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

朱厚煌確定幾個要點,必須設立港口,並建立水師,用來保證星城的安全,但一想花費,朱厚煌立即覺得是一個另人絕望的數字。

增加四五個港口,同樣多的城池,並且四五支艦隊,更不要說星城的炮臺計劃,還星城的多個港口建設,並且爲了保證星城的糧食安全,要征服柔佛平原,並開發這一片,爲星城提高足夠的糧食。等等問題。朱厚煌覺得自己從東雍帶來百萬兩銀子,根本經不住用。

不過,一旦他的計劃成功,將來的雍國,絕對是一個與大明對抗不落下風的海洋帝國了。這也顯露出東雍這個地方的先天侷限,他離大明太近了。不管怎麼佈置,都離不開大明的影響。

朱厚煌暗道:“我本末倒置了,現在的攤子不應該一下子鋪那麼大,而是先從小的開始。”

朱厚煌決定先著手兩件事情,第一,建立星城。

星城他決定依照羅軒的規劃,先建立起一座小城。湊活的先用,等將來再確定真正的都城。怎麼說,朱厚煌確定的將來都城,必須在中南半島末端,這個咽喉之地上,但是要不要建立在星城這個位置上,還是有一點猶豫的,不是朱厚煌猶豫,東雍很多人都猶豫,還有人竭力反對。

星城雖然離中南半島很近,但是畢竟在海上。

縱然東雍這個國家是建立在航海之上的,但是並不能消除大部分東雍高官的大陸意識。他們都是漢人,漢人對土地的嚮往是天生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將都城建立在柔佛而不星城。柔佛與星城之間,不過是一道淺淺的海峽相隔,但是一個是陸地,一個海島。

朱厚煌表示這無所謂,但是他不得不確定的是,星城這個都城可不如大員,大員建設的時候,要什麼沒有什麼,想大建設也不夠。而星城這個都城一旦確定,恐怕就是雍國的根基之地,所以在選址上需要謹慎一些。在星城,會不會遇見海嘯什麼的?這都需要慎重考慮。

就在朱厚煌正在思考如何建立起星城防禦體系的時候。太平洋之上,風暴很大,幾乎要將整個船隻給倒捲了下來。

三艘船隻在海浪之中,好像是孩童的玩具一樣,時不時的別推上了天空,又時不時的被砸入大海。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終於風平浪靜了。

桅桿下面,一個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微微的睜開了一隻眼睛,緩緩的眼神聚焦,他頓時一喜,想要站起來,卻感受到身上一股拉扯之力,原來他身上還繫著一根繩索,他連忙解開繩索,用長劍當柺杖,一步步的走過去。

整個甲板之上,幾乎什麼都沒有,大多數東西都已經被一次又一次衝上甲板的海浪給沖走了。除卻被固定住的少數幾個人之外,全部沒有了。

“起來。”這個人用連鞘的長劍,敲擊著這些昏迷的人。

“麥先生,我們還活著嗎?”

“上帝啊,我還活著。”

“媽祖娘娘顯靈了。”

一時間整個船隻上所有活著的人都熱鬧起來。麥哲倫靠在船舷之上,休息一下自己的殘腿。此刻的麥哲倫幾乎看不出本來面目了,連續數月的航行,早已讓麥哲倫狼狽不堪了,淡水的缺乏,讓所有洗澡,乃至於洗臉都成爲一種奢侈,這麼多天下來,每一個人身上都瀰漫著一股怪味。

“麥先生,我們現在是在什麼地方?”鄭路問道。

因爲在西班牙的種種事情,麥哲倫最終選擇了投靠東雍,鄭路自然知道朱厚煌對麥哲倫的看中,對麥哲倫相當的客氣。

麥哲倫看著頭頂太陽的高度,說道:“我們應該沒有偏離航線很遠。再有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到島嶼了。”

鄭路說道:“是不是看見島嶼之後,我們就快到東雍了。”

“是。”麥哲倫說道。

鄭路的心中一陣激動,離開東雍一年多了,也不知道現在情況到底怎麼樣了。不過一想起這一次航行的收穫,鄭路相信,他決定能在朱厚煌的心中佔據一席之地。無他,這一才賺的太多了,這一場下來,幾乎帶回來十幾萬兩黃金,大明黃金與白銀的比例大概有一比十,十數萬兩黃金,可以最少抵近二百萬兩白銀,還有帶來其他的西洋貨物,也應該有很高的收入,要知道這送到西洋貿易的東西,只不過是香料而已。這些香料在南洋幾乎是無本生意,這二百萬兩幾乎是景賺的。

或者因爲航線的頻率問題,這一道航線,並不果阿航線那麼賺錢。但是現在這一道航線是東雍獨有的。

不過一會兒功夫,鄭路的臉色又有一點擔憂,說道:“我們在這場可怕的風暴之中活下了,卻不知道其他兩艘船怎麼樣了?”

麥哲倫說道:“你放心不,吉人自有天相。他們會沒事的。”

麥哲倫的語言天賦不是說的,這一兩年下來,將漢語說的很溜,從口音上,已經說聽不出是外國人了。

忽然一個瞭望手大聲喊道:“前面有船。”

麥哲倫與鄭路連忙站到船頭,舉起望遠鏡一看,頓時大喜過望,說道:“是我們的船。”

不過,他們立即發現,不僅僅是他們的船,另外有一條船,這一條船比他們的船小多了,不過樣式很熟悉,鄭路忽然想起了什麼,那不是東雍的漁船嗎?

鄭路現在還想起他的第一個任命就是捕魚。現在再看這漁船,就有種親切之感,更不要說在茫茫的海上,再看見這樣的船隻,簡直一場狂歡。

不僅僅是鄭路認不出了,還有更多人認不出了。

要知道東雍漁船,還肩負著培養水手的重任,很多水手都在東雍漁船上走下來的,豈能不認識,一陣陣歡呼聲之中,幾艘船緩緩的接近,一個人用繩梯上來,一見鄭路立即跪倒在地,說道:“下官七十三號捕魚船船長劉福海,拜見鄭大人。”

鄭路說道:“你認識我嗎?”

劉福海說道:“當初大人在漁船隊的時候,我也在大人麾下。”

鄭路也不在意,直接問道:“家裡面如何了?”

劉福海說道:“家裡面這一年的變化很大。“接著劉福海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給鄭路聽,聽大敗佛郎機,將馬六甲連根拔起的時候,鄭路與麥哲倫神色不同,鄭路是眉飛色舞,但麥哲倫卻有幾分五味雜涼。

聽正德駕崩,雍王爭位失敗的時候,鄭路的臉色一下冷了下來,而麥哲倫卻不太瞭解其他奧妙。

聽安南已經被東雍征服了,東雍要遷都星城的時候,鄭路已經平靜下來了。

當然了鄭路是臉上平靜下來,但是心中卻沒有平靜。

“大明與東雍之間必有一戰,只是這一戰從什麼時候打起來,卻不知道,今後這一條航線,誰愛去誰去,我是不去了。太浪費時間了。”鄭路心想。“不過,殿下,能不能打贏大明,如果能,豈不是殿下就能成爲大明之主嗎?”

一想到這裡鄭路的呼吸就急促起來。

雍王現在也是一方之主了,但是下面百姓心中他這個一方之主,與大明的皇帝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雍王這幾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績,也讓下面的人都放心,他認爲大明雖然厲害,但是未必能在海上勝過雍王,此刻鄭路一想到他有機會擁立雍王當皇帝,他們就成了正兒八經的開國功臣,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

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
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玛曲县| 乐都县| 崇礼县| 乃东县| 永新县| 吐鲁番市| 灵寿县| 内黄县| 台江县| 崇仁县| 洱源县| 太和县| 昌吉市| 新野县| 红桥区| 灵川县| 高阳县| 桃江县| 彭阳县| 黄浦区| 青河县| 宣城市| 罗山县| 新乡市| 广汉市| 遵化市| 故城县| 齐齐哈尔市| 漳平市| 芜湖县| 廊坊市| 丹阳市| 盘锦市| 巴马| 广河县| 三河市| 新营市| 雷州市| 霍邱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