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

“殿下,”楊慎豈能不知道東雍對整個雍國的重要性,即便是現在的南都地帶,也無法代替東雍在整個雍國的重要位置。“天下之爭,不但在軍力,也在人心。”

“朝廷兵勢遠遠不如先帝之時。但人心穩固,卻遠勝先帝之時。”

正德在時,哪裡什麼人心穩固的說法。文官與正德激烈對抗,否則最後也不演變成,楊廷和爲首的一些人強烈反對朱厚煌登基了。不管怎麼說文官士大夫的短處,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否認,大明天下,是皇帝與這些士大夫共天下,而正德就是想反對這個事實,他想恢復國朝前期,皇帝與勳貴共天下的格局。

“天下士大夫,恐怕皆不願意,見入主京師,故而殿下欲得天下,不僅僅要軍力勝過朝廷,也在在大義上勝過朝廷。無罪而被攻伐,首禍者,並非是殿下,這就是殿下的大義。”

朱厚煌有些遲疑道:“那些士大夫不會待見孤,這些虛言,又有什麼用處?”

楊慎說道:“這些,並不是讓的他們聽的,而是讓東雍百姓聽的。”

東雍的政治結構,根本沒有那些文官的立身之地,自然不會被那些地方官喜歡了。

所謂的士紳在雍國的政治結構之中,根本就沒有。在地面真正有面子的,是有爵位的人。之前朱厚煌還想打擊地方的豪強,不過,看現在的情況,這地方上的空子,是無法避免了。所以放開了限制,不過,能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都是有爵位的人,這些有爵位的人,要麼是有軍功在身的,要麼是有錢,可以用錢來賣爵位。

就是沒有讀書人的地位。

即便是在官府之中,丞相府雖然大權在握,但是國家上層之中,武將的權力遠遠勝過了文官。這種國家結構,怎麼會讓大明的文官滿意。他們會支持雍王纔是見鬼了。

但是人心向背,不僅僅要考慮大明的人心,還需要考慮東雍的人心。

大明不是尋常小國,他與東雍之間的特殊關係。

東雍的崛起,實際上是藉助大明的威名,不然爲什麼朱厚煌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向雍國低頭,他們低頭的不是東雍,而是東雍之後大明,所以創立雍國那一批人,對大明還是有感情的,王陽明的態度,絕非是他自己的態度,有很大一批人的態度。他們絕對東雍現在情況,就很好啊,蒸蒸日上,只要好好經營,將來雍國的勢力,即便比大明差,也不會差到哪裡?何必要與大明打一場,不知道勝負的戰爭,勝了還好說,一旦敗了,雍國恐怕就會崩潰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現在大家都已經穿上鞋了。就不想如同光腳的哪怕拼了。

在楊慎登上東雍丞相的位置之後,拉攏一大批想北上的勢力,但是靖難一派,從來沒有佔據絕對優勢。

想要與大明一場大戰,必須凝聚內部人心。

必須讓東雍百姓知道爲什麼要打這一仗,有什麼原因是不得不戰,如果不戰,就會被朝廷打過來,這種道義上的上風,才能凝聚人心,讓他相信,靖難之役是爲了保護他們現在的生活。

與大明開戰,絕對不會像是向攻打淡目國一樣,只需局部動員就行了,這一場大戰,必須東雍所有的力量,東雍恐怕每一個壯丁都必須參戰,這樣的戰爭沒有道義上優勢,很難說服百姓努力打下去。

這是一場國戰。

“殿下覺得,僅僅憑藉我軍在東雍的兵力抵抗不了楊一清嗎?”楊慎說道。

朱厚煌閉上眼睛,說道:“雖然東雍僅僅有三個營的兵力,但是現在已經提前知道了。他不出動數十萬大軍,恐怕攻不下東雍。”施瑯攻臺之時,動用的水師有四百多艘戰船,三萬多兵員的水師。而朱厚煌在東雍上面的經營要遠遠的超過了明鄭。

明鄭時期,重點經營的也不過是大員附近的臺南一部分地方,而朱厚煌在東雍的經營,是以北港,大員兩個重心,以海道與陸地官道相互連接在一起,人口在百萬之上,如果按東雍的動員體系,竭力動員的話,將所有壯丁填充到縣兵之中,最少能弄出二三十萬大軍,不過,那時候東雍島上的男丁就爲之一空了。

這還是因爲東雍的特殊人口結構。

東雍的百姓大多是移民過來的。

而移民之中,很少有老弱病殘,所以現在的東雍人口結構之中,呈現出幾個特點就是壯丁多,老人少,而起十歲之下的孩子多,而十歲之上的孩子少。這些孩子都是百姓在東雍定居之後,纔出生的是名副其實的雍一代。如果再等個幾年,東雍的人口將有一次大爆發了。

只是戰爭從來不在你想的時間來臨。

“殿下認爲,汪直,黃士龍是庸將嗎?不足以託付東雍大任嗎?”楊慎說道。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如果他們兩人不能稱職,孤不知道該將國事託付給誰了。”

汪直雖然不如俞大猷,但是也是朱厚煌精心培養出來的將領,是朱厚煌一手提拔的,絕對值得信任,而汪直常年駐守馬六甲,對於防守作戰上的心得,並不比俞大猷差。俞大猷一時半會兒,不能從爪哇之中調回來,汪直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而黃士龍更是如此。

如果許棟還活著,朱厚煌自然更信任許棟。並不是許棟的能力在黃士龍之上,而是許棟的威信在黃士龍之上,能夠服衆。而用黃士龍對抗大明水師,朱厚煌也覺得非常合適。

黃士龍是從明軍投奔過來,他太熟悉明軍水師的伎倆了,正因爲熟悉,黃士龍用來對付明軍水師,是最合適不過了。

“那麼東雍無恙,殿下更應該關注國勢,而不是東雍一島,固然東雍一島是本國根基所在,但是國家發展到現在,並不是除卻東雍,就無法維持了。”楊慎說道:“臣以爲,殿下應該關注,與朝廷征戰,我雍國到底能派出多少兵力。”

“東雍兩府以兩丁抽一比例徵兵,應該能徵召十萬之衆,殿下應命令樞密院做好徵兵準備。”楊慎說道。

“殿下,徵兵十萬,樞密院可以做到。”吳明說道:“只是火器準備不齊,這十萬士卒能用冷兵器。”

朱厚煌竭力打造的徵兵體系,已經爆發出實力了,雖然除卻東雍兩府之外,其他的各府,不管是呂宋,古晉,南都,馬六甲,峴港,宋丘,舊港,等等地方,都不做不到這種規格的抽丁,因爲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土人部落,一旦抽丁的壯丁過多,很可能讓各地土人猖狂起來。而且特別是呂宋,南都各地,有大量的奴隸莊園,朱厚煌也不敢抽調太多兵力,否則與大明之戰,勝負暫且不論,恐怕一戰還沒有打下來,這幾府的基層政府都被這些奴隸主侵吞完了。

所以抽丁的重點就是東雍兩府。

“殿下,還有一地有大量的兵力可以調動。就是安南。”楊慎說道:“安南內戰的時候,雙方動用的兵力在二三十萬之上,即便是黎朝全勝之時,全國經制之兵,也在十萬上下,而現在安南兵力遠遠沒有到達極限。與大明一戰,非竭盡全力不可,所以殿下必定動員安南所有兵力。”

不管東雍兵力再怎麼的緊張的時候,都在升龍駐紮,以掌控局勢。

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
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阳市| 福建省| 扶风县| 金堂县| 温州市| 浦北县| 高安市| 洱源县| 昌乐县| 大关县| 延寿县| 象州县| 巴马| 洪湖市| 佳木斯市| 苗栗市| 尉氏县| 巧家县| 台中市| 铜陵市| 卢湾区| 涿鹿县| 高台县| 棋牌| 渝北区| 辽宁省| 防城港市| 福泉市| 北流市| 海盐县| 界首市| 额尔古纳市| 夹江县| 都昌县| 中卫市| 察隅县| 平邑县| 高尔夫| 渝北区| 营口市|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