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

地面微微震動,大象跑了一個來回,又一批雍軍來到了。

這一次領頭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李良欽。

李良欽根本沒有在俞大猷身邊停留,指揮大象繞過雙方的戰陣。直接來到莫登庸身後,也是兩千多人跳下大象。

李良欽大喝一聲,也不整隊,說道:“衝。”他手中長槍一揮徑直衝了過去。

李良欽雖然不整隊,但是跟著李良欽過來,大多是朱厚煌的親衛。

朱厚煌的親衛都是老卒,甚至比刀鋒營訓練的時間還長,他們大多經歷過李良欽當教頭的日子。彼此之間的配合默契之極。不用許多言語,他們自然跟著在李良欽身後排列出一道標準的陣型來。

見李良欽衝過來。

莫登庸立即知道完了。

騎兵爲什麼厲害,其實騎兵衝陣的能力也就那樣。面對重裝步兵,根本不行。但是騎兵速度快有選擇戰場的能力。

此刻李良欽選擇的戰場,與俞大猷前後夾擊。讓莫登庸根本無從招架。

且不說莫登庸軍隊訓練,在混戰之中,前陣轉後陣,這樣高難度的動作,能不能完成。單單說莫登庸士氣幾乎降到了低谷,面對前後夾擊,還沒有打,士氣先崩潰了。

“大王,快走。”親衛簇擁著莫登庸,騎上戰馬,避開李良欽的向後面跑去。

隨著莫登庸的離開,斷後的莫軍,瞬間崩潰了。

俞大猷見前面的敵人瞬間崩潰,頓時大喜過望,他雖然有些累,感覺他麾下的士卒力量也用的七七八八了。

但是這個時候不是珍惜體力的時候。

大勝就在眼前。

俞大猷說道:“兄弟們,我們日日苦練,就爲今天,只有今日大勝,田宅土地,應有盡有,跟著我殺。”

朱厚煌依然保留軍功授田的制度,雖然很多地方的天地不過是荒地,但是卻阻擋不了士卒們對田地的熱愛。

中國從骨子裡就是農耕民族。一提起土地就有十二分的興奮。

俞大猷身邊的士卒,都熱血衝頭,精神大震,恨不得將今後幾十年的力氣都透支出來。他們趕著敗兵銜尾追殺。如同趕羊一樣,越是追趕,這莫軍敗卒逃的也就越快,不過片刻之間,俞大猷與李良欽就會師了。

俞大猷徑直說道:“師傅,跟著殺。”

兩股雍軍合流,李良欽與俞大猷衝殺在最前方,李良欽說道:“殿下在後面率領大軍趕來,要不然等等吧。”

李良欽看得出來,真正能戰的也就剛剛趕過來的士卒。而俞大猷這邊全部臉色潮紅,一動就渾身大汗冒出,好像是洗澡一樣。

李良欽看得出來,連俞大猷在一起,他們的體力都到了極限了。

莫軍有數萬之多,而雍軍生力軍只有兩三千人,如此懸殊太大,而且朱厚煌就在後面,何不等一等。

但是俞大猷卻知道片刻都等不得。

他一摸出了莫軍的實力。士氣衰落的無以加復。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時候,此刻衝過去,不需要打,嚇都可以將對方給嚇怕下來。

但是他也試出來。莫登庸不算是庸將,萬一給他一點喘息之機,他將軍隊再次組織起來,剛剛莫登庸收攏潰兵的手段,讓俞大猷感覺驚豔無比,所以他寧可高看莫登庸一眼,絕對不給莫登庸半點機會。

俞大猷也不多解釋,直接對李良欽說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師傅在戰場上聽我的就行。”

李良欽知道他這個弟子,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天分。

如今論武功,李良欽自信能勝過弟子一頭,畢竟他年紀尚輕,身體還沒有完全長成。但是在兵法之上,他根本不是俞大猷的對手。

畢竟他只是一個武夫,而俞大猷卻是一個將軍。

所以,他決定要聽俞大猷。

兩人根本沒有整合軍隊,趁機追殺過去。

莫軍早已跑散,漫天遍野,哪裡都是。而俞大猷咬緊牙關,對跑到兩邊的人不聞不顧,唯獨對當道而逃。窮追不捨,看上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很快,兩人就追上莫軍大隊人馬。

不過,有人比雍軍更早過來,就是剛剛逃跑的莫登庸。

莫登庸正在指揮軍隊列陣。

但是俞大猷一行人追得太快了,雖然只有三千多人,對著正從行軍隊形轉化爲對戰陣型的莫軍就是一陣猛衝。

莫登庸什麼也沒有來得及做,只能任大軍崩潰。

其實莫登庸對軍隊管控如此無力,固然有寧平瘟疫的原因,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莫登庸一度在升龍大敗,逃回海陽,這樣一敗,讓莫登庸丟失了太多的軍隊,這些軍隊爲鄭懷興所得。當莫登庸打敗鄭懷興之後,再次將這些軍隊收到麾下。

這些軍隊在鄭懷興麾下的時候,被反覆清洗過,莫氏骨幹全部被打壓了。而莫登庸再次崛起,不得不將海陽軍中的親信派往各軍。這樣一來,雖然都爲莫氏軍隊,內部其實也不和,而且矛盾非小。

如果讓時間消磨,過上一年兩年,莫氏也就將這些軍隊給消化了。但是他恰恰沒有這個時間,如果他打仗得勝還好,但是他這一敗,將這些矛盾全部暴漏出來。

纔有如此的脆敗。以至於無法挽回。

整個莫軍就好像是雪崩一樣。被數千人硬生生的衝散。

莫登庸也不是每想辦法,他每次想糾集兵力對抗追兵的時候,還沒有做好,就被俞大猷與李良欽殺了過來。硬生生打散,一時間莫登庸也息了這個心思,只等逃到南定去,在做計較。

這一戰俞大猷與李良欽大顯神威,不知道殺了多人,總之一身甲冑就好像是在血水之中清洗過一樣。

不過漸漸的俞大猷與李良欽也殺不下去了。

畢竟即便高手,也是人不是神。

李良欽感覺自己渾身上下好像灌了鉛一樣,硬邦邦的如同鐵塊,一樣,一擡手一投足,都艱難無比。

俞大猷喘這粗氣說道:“師傅,收兵吧。”

俞大猷也堅持不住了,不僅僅是堅持不住,也有一點後怕。爲什麼?因爲俞大猷身邊只有一千多人了,剩下的士卒大多都跑掉隊了。

俞大猷不知道他衝破了多少層軍陣,但是少說有數萬潰兵就在周圍,一旦他們殺一個回馬槍,單單憑藉俞大猷手中的兵力如何能抵擋的住啊。

不過,這個時候,朱厚煌也上來了。

朱厚煌來的比俞大猷與李良欽相信的快。

大象往返第三次的時候,就已經走的很慢了,與人步行相差不多,畢竟這是大象,不是卡車。連續的狂奔,大象也承受不住。

朱厚煌帶來的士卒並不多,不過一萬多一點,這已經是將雍軍大營之中,能夠戰鬥的士卒全部都帶過來。

當朱厚煌看見莫軍的慘狀的時候,他首先是後怕。

是的後怕。

朱厚煌一直在猶豫是不是撤軍。只是因爲不服輸的心思,硬頂著不撤。但是他萬萬忘記了陣前撤軍,是多麼高難度的行爲。

如果現在撤軍的是雍軍。莫軍給他來這麼一手,朱厚煌也不敢肯定,自己會是一個什麼摸樣。

一想到這,朱厚煌背後就一陣一陣冷汗直冒。

不過,有這一萬大軍,壓制,早已失去組織的莫軍根本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全部老老實實當了俘虜。

等朱厚煌接應俞大猷一行的時候,天色已經偏西,一整天就要過去了。這一場大勝,幾乎決定了安南的歸屬。朱厚煌絕對肯定,莫登庸再也找不出來十萬大軍。

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
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菏泽市| 山东| 东辽县| 祁连县| 西林县| 定南县| 乐都县| 新昌县| 隆安县| 康保县| 中方县| 伊吾县| 安福县| 玉林市| 冕宁县| 尼勒克县| 灵台县| 山东省| 土默特左旗| 马关县| 密云县| 青浦区| 大竹县| 即墨市| 芦溪县| 铅山县| 梧州市| 镇平县| 华容县| 三门峡市| 湘阴县| 四平市| 广平县| 张掖市| 民权县| 曲沃县| 洮南市| 剑河县| 漾濞|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