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

不管怎麼說小皇帝都是一個敏感人物,必須監控起來。

李良欽接到了朱厚煌的眼神,立即明白。他派出幾名侍衛走了過去,替換了小皇帝身邊的侍衛。

軍法處的人,將無時無刻的不監視著小皇帝。

朱厚煌接受安南的投降之後,有大量的事情要他處理,受降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首先朱厚煌住進了安南皇宮,雖然沒有住在正殿,而是在距離宮門比較近的地方,選了一個地方,衝做臨時的辦公地點。

剩下的事情已經繁忙的多,比如收降莫軍的士卒,讓徵召的民夫全部回家,並且修整城牆,肅清奸細,驚城外的軍隊全部進駐升龍城,還有徵召的民夫,可以發還回家了,林林總總的事務,那是相當之多。

不過,這些瑣碎雜務。朱厚煌向來不大管的。朱厚煌都託付給王陽明。

但是這並不是說朱厚煌就沒有事情了,朱厚煌有兩件重量級大事,第一就是安撫民心。

這個民心既是升龍城百姓之心,也是安南朝廷上下的百官之心。

不管怎麼說,戰爭都已經結束了。朱厚煌必須儘快安撫升龍的民心,讓安南儘快恢復過來,走到正軌上去,畢竟對朱厚煌來說,他可不願意,要一個一直安定不下來,還必須往裡面賠錢才能維持統治的安南,這樣的安南對東雍來說,不僅僅是無益,而且是有害的。

但是朱厚煌安撫民心的結果,並不樂觀。

只需安南的達官貴人,很容易安撫,似乎讓他們官復原職,就可以了。但是朱厚煌對他們滿面春風的笑容之後,就幾分真心就不知道了,或許他們都是真心的,誰讓他們做官,他們都會忠於誰,他們的忠誠始終在這個官位上面。對於東雍,沒有半點忠誠。

而且朱厚煌還隱約感受到一種敵意。

安南上層人物,將這股敵意壓制下來,朱厚煌感覺是隱隱約約的,但是下面的百姓,卻將這種敵意暴漏無疑。可以說是道路以目。

朱厚煌慶幸自己已經決定扶持一個黎氏傀儡。不得不說,如果他要廢掉黎氏的位置,安南恐怕瞬間煙塵四起。

民心的問題,不是一日兩日可以解決的。朱厚煌這隻能放一放了,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安南有兩個皇帝,一個在清化,一個在升龍,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所以這兩個皇帝必須有一個去位。按理來說,應該是清化皇帝。畢竟他是勝利者。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升龍這個小皇帝是黎氏主脈,而清化那個小皇帝是黎氏旁支。在血緣上應該是升龍小皇帝。所以安南還沒有塵埃落定,安南雙皇之爭,就如火如荼了。

清化一系的將領強烈要求,廢除升龍這位小皇帝。但是朱厚煌不大敏銳的政治敏感,讓他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朱厚煌立即將王陽明請過來,詢問王陽明的意見。

王陽明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殿下,我們在安南的根基太淺薄了,一定要分化安南。”

朱厚煌說道:“王師,孤明白了。”

朱厚煌終於明白了。他爲什麼會猶豫。因爲清化一系的將領官員,他們太理所當然了。他覺得清化皇帝上位,升龍這位小皇帝去位,是板上釘釘的問題。似乎沒有徵求過朱厚煌的意見。怎麼說,朱厚煌一言九鼎慣了,特別是在東雍以來,更是沒有人敢這樣對朱厚煌。朱厚煌感到很不舒服。

但是被王陽明這麼一點,朱厚煌立即明白了,就是清化一系的勢力太大了,讓朱厚煌感受到壓力。

朱厚煌在安南的根基太淺。打下來容易,但是整合安南卻是不容易。而且朱厚煌不可能將東雍主要精力放在安南。現在清化一系就有一點飄了,當東雍主力離開安南之後。安南將是一個什麼樣子。朱厚煌一想起來就頭大。所以打壓清化一系要提上日程。

所以安南的皇帝一定不能是清化那一位,而是升龍這一位。雖然升龍這位皇帝是莫登庸推上位的,但是因爲他的血緣關係。他有很多支持著,再加上莫登庸殘餘勢力的擁戴。立即就有一個派系出現,即便不能與清化一系相抗衡,但是最少不會清化一系擴張太快。讓他們有一個敵人。

王陽明看朱厚煌一點就透,心中也有幾分欣慰。王陽明對朱厚煌的所做所爲看在眼裡,這爲殿下什麼都好,就是未免有點太天真了一些。但是現在也悟出來一些權謀之道了。也算是有長進了。

他們兩個定下來安南皇帝的事情,下一件事情,就是關於沈希儀的。

“殿下,沈希儀現在已經囊考了江北府縣,將這些地方都分給了各大土司,小的一縣,大的數縣,而關隘要緊的地方,都是準備設立衛所。看情況是準備將江北全部給吞下去。”王陽明說道。

“吞下去,就吞下去吧,孤還能有什麼辦法?”朱厚煌說道:“有多少分力氣,就吃多少東西,現在孤的雍軍是打不了仗了。”

雍軍擔負了與莫軍對決的主要任務,所有傷亡也不小,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了。死在安南的雍軍士卒少說在一兩萬之多,東雍纔多少戶口了。這麼大的傷亡放在東雍一地,可以算得上窮兵黷武了。不僅僅是雍軍承受不住,就攔東雍也承受不住了。

該休兵了,否則就會傷了東雍的根基。

朱厚煌說道:“孤準備,分出一支紅河水師,控制好紅河,至於北岸,就由他去吧。”

王陽明說道:“殿下英明。”

朱厚煌說道:“謝王師誇獎,孤不過是知道,自己能做多少而已。”

“現在城中還有一些隱患,最大的隱患,是莫軍,現在莫軍連帶傷病還有五萬之衆。這些人該怎麼處理,還請殿下出個章程?”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說道:“王師,如何看?”

“此事本來就成法,就看殿下想怎麼選了?”王陽明說道:“要麼如江西寧王舊部的成例。”

朱厚煌心中一動,寧王亂兵流放東雍,這一批人奠定了朱厚煌堅實的基礎,一想起了朱厚煌自然想起要建立的新都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將這些全部流放到星城去,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但是朱厚煌又有一點猶疑,星城將是很長一段時間東雍的都城。而這些莫軍是莫登庸的鐵桿,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雍軍手中,將這樣的人放在東雍根基之地上,是不是有一點不大合適。

他們與寧王亂兵不同。不管怎麼說寧王都宗室,而朱厚煌也是宗室,他們之間的隔閡其實並不深,而且寧王之亂平定很快,人死的雖然不少,但也不多,遠遠沒有雍軍在安南所造成的殺戮多。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南自外於中國,就由不得朱厚煌對安南百姓也另眼想看。

不過,他仍舊想將這些遷移出去,無他,現在安南並不是朱厚煌直接管轄的地帶,朱厚煌想從安南獲得利益,必須在安南朝廷上走上一著,將來安南叛出東雍體系,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但是隻要遷徙出的百姓,在東雍開拓土地,就算是落袋爲安了。

“不過,這樣一來卻,有一個問題。”王陽明看出了朱厚煌的意動,繼續說道。、

朱厚煌說道:“哦,卻不知道有什麼問題?”朱厚煌覺得這個成法很好,增加了朱厚煌的實力,卻不知道問題在什麼的地方?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普安县| 青海省| 锡林浩特市| 祁阳县| 绵阳市| 平湖市| 斗六市| 伽师县| 万山特区| 凤庆县| 永宁县| 巴林右旗| 青川县| 长子县| 鄂托克前旗| 博白县| 德庆县| 昌宁县| 若羌县| 牟定县| 凯里市| 迭部县| 浪卡子县| 宝兴县| 苏尼特右旗| 五河县| 高邑县| 营山县| 伊宁县| 鹤壁市| 济南市| 泰兴市| 天津市| 札达县| 陇南市| 临潭县| 广宁县| 凤凰县| 镇巴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