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

將降臣的事情處理過後,剩下的人都是自己人。

朱厚煌說道:“今日一戰,首功當是汪直。”朱厚煌說話之間,將目光聚集在汪直身上。

汪直滿臉通紅,大聲說道:“皆是殿下栽培之恩。”

朱厚煌說道:“功是功,過是過,今日一戰,汪直你固然是首功,但是爆破之法,卻不盡人意,如果守將有些本事,這新洲城就不是這麼容易拿下來的,所以,今日之事,你回去給孤好好想想,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汪直本來興奮的神色一點點消退了,說道:“是。臣定然好好反省。”

朱厚煌訓斥了汪直一頓,說道:“不過,功勞還是要賞賜的,就命汪直爲營長。另其從礦工與俘虜之中挑選人馬,組建一營人馬。”

汪直大喜說道:“臣拜謝殿下。”

王陽明說道:“殿下真要分營建制?”

朱厚煌說道:“自然。”

分營建制是朱厚煌與王陽明商量過好多次的事情了,甚至與每一個領兵將領都談過了。之前雍軍,是源自雍王親兵,最多的時候不過數千人。朱厚煌可以親自掌管。但是現在雍軍已經擴張到萬人了,之後還會繼續擴張。該怎麼梳理雍軍內部關係,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對朱厚煌來說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按理來說,朱厚煌最好將大明的兵制照搬過來,但是朱厚煌無奈的發現,簡直是不可能的。大明的兵制簡直是一塌糊塗。衛所制不用去說了。是個人都知道是一團爛泥。而所謂的營兵制。比一團爛泥好不了多少。

大明國家兵制就是衛所制,而營兵制不過爲了應對一些問題的臨時組織。但是隨著衛所制的崩潰,營兵制就成爲主流。

但是問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一營兵到底是多少人?

這個問題,估計沒有人能回答出來。因爲不同營的編制就不一樣,不同將軍手下的人數也不一樣。

換句話說,營兵根本沒有一個定額。或許規定到某一營朝廷有定額,但是做爲一級編制來說,根本就沒有定額。

讓朱厚煌面對這樣的兵制,他會瘋了。如果打仗的時候,他調一營人上去,這一營人不過幾百人,又一調一營人上去,這一營人有數萬人之多。注意這不是在講笑話。

所以朱厚煌只能想辦法自己弄一套兵制出來。

還好王陽明在。

朱厚煌與王陽明商議過,就確定下雍軍的兵制。

伍什制不用改動,也就是五人爲伍,二伍爲什。百人爲百戶。隊長爲小旗。可以有一什親兵。五隊爲團,團長爲總旗,五旗爲一司。而兩司爲一營。一營有五千人。

隊長之上,都會有指揮機構,比如說書記,參軍這樣的官職,還有副職。再加上各級長官的親兵,一營兵力在六千上下。

這個編制其實並不稀奇,不過是秦漢之季的二五制改了一個名字而已。不過朱厚煌對一營人馬也是寄以厚望的。

在朱厚煌看來,今後雍軍行動的基本單位就是營了。基本是大戰之後,一個營六千左右,也可以獨擋一面了。

所以汪直這一次得到的彩頭相當大,一營人馬。幾乎讓汪直一躍成爲雍軍之中的實權人物。

朱厚煌說道:“不過,你部下不通陣戰之法,暫時給你一個司的編制,什麼時候訓練好了,再給你擴編。等一會兒,你留下。孤有話給你說。”

汪直大喜,這樣子是聖眷正濃的樣子,說道:“是。”

朱厚煌打發汪直歸列之後又看向俞大猷說道:“俞大猷。”

俞大猷說道:“臣在。”

朱厚煌說道:“今日破城之功,俘獲阮潤臣之功,你當爲次功、孤亦升你爲營官,你當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俞大猷說道:“臣定爲殿下破升龍府。”

朱厚煌微微點頭,再次看向吳明。

吳明有些手足無措,他知道這一次他的功勞並不大,甚至沒有與敵人交鋒。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很。能不能掌管一營。他自己都沒有信心。

朱厚煌心中也暗歎:“如過戚景通在這裡,就好了。”

朱厚煌屬意的人選,就是戚景通。而不是吳明。吳明夜不收出身,也識的幾個字,但是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唯一的優點就是忠心。

有些人不夠忠心,當然不能重用。如果有人只剩下忠心,就能夠重用嗎?傾覆江山之人,未必對皇帝不忠心,只是他的能力不足。

而且吳明的資歷也夠了。如果朱厚煌不給他一個營官,估計他的忠心度也要下降了。

千萬不要以爲以前忠心的人,之後就會一直忠心,任何事情都是變化的。

朱厚煌暗道:“我現在也需要一個親兵營,就讓吳明當營官,我就將這個營一直帶在身邊便是了,好好教教他,不求他能成爲什麼名將,只需他成爲一名庸將遍行了。”

想到這裡朱厚煌說道:“吳明。”

“臣在。”吳明眼睛之中閃過一絲激動站出來說道。

“孤亦任你爲營官。”朱厚煌說道。

“臣謝殿下之恩,定當粉身碎骨以報之。”吳明說道。

“孤不需要你粉身碎骨以報,只需你能恪盡職守。”朱厚煌說道。

“殿下,”王陽明說道:“如今殿下分設三營,還請殿下爲這三營命名。”王陽明知道朱厚煌的心思,他與朱厚煌談論的時候,朱厚煌一直要求雍軍是雍國的經制之師,而不是某一人的私兵。故而他說出這個問題,就是爲朱厚煌查漏補缺。

不要小看這名字。如果朱厚煌不命名。王陽明可以肯定,將來這三個營,一定會變成,吳字營,俞字營,汪字營。所以他要將這些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朱厚煌沒有聽出王陽明的深意。他想了想說道:“汪直,將來你爲孤破城、孤命之爲霹靂營。”

汪直說道:“多謝殿下。”

朱厚煌想起什麼,對王陽明說道:“等一會兒,還請王師,爲各營書寫營旗。在此孤再次頒佈一條軍規,軍旗是一營之標誌。一營潰敗,如果軍旗尚在,孤還會抽調人馬重新補齊。但如果軍旗丟失,則全營上下,總旗以上軍官皆斬之。並且解散全營,不再重建。”

“臣等遵命。”各將官齊聲答應。

“俞大猷。”朱厚煌繼續說道。

“臣在。”俞大猷出列道。

“俞大猷數次奮勇登先,孤命之爲刀鋒營,望汝等爲孤之刀鋒。”朱厚煌說道。

“謝殿下。俞大猷心中默默唸到,心中滿意之極。

“吳明。”朱厚煌說道。

吳明出列道:“臣在。”

朱厚煌說道:“孤命你爲鐵盾營,你就是孤的盾牌。”

吳明說道:“有臣在,定然護住殿下週全。”

後世史冊之中,雍國老三營。就這樣出現了,這三營之中,都派生出大量部隊,成爲雍國陸軍之中的三大派系。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既然賞功,賞完了。那麼孤現在就開始罰過了。”朱厚煌的臉色冷了下來,說道:“來人,將人帶上來。”

“是。”立即有侍衛將朱厚煌路上抓住兩個人帶了上來。死死的按在地面之上。

朱厚煌說道:“李卿,你說說他們犯的什麼事情?”

李良欽將他們兩個人強搶民女的行爲說了一遍。這些軍官一瞬間覺得頭皮發麻。

蓋因在座各位最少也跟著朱厚煌一年了,對朱厚煌的脾氣哪裡不清楚,他們暗道:“今天倒黴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
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佛学| 岱山县| 积石山| 合水县| 仁寿县| 科技| 武安市| 河曲县| 屯昌县| 莱西市| 婺源县| 中方县| 阿勒泰市| 呈贡县| 社会| 晋江市| 阿图什市| 普定县| 应城市| 乌拉特前旗| 北安市| 伊吾县| 九龙城区| 冕宁县| 华蓥市| 平江县| 溆浦县| 宜川县| 叶城县| 陆良县| 廉江市| 祁东县| 汨罗市| 金川县| 灵川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关岭| 云林县| 南康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