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

鄭綏依舊想拖延一段時間,只是瘟疫不會拖延時間。

蔓延的瘟疫襲擊了清化城。

清化城是鄭綏的根本要地,清化城中出了問題,鄭綏的根基受損傷。不僅僅是鄭綏不允許,連同鄭綏身後的人也不允許。

鄭綏必須做出了抉擇。

鄭綏正式調任東雍,成爲東雍留守。

雖然鄭綏並不是孤身赴任,也帶了一幫人,但是東雍被朱厚煌經營了這麼長的時間,說不上滴水不漏,但也相差無幾。

而且朱厚煌的班底大部分在東雍。鄭綏一個人翻不出什麼大浪來。

王陽明成爲安南統領。

在雨季結束之前,雍軍也無法進行什麼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朱厚煌索性帶著鄭綏一併回東雍,以此來表明這自己對鄭綏的重視。而將安南的一切都留給王陽明。

王陽明做的很利落。

他幾乎帶著百餘名親衛,入主清化。好像他真正是正式接任一樣。對清化軍毫無猶豫的指使,好像清化軍是東雍的一部分,而不是安南部分。

王陽明清點了清化軍的家底,當然是大而化之,對之前的所有事務都當做看不見。王陽明只是想留一個底而已。

王陽明將主要經歷放在防疫之上。

不過,王陽明能做的的事情不多。因爲將東雍的醫療實力都放寧平城之中,除卻這些之外,王陽明能做到也不過隔離防治而已。

只是很多事情,說說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

安南政府基層行政能力甚至比不上大明,更比不上東雍的行政能力。王陽明也將清化軍管。只是王陽明空降下來,手下都是陌生人。這個時候王陽明顯示出能臣的實力。

即便是人生地不熟,但是王陽明已經將所有人都鎮住。將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實施下去。

平寧城中。

無數人不住的呻吟,無數無刻不在呻吟。

薛神醫與溫醫生正在一一看著所有病人,時不時的搖搖頭,讓人將一具具已經無藥可救的屍體帶走。

“薛前輩,現在的情況維持不了多久了。我們是不是---?”溫神醫說道。

整個寧平城之中已經是一座死城了。

在薛神醫一行人剛剛進寧平城的時候,還可以勉強維持。但是如今情況越來越糟糕了。大批大批的人開始死亡。城中的勞力本就不多,隨著疫情進一步擴散開來。這些人也紛紛病倒,甚至跟著薛神醫一併進城的大批雍軍士卒也紛紛病倒,乃至於跟隨他的學徒,也不能倖免。

真正做到了瘟疫面前人人平等。

只是瘟疫這樣的發展,讓他們根本什麼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每天將屍體給放棄,本來只是將屍體放在城牆邊的一角。

但是屍體越來越多,這一片空地幾乎都滿了。甚至屍體將城中幾乎所有的平地都站滿了。

溫醫生眼睜睜的看著,瘟疫發展的越來越猛烈,幾乎無法控制。

從死亡人數上,從每天百餘具,到現在的幾乎無法收拾。

藥材也不是太夠的。

大部分藥材都是被人都必須從城牆外面,用吊籃外面調進來。這樣的運輸量,根本是杯水車薪。不能解城中的燃眉之急。

而且溫醫生在醫術上雖然沒有沒有薛神醫好。但也不是庸手,將很多病人看的清清楚楚的,很多人都已經病入膏肓了,任何神藥都無濟於事了。

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了。

城中的人紛紛死去,幾乎無法挽回了。溫醫生的幾個弟子也死在城中的瘟疫之中。所以溫醫生泄氣了。不再追求什麼醫者父母心,而是一心想將自己的弟子救出來。

薛神醫比溫醫生更清楚城中的情況怎麼樣。只是薛神醫知道歸知道,但是他放不下了。他現在所做的嗎,都是出自自己的本性。

薛神醫也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醫者父母心,卻是薛神醫真入心了。所以但凡城中有一個人有辦法醫治。薛神醫絕對不能放棄。

薛神醫長嘆一聲,說道:“有這些人在,我們怎麼能放棄啊?”

溫醫生說道:“前輩,他們都已經無藥可救了。”

“不試試怎麼知道無藥可救?”薛神醫說道。

溫醫生向後面一使眼神。

兩個士卒一把將薛神醫給夾住了。

薛神醫大驚失色,說道:“你們要幹什麼?”

“奉殿下之命,讓薛神醫出城。”

朱厚煌將薛神醫看東雍的國寶,怎麼會讓薛神醫受到受傷?早已下下了命令,如果城中情況不對,就一定將薛神醫帶出城。

薛神醫裡面明白了。長嘆一口氣,他束手就擒了。不再管別的。

一個個人從吊籃中爆出,然後吊籃就提了上去,回去接另一幫人出來,好一陣子,薛神醫就下來了。

“這城該怎麼辦是好?”一個百戶長說道。

溫醫生說道:“封了吧。”

薛神醫張張口,最後閉上了嘴。

怎麼辦?繼續醫治城中之人,且不說城中之人到底能不能救下來,單單隻說一點,同樣分量的藥材,用來救外面的人,可以救城中的人要多的多嗎?

有時候人命就與一些物資劃上等號。只能用如此冰冷的邏輯來衡量這一切。

“薛神醫,您出來,王大人吩咐,您出來就立即去清化。”

薛神醫回過頭,深深的看了一眼寧平城,說道:“走吧。”

薛神醫剛剛上象背閣樓之中,他就昏昏沉沉的睡過去。他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好好的休息了。在寧平城中,幾乎看不完的病人,煮不完的湯藥,勞累的幾乎要透支所有體力。

此刻稍稍有一點休息的空當,他們都紛紛睡著了。

只是他們沒有看道,在他們走遠之後,大隊人馬從城外上了城牆,在城中放火。

火頭從四面升起,向中央蔓延,一陣風吹來,就滿城大火。

這是王陽明的命令。

雖然殘酷,卻是逼不得已的手段。

不然寧平就是一處瘟疫發源地,要救治裡面的百姓消耗實在太大了,而且寧平城中剩下的人大多是依附莫氏。

所以必須清理乾淨。

最好清理方式,就是一場大火。只是這些情況,要避開薛神醫,否則以薛神醫的爲人,絕對不能忍受這樣的殘忍的辦法。

薛神醫一到清化,立即投入緊張的醫治之中。

由於之前,朱厚煌與王陽明的重重的佈置,一層層的防護,清化城中的瘟疫,還在控制之中,由薛神醫爲首的一行人醫治,立即得到控制。

有這些人的幫助,王陽明在清化的威信也慢慢的升起來了。

王陽明又在清化處置了一些不聽話的人,拉攏清化的世家,比如鄭氏與阮氏,王陽明又在朱厚煌不知道情況之下,爲朱厚煌安排了三門親事,讓朱厚煌分別在鄭氏與阮氏與黎氏之中選出一名美人充實後宮。

就是爲讓朱厚煌與安南大族有親密的關係,聯姻是最好的辦法。

甚至王陽明這個例子一出來,立即有很多人都過來,想要將自己美人送進朱厚煌的後宮之中。王陽明反而拿捏起來了。

王陽明一邊鐵面無情,整治清化軍。清化軍因爲瘟疫所發生的亂象都被王陽明一一撥亂反正,另一面,王陽明又長袖善舞,將清化的功勳世家,不管是虛情,還是假意,都想方設法拉攏過來。

特別是阮公,王陽明與這爲在清化集團之中有特殊地位的老者,有了忘年之交。

雖然有很多事情,都是虛與委蛇。但是看上去一團和氣,好像彼此之間什麼隔閡也沒有一樣。

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八章 練兵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
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八章 練兵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海晏县| 大冶市| 西乡县| 丰顺县| 新沂市| 赤城县| 来宾市| 临清市| 弥勒县| 涞水县| 荣昌县| 临海市| 安多县| 黎城县| 宜良县| 正蓝旗| 田林县| 通道| 晋中市| 雅安市| 成安县| 淅川县| 西安市| 鄂温| 西贡区| 同江市| 鸡东县| 北宁市| 衢州市| 辽宁省| 黑河市| 育儿| 巴楚县| 玛纳斯县| 铁岭县| 正安县| 自治县| 广水市| 安远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