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

雍軍剛剛下馬,所有士卒都不去管自己的馬匹,自顧自的休息,有的人喝水,有的人吃乾糧,有的人解開自己的褲腿,看看自己的大腿,一伸進去手,輕輕一摸,就是一手血。顯然是大腿都被摸破了。

“不對,快上馬。”馬放臣說道。他捏開一團馬糞,立即覺得這馬糞太溼。

剛剛拉下來的馬糞都是溼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幹。所以可以觀察馬糞乾溼,來確定時間。

剛剛馬放臣,不過是在騎在馬上微微一看,此刻捏在手裡,才發現,太不對勁了。根本不是那一回事。這馬糞根本就是一泡水。敵人根本沒有走遠,就在附近。

“快走。”馬放臣說道:“這裡有埋伏。”

其實也不是多嚴密的埋伏。

福建本就多山,雖然臨近海邊的山少一點,但也不是如同華北平原一望無際,而是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區分割著視線。

仇華帶著身邊的騎兵就隱藏在一處溝壑之中,遠遠的望去,根本看不見這裡面會有人。

彼此之間可以說太近了,近到了馬放臣這一句話,不僅僅雍軍能聽見,連仇華他們也都聽見。

“上馬,殺。”仇華帶頭上馬,一踢馬腹,本來側臥在仇華身邊的馬兒,瞬間站起來,一躍而起,跳上了平地,一馬當先殺了過來。

仇華親兵的速度,比仇華還快上一點。

不過,一會功夫,他們就衝到了仇華身前,勢如破竹的衝進雍軍之中。

雍軍正在一片混亂之中,有人正在上馬,有的剛剛下馬,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仇華所部不過,不足百人,但是卻好像是一把尖刀一樣,狠狠的捅進雍軍之中,一時間人仰馬翻。

這樣的崩潰,即便是李良欽也無能爲了。

李良欽即便是再厲害,在對待騎兵的時候,也吃了大虧。

爲什麼?是因爲,騎兵做戰,從來不是依靠人力,大多的時候都利用馬力,李良欽再厲害也是一個人,連人帶馬狠狠的撞過來。李良欽只是硬接一招,就覺得手臂生疼,好像要從身上狠狠的扯下來一樣。

就知道不能,也不敢硬接了。他只有左右躲閃,不過當馬匹速度一降下來,他也抓住機會連殺數人。

“走。”仇華見好就收。他知道他要做什麼,不是打一場大勝仗,而是要趕快離開這裡。

這一戰,快進快出,從開始到結束也不過一刻鐘上下,但是給雍軍留下了滿地的狼藉。

李良欽不用來,就知道這一戰,雍軍損失百餘人,而且是百餘騎兵。雖然這些騎兵太過業餘,但是業餘的騎兵,也是騎兵,是雍王朱厚煌費了大力氣弄出來的。這一下子傷亡慘重,朱厚煌想要再次重建騎兵,恐怕就要從頭開始了。

仇華沒有去想身後會如何。

他快馬加鞭,在第三日,來到了福建與浙江的交接處,分水關。

分水關是福建八關之一,是福建東北與浙江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仇華一進入福建,就主要到這裡,他餘留了退路,放了個千戶在這裡。

不過,這個千戶不滿編,僅僅有數百人。分水關,本來就應該是附近的衛所把守,只是衛所荒廢,這裡就沒有人了,仇華也將附近衛所士卒全部拉來,大概有千人左右。再加上分水關,本來就險要,所以說,已經足夠了。

“籲”清晨的分水關,沐浴在晨光之中。青色的磚石在陽光之下,看上去有一種森森的古意。

仇華長長出了一口氣,來到這裡應該就快安全了。

他剛剛路過桐山堡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桐山堡,還沒有被雍軍佔領,顯然是雍軍的兵鋒還沒有來到這裡。

“只要過了分水關,我就進入雁蕩山之中,想來雍軍也抓不住我吧。到時候就安全了。”仇華心中暗道。

其實現在仇華向山中一躲,一時半會兒,雍軍也抓不住他的,但是福建山找不到直通浙江的道路。

當然了世家本沒有路,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如果硬生生想趟出一條路,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命,他身邊的家丁,也不知道能活下來多少個。

有些山間小道,或許可以一人行走,但是絕對容不到這百人馬隊。

但是過了分水關,如果走大路,去溫州,自然是一條坦途。當然了,現在這溫州已經落入雍軍之手,自然是去不得的。但是卻可以穿過山間小道,去處州府。

處州府處於羣山之中,交通不遍,對雍軍來說,得之不足以廣地,失之不足以影響大局,想來相當一段時間,雍軍不會來攻這裡,只會北上。

“開門,快開門,沒有看見仇將軍回來了嗎?”不用仇華開口,就有親兵,上前叫門。

分水關的木門沉重的推開了。

咯咯吱吱的聲音,好像是木門好久沒有動了。

門一打開,仇華就在親兵的簇擁之下,打馬入了分水關。

只是剛剛入關,就聽見後面咚的一聲碰撞之聲,大門居然關注了,仇華忽然覺得渾身一冷,大叫一聲:“不對。”

生死之間的直覺告訴他,這裡有問題。

仇華打馬衝出城門,卻看見城門外,一隊隊士卒在擡著火槍,還有裝填好的佛郎機炮,在鹿角距馬之後,死死盯著仇華。

這些人根本就是雍軍。

“仇華,好生下馬受降,我們能饒你一命。否則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了。”一個雍軍將領說道,他是黎子云,說起來與朱厚煌還有幾分親戚關係的。

當初在清化的時候,鄭氏阮氏推出一個小皇帝,但是在佔據升龍之後,朱厚煌權衡利弊,選擇了升龍小皇帝,而清化這一支黎氏就成爲黎氏小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故而朱厚煌就將這一支遷到了呂宋。

而這一支黎氏之女,有一個在朱厚煌的後宮之中,名爲大黎氏,與現任小皇帝的姐姐小黎氏相對。

而黎子云也算是這一支出身,按輩分應該稱呼朱厚煌一聲姑父。他本是安南營將領,但大舉擴軍,將領不夠用,大批量安南營的軍官,乃至於整個營本身,都編入雍軍之中了。黎子云纔有出頭之地。

仇華哈哈大笑,笑聲之中,充滿了淒涼之感,說道:“兄弟們,跟我一起去死吧。”

他是萬萬不肯投降了,且不說世代家門,世受皇恩,單單說家眷都在甘肅,而且他也不看好雍軍能夠成功奪權。

寧可死留清名,也不願意投降之後,雍軍戰敗的時候再次處於現在的處境之中。

“殺。”仇華拍馬衝出來。

黎子云見狀,立即下令說道:“開火。”

“轟。”的一聲,無數火槍之聲,夾雜在佛郎機炮聲之中,打了出去。瞬息在前面數十米的距離之中,掀起了一場鋼鐵風暴。

人馬俱碎,這種形容陌刀的話,來形容這火器的威力再合適不過了。

硝煙過後,黎子云面前再也沒有一個活人了。

黎子云上前,來到了仇華面前,此刻的仇華不知道身中極彈,渾身上下都是鮮血,根本看不清楚本來面目,要不是他的盔甲比較特殊,否則根本忍不住他來。

黎子云心中暗道:“果然不負一走著一趟。”

劉伯臣攻下福州之後,就派黎子云南下,打開與主力的陸地通道,黎子云一路根本沒有遇見什麼像樣的抵抗,正好將仇華堵在這裡,算是天下掉下來的功勞。

“來人,將他的頭顱取下來,快馬向殿下請功。”黎子云微笑說道。

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
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抚宁县| 松潘县| 肇东市| 八宿县| 周口市| 新野县| 平江县| 兴隆县| 双峰县| 定西市| 通渭县| 望都县| 江都市| 菏泽市| 隆昌县| 萝北县| 牟定县| 吉林省| 龙泉市| 罗定市| 平乡县| 理塘县| 新邵县| 霍林郭勒市| 潮州市| 蓬莱市| 乡宁县| 台江县| 修武县| 晋城| 仁怀市| 巴东县| 襄汾县| 大关县| 双辽市| 芜湖市| 临西县| 芒康县| 射洪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