檔子事情,誰不知道,明眼之人誰察覺不到,只是不過誰也不肯輕易開口,就是不想弄得離間天家父子的罪名。不想有功於國家,而得罪藩王。其實正德自己也很煩惱。他現(xiàn)在感覺到藩王是國家大患,但是怎麼處理,正德也是一頭漿糊。

很多事情,並不是對就能做的。想朱厚煌所說的,那些辦法,根本就是新一輪的削藩。不要看藩王現(xiàn)在一點兵權都沒有,但是潛勢力驚人,特別是太祖所封的那幾個藩王,比如秦藩,比如楚藩,比如蜀藩。都是富甲天下,雄踞一方,這些藩王都是比皇帝還要富有的存在,那一個逼得過緊,就是一場叛亂。

這一點上,明明是正確的事,也不能立即立即施行,這裡面拿捏分寸,都需要好好衡量。這些權衡利弊的事情,根本不是正德自己能做得出來。

必須要楊廷和來。

不得不,正德就是這麼無奈,他一面上討厭文官對他的約束,但是一方面,他又離不開文官的支持,很多事情的處理都需要文官的支持。他也離不開文官的支持。這一點上正德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對藩王問題,他也需要文官。即便是他決定了事情嗎,沒有文官層面的支持,也推行不下去。

而朱厚煌的問題,作爲對整理藩王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不過也需要文官層面的支持。

“這件事情,我記下了。不過這一件事情,並不是朕一個說可以就可以的。你先回去吧。讓朕想想?!?

朱厚煌自然行禮退下來了。

正德想了好一陣子,忽然說道:“來人,將關於大琉球的所有資料全部給我找出來,一件不少?!?

整個豹房燈火通明,很多太監(jiān)都忙了一夜。

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zhàn)十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zhàn)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chǎn)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zhàn)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十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zhàn)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chǎn)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zhàn)事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zhàn)五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yī)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十八章 雲(yún)飛揚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qū)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七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zhàn)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jié)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zhàn)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zhàn)五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
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zhàn)十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zhàn)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chǎn)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zhàn)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十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zhàn)八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chǎn)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zhàn)事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zhàn)五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yī)令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十八章 雲(yún)飛揚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qū)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七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zhàn)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jié)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zhàn)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zhàn)五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玉田县| 电白县| 灵武市| 大化| 天津市| 类乌齐县| 建始县| 普陀区| 乐东| 盘山县| 景宁| 温州市| 二连浩特市| 古交市| 安化县| 阿拉善左旗| 庆阳市| 友谊县| 黄冈市| 普安县| 芜湖县| 剑川县| 铁岭县| 乌审旗| 仲巴县| 柳林县| 葫芦岛市| 江门市| 云浮市| 永仁县| 措勤县| 达日县| 历史| 海兴县| 明光市| 平潭县| 珠海市| 宁乡县| 金寨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