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

朱厚煌已經在地方的框架理順了,這一點並不需要楊慎多費心,楊慎說道:“雍王府體制之外,便是軍制。殿下雖然有水陸兩軍,合起來約有萬人左右,但是軍制混亂之極,水軍全部都是許棟舊部,,一旦許棟有什麼不軌之心,水師不爲殿下所有,而陸軍之中,唯獨殿下千餘親衛有一戰之力,其餘的不過是一些民壯而已。而且有軍民不分之忌。”

軍制朱厚煌自然沒有忘記,說道:“軍制孤想用漢制,分爲雍王親衛,與各地縣兵。雍王親衛爲孤親掌。而各地縣兵爲縣尉所管。孤設縣尉,就是主管此事,孤免除百姓所有徭役,唯獨不免軍役。至於軍役如何執行,如何服役這一點還需要細細商討。大致來說,在縣兵之中服役兩年,除役爲民。每縣設武庫,縣尉掌之,並以每縣的丁口多少,設兵員多少,年年大校,從裡面挑出好苗子加入雍王親衛之中。凡是加入雍王親衛的,爲正兵,有品階俸祿。服役十年無功歸鄉,分在各地縣尉手下爲教官。如果有功,晉升爲軍官,按品階的不同,可服役年限不同。高階軍官終身服役。雍王親衛少而精。各地縣兵,年年訓練。爲後備兵員。遇戰,如果是小戰,則雍王親衛出征,因地域的不同。則徵調不同地域的縣兵。如果大戰,則以雍王親衛爲骨幹,以縣兵爲血肉,迅速組建一支大軍出來。如果是傾國之戰,則徵調曾經服役過的百姓。能做到每一個男人都上戰場。”

楊慎聽朱厚煌的樣子,不由的皺起了眉頭,在他感覺之中,這種制度是不折不扣的惡政,說道:“請殿下三思而後行。”

朱厚煌說道:“這不過是一個構想而已,到時候再說吧。”

楊慎忽然想起了什麼,暗道:“雍王殿下的意思,好像是我這個雍王相,即便是總理百官,但是軍中之事,殿下要自領之。”楊慎是一個聰明人,自然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楊慎本來沒有將一個小小的雍國相放在眼裡面,在他的眼裡,這還不如一個知州實惠,但是此刻忽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雍國是一個完善的國家,自己再將手伸到軍務上面,就有一點太過了。索性就不去多問,任朱厚煌說。

朱厚煌繼續說道:“至於水師,孤已經定做十艘大福船,這十艘大福船,將來都會是戰船,而水師也會一分爲二,一是戰船,而是商船隊。戰船將歸爲雍王親軍之下,孤將設海軍司主管之,而商船隊,將歸爲少府。許棟將爲海軍司主事,兼水師提督。戰船所用之水手,將從商船隊之中選出來,當然並不是商船隊不在管戰鬥之事了。商船隊作爲戰船隊的輔助,與後備。如果有傾國之戰,則商船與民船都在徵調之列。”說道這裡,朱厚煌一拍腦袋忽然想起來什麼,說道:“對了,還有市舶司,孤專門在殿下哪裡請旨。大陸至澎湖的商賈不禁,而各國來澎湖孤亦不盡,雍國子民航海,打漁非但不限制,還要大力支持。不過所有船隻都要記錄在案,如果有需要的時候徵調,不能無從下手。”

楊慎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他覺得朱厚煌安排的事情,未免太多了,同樣的一個縣,在大明治下,根本沒有這麼多事情。而在雍國這裡,事情實在太多了,即便是有三位主官,也未必能完全乾過來。楊慎說道:“這樣一來,是不是擾民過甚?”

“不,孤覺得不會擾民過甚,只不過是擾官過甚,孤雖然沒有定下來俸祿幾何,但是,絕對是大明俸祿的數倍,多拿錢,就要多做事情。有說明冤枉的嗎?”

楊慎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問道:“少府令讓誰負責?”

朱厚煌皺起眉頭了,少府令這個位置是相當重要的,直接管著朱厚煌的私房錢。這個人不能讓別人來選,只能朱厚煌自己來選定。朱厚煌想了一會兒,說道:“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雍王府之中,還有一些管事的,想讓他們管起來,至於讓誰掌總,等等再說吧。”

楊慎說道:“吳鳳儀,吳大人不正合適嗎?”

吳鳳儀是朱厚煌的舅舅,朱厚煌也十分信任,讓他做少府令,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位置,但是朱厚煌不想讓吳鳳儀擔任少府令,朱厚煌說道:“孤,對舅舅令有重任。就讓舅舅做他的老本行吧。”

吳鳳儀的老本行是什麼,是錦衣衛,楊慎再也忍不住了,說道:“殿下法令太苛責。非仁者所爲?廠衛橫行之禍,殿下亦知之,何以重蹈覆轍?”

朱厚煌知道廠衛這東西,引起了楊慎的本能反感,不過這耳目,他是說什麼也不會放棄的。王顧左右而言他,說道:“這就是請師傅出馬的緣故了。孤知道孤的想法太多,此處增一點,彼處就要少一點。其餘的稅制,刑罰,庶務上都需要師傅來調節了。”

楊慎都有一種想甩手不幹的衝動,但是想起父親在北京的艱難的處境,以及楊家危險的地步,長嘆一聲,說道:“臣請殿下御史大夫,統領各地縣丞,另立提刑司,總司法獄。”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只是現在還用不上御史大夫,請師傅暫時辛苦一陣子吧。等我雍國全有東雍之地的時候,再說御史大夫的事情吧。”

楊慎與朱厚煌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之後,立即開始了動作,澎湖縣幾乎不動,因爲澎湖已經走上正規了,一時半會不去管他也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雍王府六司,吳行之爲戶司主事,楊慎自兼工部主事,其他大大小小的缺額,楊慎全部寫信請人去了。

楊慎的關係網絡要比唐寅的厲害多了,唐寅的關係網絡之中,都是一些風流才子,根本吃不得苦,也不想爲這樣小吏,但是楊慎結交的人脈之中,固然有高登九重之輩,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之人。陸陸續續有人來東雍報到,楊慎管理政務的手段比唐寅厲害多了,方方面面都擺得平,特別是聽說楊慎是狀元之後,全島上下看楊慎的眼光都不一樣了,讓朱厚煌這個藩王都有一點吃醋了。

楊慎第一件政務,就射設立大員縣。雖然是一個附郭縣。以現在大員的人口,還是虛設,因爲楊慎能直接管理到這些人丁。不過隨著大員人口的增加,權力定然會一點點分到大員縣之中的。

楊慎所說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讓許棟帶著他的書信走了一趟福建,與福建江西交接的地方,發生了民亂,王守仁正在平亂,以王守仁之能,這小亂子,很快就能平定下來,不過大戰之後的俘虜,也是一個難辦的事情,有楊慎這一封書信之後,這些俘虜大概都能流放到東雍來。

不僅僅如此,他還給父親寫信,將從今之後的流放之地,全部設在臺灣,不管是犯了什麼事,只有是被判流放,都會發配到東雍來。

這樣一來,雖然每次流放的人口不多,當時卻是一條細水長流的道路。

朱厚煌見楊慎如此處理,心中不由的放下來了。暗道:“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我也該完成自己期待已久的計劃了。”他打開一副不知道看過多少遍的地圖,上面圈定著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別標誌漢,夷兩字,凡是寫漢的都是福建移民,而寫夷的都是當地土著。

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
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满洲里市| 那坡县| 安多县| 壤塘县| 凤翔县| 丰城市| 呼和浩特市| 平原县| 射阳县| 赤城县| 勐海县| 舒城县| 夏河县| 阳信县| 龙海市| 涿州市| 荥阳市| 龙川县| 合作市| 滨海县| 正宁县| 抚远县| 鹤壁市| 太康县| 兴仁县| 高碑店市| 吴川市| 囊谦县| 甘孜县| 古丈县| 商丘市| 衡山县| 铜鼓县| 南开区| 磐石市| 中方县| 桐庐县| 乌审旗| 满洲里市|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