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

雖然朱厚煌已經下決心與佛郎機戰鬥到底。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朱厚煌一個人說了算的。即便是東雍的基業是朱厚煌一手開創的,朱厚煌也必須得到一個人點頭,才能推行如此大事,這個人就是王陽明。

不管是朱厚煌對東雍未來的分工,還是王陽明本身的名望與權威,都讓朱厚煌不得不尊重王陽明。

所以不想開戰的人也紛紛寫信給王陽明。

比如說許鬆。

即便朱厚煌所說的千好萬好,但是許鬆看來,並不需要這麼冒險,只需按部就班的修養數年,然後挾大勢而來,對一座小小的馬六甲城,豈不是輕而易舉。

雖然前日一戰,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水師有傷筋折骨之像,但是並不是沒有意義的,正好想法許鬆看來,意義重大,最少是攻守易勢。

之前東雍連保全澎湖,也有岌岌可危之態,但是現在卻陳兵馬六甲。這已經是重大意義了,不過飯要一口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辦。

許鬆衷心希望,王陽明能過來勸阻朱厚煌。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王陽明乘船從東雍而來。

這一段時間之內,所有船匠都加班加點的修補船隻,將所有船隻未必能修復到最好的狀態的,但卻也到了他們能做的最好情況。

在王陽明來之前,俞大猷就已經來了。

俞大猷並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將刀鋒營帶過來,與此同時,聚集在古晉的陸軍兵力已經到了一萬之上。

這一萬士卒,對這些南洋小國來說,已經是足以滅國的力量。

俞大猷二話不說,就求見朱厚煌。

俞大猷並不是王陽明,他決計不敢違背朱厚煌的意思。即便他未必覺得朱厚煌的決定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朱厚煌下了決定之後,就不敢違逆。

俞大猷對朱厚煌說道:“殿下,既然決定將佛郎機人趕出南洋,那麼殿下何不向陛下稟報,臣聽聞滿刺加國王,還在京師,殿下爲滿刺加國復國,陛下豈能不助殿下一臂之力?”

朱厚煌現在最缺少什麼,海戰的船隻。在俞大猷看來,朱厚煌只需向陛下求援,別的不說,福建水師,廣東水師絕對能派過一些。

不要看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與佛郎機人的艦隊相比,船有些小了,但是數量足夠啊,從浙江到廣西十幾個衛所,整個南方三桅船最少能湊出來上百艘,這一次馬六甲之戰,已經證明,這些三桅船或許不是佛郎機船的對手,但是裝上足夠多的火炮,還是可以一戰的。

而且明代水師的實力這個時候,還是可以。最少,正德與嘉靖前期,佛郎機人在東南沿海一系列騷擾活動,不都是被打出去了。

之所以後來局面崩壞,不可收拾,是因爲很多世家大族覺得,與佛郎機做生意獲利更多,他們改弦易轍,纔有了倭亂的局面。

當然了也有水師力量下滑曲線已經降低到足夠低的緣故。

反正大明朝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用一個曲線來表示,從太祖成祖是高高在上,仁宣之後,急轉直下,轉折點就是土木堡之變。

再然後每況愈下,在正德這裡稍稍振作了一下,以後就慣性的衰落,衰落多了,反彈一二,然後重蹈覆轍,最後消亡。

藉助大明水師之力,抗衡馬六甲,對馬六甲就容易多了。

但是朱厚煌有些猶豫,找遁詞道:“與佛郎機人之戰,迫在眉睫,派人上書陛下,等沿海水師征伐,非數個月不可,是遠水不及近火?!?

俞大猷還想說什麼,這個時候,王陽明來了。

朱厚煌立即去迎接王陽明瞭,

俞大猷立即明白,朱厚煌比喜歡大明的力量插手南洋之間,只是其中到底是因爲什麼,就不知道了。

俞大猷也安安分分的閉上了嘴。只是暗暗問了王陽明,王陽明沒有給他解釋。

朱厚煌見了王陽明,王陽明並不是一個人來的,王陽明帶著很多船隻到了古晉,還有大批的補給,糧食,古晉還能補充一二,但是炮彈,火藥,甲冑,刀兵,乃至於士卒,都不是古晉能夠補給的。

這一次,王陽明動用的不是別的就是少府的船隊。

本來這一支船隊,就是用來與佛郎機人貿易時用的,在朱厚煌的預計之下,動用與佛郎機人的貿易即將中斷。

所以這些船隻都徵做軍用了。

朱厚煌一見王陽明,就說道:“弟子見過王師,還勞王師來此,弟子實在是罪過。”

王陽明說道:“殿下已經決定了嗎?”

朱厚煌說道:“弟子已經決定了?!?

“好吧?!蓖蹶柮髡f道:“既然如此,臣就在古晉坐鎮,所有的物資轉運,殿下都可以放心?!?

朱厚煌有些不明白,在他想來王陽明一定會來勸阻自己。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王陽明居然只說了一句,就不再說了。

朱厚煌說道:“王師,不勸弟子嗎?”

“有些人可以勸,有些人不用去勸,殿下覺得自己是那一類人?”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好像成功的人都有一些特質。朱厚煌執掌東雍大權這麼長時間。早已做出決定無人能反駁。此刻他下定決心,要與佛郎機戰鬥到底。平常的人誰都勸不過來。

王陽明本來來的時候,還想勸勸朱厚煌。但一見朱厚煌就知道勸也無用。就不說廢話了。

“謝過王師?!?

王陽明說道:“殿下稱我一句師傅,我只能對殿下多說兩句,殿下隻身渡海,有今日之成就,自然是人中之龍,只是殿下畢竟是我大明親王,不可心中不軌之念,殿下心正,則永鎮南海,天下人才,歸之如流水,自然能成大事,若心不正,則縱然有雄兵在手,當真能有一卒向北?須知此時並不是開國之時,滿朝上下也不是方孝孺。”

朱厚煌聽了這一句話,心中一震,臉上卻不動聲色,說道:“王師此言重了,孤是那種狼子野心之輩嗎?孤可以當著王師的面,向天發誓,孤對皇位絕無非分之心,只願子子孫孫的世鎮南洋。”

作爲一個穿越者,又是皇室成員,再加上皇帝無子,難道沒有想過繼承大統嗎?當然想過。但是人的能力是隨著閱歷而不斷的加深,朱厚煌在北京的時候,他自己反思自己就太幼稚了。

如果當時朱厚煌能完美的糊弄住楊慎,那麼說不定自己就能爲楊廷和心中的皇儲候選人之一。

但是現在想太遲了。

楊廷和決計不會讓一個和正德懷有同樣心思的皇帝繼承大統的。不管正德怎麼做,楊廷和也不會同意的。

明朝不是清朝,清朝只要皇帝點頭,那麼天下反對該是誰繼位,就是誰繼位。但是明朝皇子如果沒有文武百官的認可,也無法登上皇位,萬曆皇帝的一生就是爲了這一件事情而奮鬥。

所以,即便正德認可朱厚煌,朱厚煌也不可用合法手段繼承皇位。

朱厚煌這麼反對大明不管以什麼方式,插手東雍事務,都有本能的警惕,因爲他知道,東雍與大明之間,不管關係再好,將來還是要分家的。

只是朱厚煌不知道,今日王陽明之所以不勸他,就是因爲這個。

無他,春秋大一統,已經是中國人的烙印了。

朱厚煌世鎮南洋的,在王陽明看來這並不符合儒家精義,本來還想勸諫一二,但是先聽聞俞大猷與朱厚煌的之間的對話,卻沒有了這個心思。

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
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调兵山市| 东乡县| 全南县| 永年县| 开平市| 鄂托克旗| 桃园县| 阳西县| 依兰县| 丹巴县| 汉沽区| 华蓥市| 南汇区| 雅安市| 湘潭县| 锦州市| 临澧县| 托克逊县| 南靖县| 呈贡县| 巧家县| 竹山县| 义乌市| 新乡市| 保靖县| 垦利县| 福建省| 新泰市| 常州市| 建阳市| 宝坻区| 长宁县| 黑龙江省| 原平市| 黔南| 巴南区| 太康县| 包头市| 金堂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