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

正德想要做一件事情,效率都是相當快的。

朱厚煌這纔剛剛從許泰這裡聽說,正德要回南京。許泰運作的王陽明的任命還沒有下來。所有人都已經動身去南京了。

從安慶到南京路上並不遠。

爲朱厚煌這一段時間都在忙一件事情,就是怎麼說服王陽明去東雍。

朱厚煌先通過一點小手段,將王陽明安排在雍國的水師之中。

王陽明上船之時,朱厚煌就在船上等著的。等王陽明一上船,朱厚煌就上前道:“晚輩,見過王先生。”

王陽明一看朱厚煌,就想起了王瓊提醒他的話,王瓊提醒他道:“雍王雖然不錯,深得陛下喜愛,估計陛下心中有立雍王爲皇儲之意,但是其中變數太多了。朝中大臣皆不喜雍王殿下,蓋因雍王愛武事,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這樣的皇帝,不是大明之福。所以以後見了雍王要保持距離。”

王陽明當然知道,雍王很危險,爲什麼?因爲這接近過皇儲之位,卻沒有登基的人,定然是新任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很多人都是先例,比如漢武帝的叔叔樑王,比如魏武帝的兒子曹植。

這些人在新皇登基之後,是怎麼樣的狼狽,凡是讀史之人,都明白。

王陽明有些疏離的說道:“見過雍王殿下。不知道雍王殿下有何貴幹?”

朱厚煌說道:“孤新掌一國,有太多疑難之事,還請王先生爲我解惑。”

王陽明做爲一代宗師,對求學之人,下不了冷臉,說道:“殿下有何疑問?”

朱厚煌說道:“孤從小立志揚大明之威於海外,執掌東雍以來,卻發現,作爲雍國之主,一動念間,必然有人因此而死,於心常有慼慼。故而請教王先生,孤做的是對是錯。”

王陽明說道:“是對是錯?不需要問我,而是問你自己。”

“問自己?”朱厚煌說。

“對,殿下可以捫心自問,是否有不忍之心?午夜夢迴是否有悔?”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閉上眼睛,緩緩的回想他在大明的一舉一動,固然有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爲他的所做所爲而死。不說別的,就是開闢東雍,在開荒之中,被野獸咬死的,被毒蟲弄死的。瘟疫病死的,至少有數百人,特別是一場瘟疫,連朱厚煌也差點死在瘟疫之中。更不要別的了。

“無悔。”朱厚煌猛地睜開了眼睛。

有人說過科技發展是最大仁慈,朱厚煌想做的事情,是推動整個時代發展,這是最大的仁慈,小仁是大仁之賊。雖然有些不忍心,但絕對不會因噎廢食。

“殿下,既然有了答案,何必來問我?”王陽明淡淡的說道。。

朱厚煌輕輕一笑,說道:“王先生,孤初治雍國,只覺得事情千頭萬緒,朱子之學雖爲正道,但是無以致用。敢問王先生治國之道?”

王陽明說道:“治國之道,非殿下所能問。”王陽明看了一眼天色,說道:“老夫先行一步。告辭。”

朱厚煌目送王陽明離開,心中暗道:“他就在我船上,還能逃出我的手心之中。”

王陽明離開之後,身邊有了一個弟子,說道:“老師,難道心學沒有能應有於治國之道?”

王陽明說道:“怎麼沒有?齊家治國平天下乃儒者所願,心學用於一事如此,用事事也是如此,齊家如此,治國亦如此。怎麼沒有治國之道。”

“那老師爲什麼不爲雍王開解?”弟子又問。

“雍王身份尷尬,不是可語之人。”王陽明說道。

王陽明不覺得雍王是可語之人,但是朱厚煌卻覺得王陽明是他要找的人,從安慶到南京這一路上。朱厚煌一直騷擾王陽明。

“殿下到底有什麼事情,說吧,不要再來騷擾我了。”王陽明面對朱厚煌一日三請安,比孝子賢孫還殷勤。讓王陽明有些受不了。

朱厚煌說道:“小王新封窮鄉僻壤之地,乃是世間學問荒蕪之所,還請王先生憐憫東雍向學之人,前往東雍傳道。”

王陽明不想與朱厚煌關係太緊密,這也是王瓊提醒的,說道:“王某身爲朝廷命官,朝命在身,身不由己。還雍王見諒。”

“太好了。”朱厚煌一邊下拜,一邊說道:“小王拜見老師。”

王陽明皺起眉頭,上前攙扶住朱厚煌說道:“雍王殿下,你這是幹什麼?”

朱厚煌順勢起身說道:“孤已經去請皇兄,任王先生爲雍王太傅。還請王先生不要推辭。”

王陽明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他沒有想到朱厚煌居然揪著他的推托之詞不放。他陷入猶豫之中。

爲帝王師對每一個讀書人都是一個誘惑。

但是他自己在仕途上道路已經走到盡頭了,即便是身上掛著一個新建伯的名頭,今生也沒有進入中樞,榮升六部的可能性,最多是在地方打轉。

要說王陽明沒有一點不甘心的意思,也是沒有。

說到底他是仕途上失意之人。而雍王的邀請卻給他推開了另一扇大門。

對於雍王,王瓊只是在北京道聽途說,在王瓊的印象裡面,雍王不過是想奪取儲位不能,被趕出京城的藩王。東雍如何,根本不在王瓊的心裡,想來東雍偏僻之地,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王陽明不一樣。

王陽明在南贛平定了不少山賊,也俘虜了不少,不過這些俘虜都在放在地方安置。偶爾的情況下,王陽明發現這些俘虜全部被運往海外了。

他當時唯恐是有人作奸犯科,暗中派人的調查,沒有想到他們最終目的地是在東雍。

所以雍王的所作所爲也傳到了王陽明的耳朵了。

他知道,這些人雖然在東雍辛苦勞作,還要服兵役,但是身份上依舊是良民,辛苦幾年之後,生活要比在南贛好。

天下的老百姓都一樣,只要日子過得去,誰會去做奸犯科?所以王陽明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對雍王的印象不錯,他至少認爲雍王是宗室之中,少有作爲的藩王。只是雍王將來是如雲南沐氏一般,成爲世鎮東雍的藩王,還是最後走上寧王的老路卻不知道了。

如果是前者,雍王之處就可以一去,如果是後者,自然是沾身不得。

朱厚煌目光炯炯的看著王陽明。

王陽明起身緩緩的踱步,說道:“雍王暫且回去吧,這一件事情容我想一想。”

朱厚煌知道再怎麼逼迫王陽明也沒有,再怎麼逼迫王陽明,王陽明也不會屈服,所以這一件事情,只能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聽王陽明的話音,朱厚煌就知道他的心中已經有一絲動搖。就知道這事情不能操之過急。

“是,晚輩這就告退。”朱厚煌躬身行禮,緩緩的退了下去。

王陽明揹著雙手沒有去看朱厚煌,等朱厚煌出去。王陽明輕輕的出了一口氣。他閉上眼前,自己對自己暗道:“難道我的功名之心,還沒有平息嗎?”

不過數日功夫,大隊人馬就到了南京。

朱厚煌跟著正德住進了魏國公府。

南京並非不是沒有皇宮,只是南京的皇宮,已經不能住人了。當初朱元璋建立皇宮的時候,填平了玄武湖。

只是歲月比人的偉力還要強大,這麼多年過去了,皇宮地陷,變得潮溼之極,所以根本不能住人,以正德的心性,也不會去住這等地方的。

而且魏國公,世鎮南京,魏國公的府邸要比皇宮還要富麗堂皇。是南京最好的地方,正德自然會選擇這裡。

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
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金坛市| 阜康市| 郴州市| 克山县| 札达县| 聊城市| 武邑县| 潢川县| 额济纳旗| 城固县| 江阴市| 娄底市| 瓦房店市| 芦山县| 宽城| 苏尼特右旗| 台湾省| 山阳县| 娱乐| 义乌市| 延津县| 加查县| 长阳| 原平市| 依兰县| 营口市| 永新县| 鹰潭市| 新河县| 湟中县| 阜新| 贞丰县| 六盘水市| 南安市| 彰武县| 甘谷县| 石嘴山市| 东兰县| 吉首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