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

黃錦讓陸炳幫忙,才讓張璁裝做小太監,悄無聲息的進宮。

張璁本來不想裝扮成小太監進宮。覺得有辱他士大夫的身份。

但是張璁猶豫一會兒,還是答應下來了。

無他,張璁已經不年輕了,他沒有時間了。作爲一個四十七歲的人,這個年紀在大明已經能算得上老者,誰知道自己還有幾年活頭。但是他胸中大志未酬。如同一團烈火揣在懷裡,如何能按捺得住啊。

無論如何,他也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已經沒有蹉跎的本錢了。

黃錦說道:“張大人留心了。宮中不比其他地方,要萬千小心啊?”

張璁說道:“下官知道。”

黃錦帶這張璁進了嘉靖的寢宮。

張璁一進門就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臣張璁見過陛下。”

嘉靖端坐在龍椅上,說道:“愛卿平身?!?

張璁說道:“謝陛下?!边@才緩緩的起身。

兩人是規規矩矩的君臣對奏格局。

嘉靖說道:“昨日在殿上,朕觀你的文章不過是淺嘗輒止而已,朕想知道,朕想尊先王爲皇考,不知道可不可以?!?

張璁說道:“如何不可,興獻王乃陛下生父,養育之恩,天高地厚,如何稱不得皇考?。俊?

嘉靖說道:“楊大學士等人說不可,你以爲如何?。俊?

張璁說道:“陛下入京乃是繼太祖大統,非爲弘治皇帝大統。漢定陶王,宋濮王之例與今日情況都有差別。昔日兩人都是先養在宮中,先有父子名分。後有繼統之事。”

嘉靖的神色一動,說道:“好見識?!?

很多觀點都是立場不同衍生的。

比如現在,楊廷和一幫從弘治年間遺留下的大臣。他們對正德沒有什麼感情,但是對弘治皇帝卻是懷念無比。所以他們萬萬不想弘治皇帝絕嗣,在他們看來,嘉靖已經繼承了弘治一脈的皇位。就該爲弘治皇帝繼嗣。

但是嘉靖皇帝看來卻是另一回事。

好端端的父親,無憑無據的就變成了叔父,見到母親也不能叫母親,只能是叔母,簡直一點不通天理人情。

嘉靖萬萬不能接受。

很多事情本無對錯,只有立場。嘉靖要問這個,就是要確定張璁的立場。

“陛下過獎了?!睆堣f道。

嘉靖說道:“如今天下有何弊政,張卿有什麼告訴朕?”

嘉靖已經確定了張璁的立場,這一句話不過試探張璁,看看張璁的深淺。

張璁心中激動之極,他從束髮以來,就讀聖賢書,就期盼這樣一天。他說道:“臣謹奏對,科舉弊事最多。第一,文風空洞,留於空談。所取都是腐儒之輩?!?

張璁連續七次科舉失利,可以說畢生精力都花費在科舉之上了??婆e之中的諸多弊端,更是深惡痛絕。有切膚之痛。

但是嘉靖對張璁所說的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張璁繼續說道:“科舉之弊,最大的弊端,是以科舉爲朋黨,結黨營私。蠅營狗茍。每每登科的進士,不謝陛下,反而謝座師。開科取士,本爲陛下取才,如今名爲天子門生,實際上是閣老門生,衆臣以座師同年爲樞紐,縱橫朝野。獨霸朝綱---”

張璁還沒有說完,嘉靖就已經擊節叫好道:“好?!?

嘉靖不過是十四五歲而已。他雖然少年老成,但是對朝政並不是很瞭解,他只是知道楊廷和權力很大,但是並不知道楊廷和的權力是怎麼來的。

如今才知道,原來他們縱橫朝野的權勢是這樣來的,都是師徒同年爲紐帶糾結在一起的。

在嘉靖聽來,簡直有振聾發聵之感。

嘉靖說道:“多謝張卿爲朕解惑。不知道張卿可有解決之法?”

張璁一時間有些語塞,不知道該怎麼說啊。

很多事情提出問題容易,但是解決問題卻不大容易了。就如張璁提出的這個座師的問題。

他合理嗎?

非常不合理。

畢竟只不過是一場考試的主考官而已,從來沒有教授過一個字,就被尊爲老師,根本不合常理。根本就是一場交易。新進進士沒有門路,而這些主考官也需要爲自己的派系吸納新鮮血液。彼此之間互利互惠。

這種是陋習。但是恰恰被稱爲陋習的東西,是非常難以改正的。

張璁沉吟一會兒說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事由來已久。想要改正,非一時半刻可以,唯有下次掄才大典,嚴加管制便是了。”

張璁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不過,一時半會兒,也只能想到這些而已。

嘉靖心中有些失望,不過,他覺得今日收穫不少,即便張璁沒有給出答案,嘉靖記住這個問題,等將來詢問別人便是了。

嘉靖說道:“張卿還有嗎?”

張璁說道:“宦官當政,爲非作歹,禍害百姓?!?

張璁這麼多年來嗎,一直沉淪下僚,對很多事情,看到非常清楚。說道:“太監殘缺不全,無有子嗣,最爲貪財不過,橫徵暴斂,從來不體恤民力,天下百姓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張璁沒有發現,他說話的時候,身後不遠處,就一個宦官頭目,不是別人,正是黃錦。

黃錦不由對張璁多看了兩眼。

此刻黃錦還沒有身爲司禮監大太監的自覺,聽張璁的話,雖然覺得有一點反感,但卻沒有覺得是說自己。

嘉靖皺起了眉頭,對張璁所說的話,有些不舒服。

無他,嘉靖現在的權力,全部是由內廷支撐起來的。換句話說,嘉靖現在是所有太監的總頭目。

嘉靖心中先是不舒服,隨即又平復下來。暗道:“宮中奴婢們,鬧的太過分了,而且都是正德老人,正好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宮中?!?

“盡有如此之事?”嘉靖說話的語氣之中,多了幾分惱怒,說道:“等朕掌控朝野之後,定然要處置這些賤婢?!?

張璁說道:“太監最爲的惡政就是佔田,自古以來土地兼併都是動搖天下根基之事,但從臣看來,太監,勳貴,乃至達官顯宦,紛紛兼併土地,衛所土地紛紛被軍官所侵佔。先帝之時,流民四起做亂,正是因爲如此,此事不加以管制。等天下田畝兼併殆盡,富者有連畝之地,貧者無立錐之地?!?

這纔是張璁所說的最爲重要的事情。

其實張璁沒有將事情完全說出來,在北方圈佔土地最多的並不是別人,正是他眼前的皇帝,皇帝所站的土地。就是皇莊。

嘉靖並不瞭解土地兼併的重要性,不過聽張璁所說如此的嚴重。也變得嚴肅起來了,說道:“真的如此嗎?”

張璁說道:“越是京師附近,土地兼併越是嚴重,如今北京郊外,大部分都達官顯宦的莊子,很少有平民百姓。而百姓卻是我大明的根基。賦稅糧稅都從百姓而出。大明的賦稅已經捉襟見肘。楊大學士,有種種不是,但是有一點卻是做的非常好,就是清丈田畝,可惜楊大學士,有善始沒有善終。”

嘉靖皺皺眉頭,現在的他聽不得外人說楊廷和的好。不過現在正是要用張璁的時候。所以嘉靖也就忽略過這些。

此刻嘉靖有些不耐煩了,說道:“張卿何以教朕,該如何整頓朝綱?”

所謂整頓朝綱,不就是扳倒楊廷和。執掌朝廷大權。

張璁深吸一口氣,說道:“臣說的不就是整頓朝綱之法嗎?”

嘉靖皺起眉頭,暗道:“他在給朕裝傻嗎?”

張璁不敢讓嘉靖誤解,連忙說道:“陛下乃大明皇帝九五之尊,只需持正而行,無數不能?!?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霍林郭勒市| 中超| 临高县| 高台县| 贵南县| 青河县| 增城市| 乌审旗| 锡林郭勒盟| 美姑县| 仙游县| 宁化县| 孝感市| 斗六市| 九江县| 齐河县| 沾益县| 波密县| 长子县| 开封市| 平江县| 利津县| 扎兰屯市| 柳林县| 井冈山市| 绿春县| 娱乐| 太和县| 三台县| 靖边县| 高唐县| 锡林郭勒盟| 辉南县| 女性| 翁源县| 平遥县| 卓尼县| 纳雍县| 丰城市|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