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

朱厚煌說道:“我們下一站是渤泥,怎麼這渤泥也不許去嗎?”

“渤泥?”託梅的眉頭微微一皺,說道:“好吧,渤泥當然可以去了,不過爲了雙方的信任,我方將派一艘船跟著雍國艦隊。”

渤泥就是現在的文萊一代,不過現在的渤泥正處於渤泥的黃金時代,勢力強大,除加裡曼丹島大部地區外,菲律賓南部的一些島嶼亦屬渤泥。

渤泥與滿刺加國都屬於回回國家,彼此之間的關係很深,所以對從西邊來的佛郎機人,有很強的敵對心理。本來託梅沒有想跟著雍國艦隊。但是一聽朱厚煌想去渤泥,心中頓時不安起來,所以提出這個要求。

朱厚煌一時間也忍不住了。怎麼啊,當我們是囚犯嗎?他的手在桌子下面死死的抓住,十指緊握,恨不得將指甲插進肉裡面。

“小不忍,則亂大謀,現在的東雍支撐不起一場與佛郎機的戰爭。等數年之後,我東雍兵精糧足,艦隊建成,我非要以千艘戰艦,萬門火炮,起大兵蕩平馬六甲,果阿,非要將葡萄牙要將趕回非洲之西。”朱厚煌也只能心中發狠。

朱厚煌面上說道:“你既然想同行,那就一起吧,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就請回吧。”

雙方有寒暄了幾句,託梅就離去了。

朱厚煌見託梅走了,一隻手抓住身前的茶碗,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啪”的一聲,茶碗四分五裂,碎成粉末。

朱厚煌說道:“佛郎機人,你們等著。”

船掉頭回到船隊之中,靠岸在暹羅的港口補給一番,就準備在明日橫渡南洋,去渤泥。

託梅也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在自己的船上,船長皺起眉頭說道:“這樣改路去渤泥之中,我們的生意還要不要了。”

託梅當然知道,葡萄牙來到東方,都是爲錢財而來,這些幾艘船,雖然有火炮,但是並不是專門的戰船,不過,而且商船,他們來到這裡,就是爲了賺錢,託梅臨時改路去渤泥,這樣完全破壞了他們的經商計劃。

託梅說道:“大明是我們在東方最強大的敵人,也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沒有遇見過的敵人。所以怎麼慎重也不過分?這一次的損失,我可以保證,總督府會賠償。”

“好吧。”船長聳肩說道。“只要有錢賺,天涯海角都可以。”

第二日一早,船隻就離開了暹羅。向渤泥而去。

渤泥在南海之東,而暹羅在南洋之西,去渤泥,需要橫渡整個南洋。

朱厚煌離開東雍,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不過這一次卻需要橫渡大海,在茫茫大海之上,對航海術要求更高。這一路上,必須用牽星術,一路上靠星辰與海中島嶼,暗礁的作爲標記而行。所以船隻不敢滿帆,他們一路上用好幾日的光陰,纔算是看見了海岸線。

託梅就在雍國船隊的後面。

託梅一路上的臉色慢慢的變黑了。

這樣脫離海岸線的航行,在歐洲也算是極其高級的航海技術。

而大明航海技術上越高超,對託梅來說,越是代表了大明強大實力,也就讓託梅越發對大明警惕。

他心中暗道:“我一定要說服里斯本,讓他們加重對東方的投入。我一定會成爲大明王國征服者。”

一路東行,方向沒有錯誤。看到海岸線,渤泥也不遠了。

果然,在看見海岸線之後半日,就來到的渤泥國。

渤泥的首府,就是古晉。

古晉是在一處海灣,雍國的艦隊出現在古晉之外的時候,古晉方面早已發現了,都有船隊,出來迎接。

等王陽明下船的時候,早已有達官貴人。在船下迎接了。

朱厚煌放眼看去,無數人簇擁著渤泥國王出來了。

渤泥國王坐在一張大大布單上,身邊有無數甲士。這些甲士身上的盔甲金燦燦的,不過朱厚煌看的出來,這並不是金鑄。而是銅鑄。

他們的盔甲都是好像是大大小小的圓桶,用繩子綁起來,將身體包裹起來。作爲的人穿著衣服,絲綢不少,但是更多的類似棉布的布匹。

渤泥王身邊有不少漢人,這些漢人看起來在渤泥王身邊都身居要津。比起占城,真臘,暹羅,對唐人寬容的多,最少在政治權力上並沒有什麼限制。

這個情況,朱厚煌心中既喜也覺得不舒服。

喜的是唐人渤泥有政治地位,也代表朱厚煌想在渤泥做什麼事情,也是畢竟比較容易。

但是這也表面了這裡的唐人不會爲自己所用了。

好一陣子寒暄,朱厚煌不過是主角不過是奉陪而已,大多數人招呼都向王陽明的,朱厚煌身邊安靜了一些。讓朱厚煌有精力注意周圍的細節。

先生古晉城,古晉城並不大,與中原相比,不過是一座縣城。與大員相比也不多,也大不了多少,不過用的手法是版築法,可能是中原傳來的。還有古晉城中的房子,大多是茅草屋頂,還有還有寬大的樹葉,以及很多貝殼。看上去綠色的樹葉,白色的貝殼,看上色彩搭配不錯。

這裡的人都是人端上酒菜。

只是這些酒菜都不是放在盤子裡面。都是放在一片大片的樹葉之上。這些樹葉好像是荷葉,但是又好像是芭蕉葉。朱厚煌認不得。不過與屋頂上的葉子,差不了多少。

他們的菜餚,大多是魚肉爲主,雖然味道不好,但是食材倒是挺新鮮的。主食都是米飯,朱厚煌倒也吃了的習慣。

一頓接風宴下來,這才安排使節一行人去了驛站。

其實,古晉城之中,也沒有驛站這個建築。之前幾個國家之中,安南倒是有驛站,但是占城,真臘,暹羅或許有或許沒有,不過朱厚煌也無意瞭解他們住在什麼地方,都當做驛站,但是在古晉,他卻知道他住在什麼地方了。卻是華人世家張家,名字上掛著一個大匾,上面寫得張府兩個大字。

張家家主張庸,將整個使團迎入家中。

張庸帶著王陽明,朱厚煌,徐愛一行人走在張府之中。

王陽明說道:“這樣樣式有幾分江南的風韻。”

張庸說道:“王大人,法眼無雙,我家祖上就是來自江南,雖然在渤泥時代爲官,但心中依然思念家鄉。就仿造江南園林,聊慰思鄉之情,能得王大人金口一讚。也是張家的榮幸。”

王陽明說道:“張大人,過獎了。”

朱厚煌說道:“張大人,看你這園林在古晉城中,或許是一等一的去處了吧。”

“一等一的不敢說,但是這古晉偏僻地方,沒有什麼像樣的園林,即便是大王的皇宮也不及我這園子,倒也不錯。不過有一處去處,倒也勝過這裡。”張庸緩緩的說道。

朱厚煌問道:“哦,哪裡?”

張庸說道:“是寧山鎮國之碑。”

朱厚煌說道:“寧山鎮國之碑,聽這個名頭不像是南洋地方東西吧。”

張庸說道:“許大人,果然高見,這寧山鎮國之碑,的確不是南洋所有。”

“是永樂年間,成祖皇帝賜給渤泥國的石碑,書法爲張敬之所書,也算是一處名勝了。”王陽明從記憶之中,翻出了張敬之的名字。

張敬之是成祖之時的御史。書法也在水準之上。不過也就是這樣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王陽明所說的話,不過是謙虛而已。

比起這個王陽明更關心,這爲張大人爲什麼說出這般話來,是爲了表達對大明的一片忠心,還是僅僅想拉關係。

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
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塔城市| 政和县| 建阳市| 桃江县| 阳朔县| 新民市| 麦盖提县| 怀化市| 沐川县| 北流市| 晋州市| 漳州市| 江阴市| 阿巴嘎旗| 贡山| 丽水市| 宣武区| 紫阳县| 沈阳市| 溧水县| 平果县| 达孜县| 武安市| 怀安县| 元朗区| 开封市| 琼中| 陇西县| 兴和县| 会理县| 大荔县| 福州市| 白朗县| 郎溪县| 梁平县| 北宁市| 鹿邑县| 南平市| 滨海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