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

不管退與不退,都要有所決斷。

什麼樣的決定都比並不做決定的好。

朱厚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吳明”

“臣在。”吳明朗聲說道。

“立即開始安營紮寨。以升龍城南依次列營。”朱厚煌說。

吳明說道:“是。”

不管紅河以北到底有什麼情況。朱厚煌到底是要進要退,都要先紮下腳跟。先立於不敗之地,進退之間纔有餘地。

本來,這個任務朱厚煌要交給俞大猷的。

不過現在情況有變,朱厚煌對俞大猷另有重要。

“俞大猷。”朱厚煌說道。

“臣在。”俞大猷說道。

朱厚煌說道:“雍軍全部交到你手中。你務必看住升龍,不能讓莫登庸有絲毫異動。”

俞大猷說道:“臣遵命,請殿下放心,有臣在。升龍萬萬不敢有異動。”

朱厚煌說道:“好。傳令給劉老刀,讓他不管用什麼辦法。立即讓水師派船度過白藤江,十日,不,五日之內,孤要看見紅河之上的水師。”

“是。”立即有侍衛出去,出去傳令了。

這一場戰事到底會如何?朱厚煌已經沒底了,不過,他做了最穩妥的安排。水師封鎖紅河,大軍站穩腳跟。

朱厚煌對諸將所道:“今明兩日,還請諸位精誠合作,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先穩定局面爲先。”他又猶豫了一會兒。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大軍無主,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朱厚煌隨即又說道:“這兩日以俞大猷爲主。”

這一舉確定俞大猷的在雍軍之中的地位。

“殿下,大軍在此,殿下不可輕出啊。”俞大猷第一個來勸諫。

他們如果聽不出朱厚煌的言外之意,那麼他們都是傻子了。朱厚煌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才,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沒有一個是傻子。

俞大猷這麼一說,衆將也餓紛紛前出,想要勸諫一二。卻見朱厚煌一揮手,說道:“孤以已決。”

朱厚煌說道:“孤要去見王師。”

是的。

朱厚煌已決想清楚了。

雖然十萬大軍,就在百里之外。但是這並不是朱厚煌面對最大的危機。

朱厚煌最大的危機,是大明的動向。

如果大明真的出兵的話,那麼這十萬大軍就是先鋒。而且大明與東雍之間的戰鬥,安南不過是邊邊角角。

真正的勝負在海上,在東雍。

但是東雍現在有什麼?

東雍現在只有兩營兵力。不過一萬多人而已,水師也不過是琉球水師而已。琉球水師一部,琉球水師不過是用來維持日本航線而已。而且在東雍水師本隊受到損失之後,琉球水師精銳也被抽調了不少。

且不說,琉球水師戰鬥力比之當初已經有所下滑了。

即便是沒有下滑,琉球水師的實力也比不過福建水師與浙江水師,廣東水師之和。甚至單獨對陣福建水師,也不是對手。

失去了安南,東雍不過元氣大傷而已。但是如果失去了東雍本島,東雍根本堅持不住。

朱厚煌頂天了也不過能當一個安南王而已。

沒有東雍本島,沒有嫡系支撐,朱厚煌不得不與安南本土勢力合作。恐怕有生之年,朱厚煌根本被侷限於安南。

朱厚煌萬萬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但是如果事情還沒有確定之前,就大舉退出安南,放棄安南戰場,將安南的戰場拱手讓人,也讓朱厚煌萬萬接受不了。

所以,探明大明的虛實。就是朱厚煌首先要做的。

而現在朱厚煌對吳鳳儀麾下的消息,也無法完全相信,但是要確定這個消息的話。朱厚煌又沒有時間。

所以朱厚煌需要一個判斷。

當他無法判斷的時候,就需要一個代他判斷,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王陽明。

朱厚煌不得不承認,對大明的瞭解。王陽明在自己之上。

朱厚煌對朝廷的瞭解,完全是站在正德一方看,所以對大明朝廷的判斷,自然有一些偏頗,現在正德的勢力被連根拔起。

朱厚煌熟悉的人,都已經都被一個個送上刑場。他對朝政的走勢失去了所有的判斷。不過,他相信王陽明,有能力對朝廷做出判斷。

朱厚煌安排好軍中事務,立即率領數百親衛,離開了大營向南而去。

王陽明就在南方不遠的南定城中。

升龍以南的所有地界,都不戰而降。但是不戰而降,不代表就已經這些版圖都已經被有效控制了。

所以王陽明就在大軍之後,安撫官員,收攏民心。

朱厚煌想要快速的找到王陽明。就必須去南定。

朱厚煌趕得非常急,幾乎是快馬加鞭,日夜不停。不過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朱厚煌到了南定。

“殿下。您怎麼來了?”王陽明見到朱厚煌忽然出現在這裡,不由的大吃一驚。失聲問道。

朱厚煌渾身疲憊之極,一身大汗幹了又溼,溼了又幹。身上充滿了好像是沙子一樣的鹽晶。

“王師。”朱厚煌剛剛說出兩個字,就覺得的是身上沉重之極,重重的坐在椅子之上,說道:“王師,大明出兵了。”

王陽明皺起眉頭,說道:“朝廷出兵了?”

朱厚煌拎起一壺茶水,一口氣就灌進去,一揮手,自有人這在這裡將情況詳細講解給王陽明聽。

王陽明聽完皺起眉頭。

朱厚煌說道:“王師,現在朝廷動向如何?還請王師指教。”

王陽明沉吟了一會兒。

朱厚煌心中焦急,只能拼命喝水。用來平息自己心中的焦急之極。好像是等高考成績一樣。

王陽明想了好一陣子,也沒有參悟到其中奧妙。

以王陽明對大明朝廷的瞭解,不要說出兵十萬,就算是出兵一萬。也必須鬧得沸沸揚揚。哪裡有悄無聲息,就有出兵十萬大舉南下。

而且,朱厚煌所猜想吳鳳儀在大明所有的眼線都是叛變,或者被北京方面連根拔起,傳出來的都是假消息。

但是王陽明隨即又否定了。

吳鳳儀與朱厚煌根本就是關心則亂。因爲大明錦衣衛東廠西廠根本沒有這個實力。

且不說,正德一去,錦衣衛東廠西廠都是正德把持的要地。

隨著嘉靖的繼位,都處於大清洗之中。

這種清洗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所以這一年半載,錦衣衛的實力根本沒有恢復過來。

這樣難度的行動,大明朝廷現在根本完成不了。

朱厚煌主要是諜戰片看多了,無意將對手的情報實力看的太高。而吳鳳儀則是當局者迷,因爲他負責情報結構,被朱厚煌要求高了。他的壓力大,一時間沒有想出來。

大明這個時代,因爲消息傳遞非常慢。很多後世看的什麼潛伏什麼滲透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太高看情報戰在這個時代的作用。

但是這樣一來,王陽明心中更是謎團難解。

北京萬萬沒有一點風聲。但是廣西卻已經出兵了。這裡面到底藏著什麼玄機?

王陽明說道:“臣雖然不知道朝廷到底有什麼問題?但是臣覺得京師的情報應該沒有錯誤,不過如此一來,此時出動的兵馬,應該是廣西本部的兵馬。”

這一點判斷是從北京沒有動靜來判斷的。

如果要兩省聯合出兵的話,北京方面也一定要派出欽差,總督數省。而沒有這個官職,說明這一次出兵最多不過一省之力而已。

總督一職在清代才成爲常職。在大明現在還不是,大明的總督都是因事而設,每一個這樣的總督設立,都是大事,絕對不會打聽不到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章 不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章 傷寒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七章禮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章 不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章 傷寒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七章禮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沾益县| 德兴市| 无锡市| 策勒县| 澄迈县| 华坪县| 修水县| 天津市| 右玉县| 柯坪县| 锡林郭勒盟| 固原市| 濮阳市| 林周县| 通山县| 无为县| 周口市| 达日县| 清水河县| 昭觉县| 黄骅市| 金湖县| 安徽省| 遂宁市| 大渡口区| 互助| 滕州市| 松滋市| 长垣县| 新蔡县| 开远市| 南华县| 福州市| 广昌县| 阳原县| 宣威市| 莆田市| 庆城县| 瓮安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