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

雖然在朱厚煌的政策之下,東雍漁業的發展非常快。但是東雍漁業船隻的活動範圍還是相當有限的。

少府的造船場其他船隻還好,對漁船建造卻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特別是朱厚煌提出的標準化概念之後,漁船的建造更是容易多了。幾乎每月都有數量不少的漁船下水,以至於東雍所產的鹹魚已經成爲東雍特產之一了。不過,東雍漁船增多,也讓東雍的漁船越走越遠,雖然沒有什麼遠洋捕魚,但也在呂宋很多地方建立起村莊,專門以捕魚爲業。

在這樣的影響之下,朱厚煌漸漸有足夠的海洋人口。呂宋府的人丁也漸漸的多了起來。

沿海很多漁民都平跑到東雍,但是在東雍的規劃之下,在呂宋安家落戶。

鄭深遇見漁船,說明他們已經距離南海不遠了。

果然不出所料,不過數日功夫。他們就來到了呂宋。在呂宋稍做停留,就前往東雍。很快在星城的朱厚煌就得到了消息。

他大喜過望。

有這一條航道的支撐,東雍就有更充裕的財政自由了。有了足夠的財政支撐,東雍的建設會更是上一個臺階了。

朱厚煌坐不住了。

他太高看滿刺加了。此刻的滿刺加正被汪直追的雞飛狗跳。

如果不是汪直不願意損失太大,不願意與滿刺加人在山地捉迷藏,滿刺加人早就早就被平定了,即便是這樣也有大批大批的滿刺加人被當做奴隸送到了星城,成爲建設星城的主力軍。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果這些人是漢人,朱厚煌必然將他們編戶齊民。但是對於這些人,朱厚煌想將他們編戶齊民都不可能。

中國人只要給他土地,他們就會感恩戴德,並且安分起來,但是這些當地人,即便是給他分田地,他們也不會老老實實的種田的。只能好好用鞭子教訓幾年,或許能學到一點本事,再編戶齊民不遲。

這一段時間,朱厚煌已經覺得自己在這裡有些浪費了。

羅軒在朱厚煌的指使之下出使南洋各國,如果沒有安南與滿刺加兩個例子在前面,這南洋各國或許不給朱厚煌多大的面子,但是有這兩個前例在,他們都表示出對東雍的服從。所謂大明太遠,東雍太近,便是如此。

張翰正在鎮守柔佛一帶,並且將各部落的青壯全部編入軍中,在柔佛一帶軍屯。

不是張翰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而是不行。張翰請示朱厚煌之後,只能用強迫的手段了。

朱厚煌雖然在主持大局,但是南洋抵擋,朱厚煌覺得,如果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失敗之前,不過,有一個國家需要朱厚煌注意,那就是亞齊。

亞齊在蘇門答臘島西岸,正在逐漸強大起來,此刻正與比提爾國作戰,他們兩個激烈的戰鬥,給東雍帶來很多生意,但是也僅此而已。現在看不出多強大,只是亞齊是一個回回教國家。

在佛郎機人沒有到東南亞之前,傳統的東南亞航道,全部由回回教國家控制的,甚至東南亞這些回回教國家,本身就是阿拉伯人大航海的副產品。所以這個時代,從西方到東方的航道還沒有被西方人所壟斷,最少阿拉伯商人與西方人的競爭,還在進行著。

從這上面劃分,東雍作爲佛郎機航線上的重要一環,再加上朱厚煌在古晉對付回回教徒的決絕手段,亞齊對東雍的觀感非常不好。

不過,現在的朱厚煌,還沒有想過遠征亞齊。

所以,隱患只是隱患而已。

不過,有一個問題,朱厚煌需要考慮。

誰能代替朱厚煌坐鎮星城。

雖然星城這個都城,還沒有建設出來,但是星城在地理位置上,是東雍控制南洋的中心,最爲重要不過了。

但朱厚煌手邊的,不管是張翰,還是羅軒,都不足以負責這樣的方面之權,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王九川,他了解了王九川的政績之後,立即決定將王九川調到了星城,負責古晉,星城,馬六甲三地。

王九川在古晉,對外,修理一個個部落,讓他們接受了渤泥滅亡的事實,並從他們手中得到不少的奴隸,然後拼命的開墾荒地,督促糧食生產。不得不說南洋是一個好地方,或許有這樣南洋的缺陷,但是總體來說,這裡一年三熟的糧食生產,經營好任何一處,對東雍來說,都是一座糧倉。

現在古晉的糧食已經可以供應星城,與馬六甲兩地了。從征服到出產,不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纔有了朱厚煌這個決定。

朱厚煌將這裡交代好了之後,立即回到東雍去。

剛剛來到東雍,朱厚煌馬不停蹄的接見了鄭路。

“臣鄭深拜見殿下。”鄭深的臉色黝黑,再也看不見少年人的稚氣,反而有一種久經磨鍊的堅毅。“好幾次,臣都以爲再也見不到殿下了。”

朱厚煌連忙將鄭路扶起來說道:“鄭卿有大功於國,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朱厚煌心中對鄭深的看中多了幾分。

這個時代的大航海事業,在後世人眼中,是波瀾壯闊,是史詩性的,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九死一生的,是有去無回的,特別對帶著探險性質的航行,很可能去十個人,八九個都回不來了。朱厚煌雖然沒有經過,但是看鄭深的樣子,就知道他不好過。

之前的鄭深雖然是海盜,但是上面有父親,下面有叔伯,鄭深雖然談不上養尊處優,但是也臉色白淨,有一種公子哥的氣質,但是現在鄭深,反而像是海面上的老漁夫一樣,這前後差距,實質是太大了。

鄭深說道:“臣此去西方,航行數萬裡,拜見了西夷國王,紅毛國國君,願意與我國修好,從此雙方的船隻都可以通過這一條航道來往。臣雖然是第一批,但是第二批,第三批西夷的船隻,就要過來,還請殿下早做準備。”

朱厚煌說道:“孤已經知道了,孤已經命令,呂宋開港。從此紅毛國的船隻,可以直接到的呂宋。”

爲什麼開港的地方是呂宋,不爲什麼,後世西班牙人在東方京營的中心,就是呂宋,這並不是沒有原因。不過,朱厚煌也不去想爲什麼,只是將這個結果直接拿出來用便是了。

“殿下英明。”鄭深說道。

朱厚煌並不知道其中奧妙。但是鄭深知道。

橫渡太平洋的時候,有股洋流從南美洲一帶,直接到呂宋這邊,順著這一道洋流,可以省很多功夫。

朱厚煌以爲是鄭深的客氣話,也沒有多在意,直接的問鄭路海上的情形。

鄭深將海上一路上的風雨顛簸,還有在西班牙見過的種種事端,以及朱厚煌想要的大量西方書籍,全部帶回來了。不過有一個消息更讓朱厚煌高興。

“什麼?”朱厚煌問道:“麥先生回來了?”

鄭深說道:“正是西夷國王不守信約,麥先生決定投奔殿下。”

朱厚煌心中大喜。

他需要一個大航海時代的行內人,來給提高種種的幫助,麥哲倫明顯是其中之一。

朱厚煌的種種決策,就是想要想要大明參與進大航海之中。但是朱厚煌努力這麼長時間,其實還是在大明原來的勢力範圍大轉,除卻這一次與西班牙通商。中國內部實在欠缺一個航海家,也欠缺一股嚮往海洋的力量。只好從外面引進人才。

麥哲倫是一個經過歷史評價的人才,朱厚煌豈能不高興。

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
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新乐市| 犍为县| 富平县| 巧家县| 虞城县| 修文县| 荥阳市| 沈阳市| 麦盖提县| 德保县| 丰台区| 剑川县| 张北县| 凤凰县| 镇坪县| 邯郸市| 哈尔滨市| 梁平县| 通榆县| 卫辉市| 资兴市| 称多县| 阜城县| 田阳县| 丰顺县| 阿瓦提县| 讷河市| 吉木萨尔县| 华安县| 万山特区| 灵武市| 镇坪县| 错那县| 张掖市| 普宁市| 福鼎市| 嘉荫县| 常州市| 宜兰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