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

“咚咚”的鼓聲反覆敲擊,震動人們的耳膜。鼓聲猛地停了下來。

朱厚煌正襟危坐。坐在大殿之中。

此刻的大殿之中,一片肅殺。一切花哨的東西全部都被清理稱呼去了,只剩下簡簡單單的兩排椅子。

朱厚煌坐在主位上,而他右手邊單獨一座,正是陸完的位置。

在鼓聲之中朱厚煌的手下全部聚集在這裡了。

吳鳳儀,吳一行,李良欽,俞大猷,汪直,戚景通,吳明,等等的。凡是朱厚煌的手下有實權(quán)的人,全部在這裡了。

鼓聲一停,朱厚煌淡淡的開口說道:“開始吧。”

“是。”陸完說道。他回過神來,朗聲說道:“來人。”

兩名侍衛(wèi)從外面走了進來,手握著卷軸,在陸完的示意之下,緩緩的打開。

是一副地圖,正是東雍地圖。

地圖的上的東雍,好像是一個肥胖的大蠶橫臥在大海之中。

這一副地圖朱厚煌再熟悉不過了。因爲在他來到東雍之前,東雍根本沒有詳細的地圖。而這一份地圖是朱厚煌主持下繪製的。上面很多線條都是朱厚煌親自繪製的。

陸完虛虛的一指,指著地圖上大片空白的區(qū)域,說道:“這是就是大肚部的活動範圍。也是我們這一次行動的目標。”

大肚部落雖然有大肚國的別稱,但是陸完堅決不這樣稱呼他們,而是簡簡單單的稱之爲大肚部。

地圖上的線條,呈現(xiàn)著明顯的並不同,凡是朱厚煌所佔據(jù)的地方,都十分詳細。但是朱厚煌並不能佔據(jù)的地方,就十分疏漏,東部至少還有羣山的標誌,但是北港與大員之間的大片空白,卻僅僅有幾條河流的標誌。朱厚煌很清楚,這裡連河流的標誌,也是根據(jù)道聽途說的傳聞,繪製上去的。

朱厚煌很明白,這一次行動最大阻礙,並不是大肚部有多少丁口,也不是大肚國有多少勇士,而是對大肚一帶的地形。

陸完繼續(xù)說道:“大肚在東雍之中,不滅大肚部,我雍國如鯁在喉,故而這一次,三路出兵,我領(lǐng)戚氏,邵縣,大員之兵,越過雍江北上。戚景通爲副。”

戚景通站了起來,大聲應(yīng)諾,說道:“下官明白。”

戚景通當初在陸完手下的時候,並不是獨擋一面的大將,但也知道這位陸尚書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當初上有谷大用掣肘,下有悍將驕橫,再加上劉六劉七也不是易於之輩。而陸完卻能這樣的情況之下,順順利利的將劉六劉七之亂平定下來,可見其手腕心智。

戚景通是萬萬不敢小看他的,自然是恭恭敬敬服服帖帖。

陸完的安排也大有深意。陸完想要在雍國站穩(wěn)腳跟,一定要立下功勞。而這一次行動,就是陸完爲自己建立威信。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自然要在這一次行動之中立下最大的功勳。

戚景通所部是離大肚部落最近的,而且戚景通也是他的舊部。陸完自然有把握,收拾的服服帖帖。至於大肚部的野人,根本並不放在陸完眼裡。

“另一路,由吳鳳儀吳大人,率領(lǐng)北港府兵南下。”

這一路安排也是有說頭的,

自從北港開拓以來,雖然朱厚煌對北港著力不少,但是總體上雍北府的重要性比不過雍南府。這一次出兵的重點,在雍南府這邊。而不是雍北府這裡。

故而從這一次雍北府這邊的主將,就能看得出來。

吳鳳儀,讓處理錦衣衛(wèi)事務(wù),是一把好手,打探消息也是一等一的靈通。但是行軍打仗,卻是隔行如隔山。陸完這樣安排,就是看中吳鳳儀是雍王殿下的舅舅。一來他能壓住雍北府的官員。二來,陸完雖然剛剛來到雍國,但是也知道吳鳳儀在雍北看管金礦,雖然是一等一的要差。肥差。但是吳鳳儀卻不想在這個位置上久居。早就想回來了。陸完命吳鳳儀爲北路主將,正好讓吳鳳儀藉此機會,重回到朱厚煌身邊。賣一個人情與他。

至於北港府兵能有幾成戰(zhàn)力,在這一次戰(zhàn)事之中,能發(fā)揮出多少戰(zhàn)鬥力,並不在陸完心中。

“第三路,由大王親自出馬,帶領(lǐng)澎湖縣兵與雍王親衛(wèi),乘船沿海,入大溪而上。”陸完的聲音有一些沉悶了。

這第三路兵馬,並不是陸完的意思。

如果按照陸完的意思,他希望朱厚煌坐鎮(zhèn)大員,整理後方,就不要出戰(zhàn)了。但是他卻拗不過朱厚煌。

這才深刻的明白,這裡是大員而不是北京。

朱厚煌在雍國的權(quán)威,遠遠要勝過,正德在北京的權(quán)威。

陸完本來想兩面夾攻,北虛南實,獨享大功。但是朱厚煌卻不這樣想,他橫插一手,加入這一手,要從海上攻入大肚部。

所謂的大溪,就是臺灣最大的河流。就是濁水溪。朱厚煌其實並不瞭解,這大肚部是不是在濁水溪附近,只是按常理來說,這些原始部落的營寨,都應(yīng)該靠近水源地纔是。

而且按朱厚煌的意思,即便找不到大肚部落,也要在濁水溪附近安營紮寨。設(shè)立郡縣。畢竟大員與北港之間有太多的空檔,在此地落上一子也不爲過。

陸完先大致分解了一下所有人的任務(wù),然後又開始詳細的一項項的說明。

朱厚煌雙目無神的看著外面,好像在凝神注視。但是早已心飛天外。陸完的所有計劃,朱厚煌全部知道,但是心中還是忍不住的擔心。

以朱厚煌的性格絕對不會做這樣的計劃,以他在軍事上的見識,非常明白的告訴他,雖然是兵分三路,但是其實上卻是各自爲戰(zhàn)。

東雍雖然不大,但是絕無什麼道路可通,也沒有什麼南北向的河流。除卻朱厚煌逆流而上濁水溪之外,可以說真的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雖然在平原地帶,但是每一步都不好走,地利不在我處。不用說什麼分進合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是三路進軍,還不如大軍從大員北上。

這樣沒有把握的事情,朱厚煌本人決計不會做的。

而且朱厚煌畢竟是手握兵權(quán)習(xí)慣了的人,自然不願意將權(quán)力拱手讓給別人,忍不住橫插一手,讓兵力更分散了。

這個時候,朱厚煌隱隱約約的有一點後悔了,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不應(yīng)該給陸完掣肘。但是真正將舉國之兵,放在陸完身上,將身家性命倒懸於陸完之手。朱厚煌是萬萬不肯。

“我算是明白了,歷史上功高震主之時,那些皇帝的感受。”朱厚煌心中暗想:“我明明知道,有我苦心經(jīng)驗,再加上我大明皇室的身份,陸完萬萬不可能有所動作。但是心中還是放不下來。看來作爲一國之君這麼功課,我還欠缺很多很多。”

朱厚煌知道,他如果將權(quán)力緊緊的把持在自己的手裡面,很多事情,都必須親力親爲,他就算是諸葛亮,也忙不過來,更何況他還不是諸葛亮。

如果放權(quán),如何收權(quán)。如果既能權(quán)力下放,又能辦成事情,又能不威脅自己的位置。這是一門大學(xué)問。

朱厚煌想著想著,忽然想起了儒家思想了。這種君君臣臣的思想,豈不是正中了他的心思,他心中喟然長嘆,算是知道爲什麼歷代君王,都抵擋不了儒家教義,實在是太過方便了。

朱厚煌低下頭看著下面所有人,心中暗道:“如果我不是未來之人,恐怕也不放棄儒家思想?不,就算是我也不能放棄。只能改造了。”

人總是要服從現(xiàn)實的。

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xué)是什麼?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九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zhàn)事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zhàn)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八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zhàn)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zhàn)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zhàn)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yǎng)生息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zhàn)準備二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zhàn)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zhàn)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六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十一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wèi)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zhàn)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zhàn)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二十六章 系統(tǒng)問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zhàn)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qū)分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fù)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zhèn)之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yīng)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jīng)年之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jié)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
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xué)是什麼?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九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zhàn)事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zhàn)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八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zhàn)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zhàn)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zhàn)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yǎng)生息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zhàn)準備二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zhàn)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zhàn)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六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十一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wèi)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zhàn)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zhàn)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二十六章 系統(tǒng)問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zhàn)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qū)分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fù)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一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zhèn)之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yīng)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jīng)年之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jié)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定安县| 宁夏| 明星| 吉隆县| 沙雅县| 桂平市| 大安市| 霸州市| 五指山市| 清苑县| 萨嘎县| 台北市| 昌都县| 台中市| 四平市| 江口县| 唐山市| 江陵县| 黄骅市| 尤溪县| 陆丰市| 新丰县| 静乐县| 五常市| 南乐县| 泸溪县| 佛冈县| 关岭| 泾阳县| 贵州省| 临高县| 涡阳县| 社旗县| 广水市| 黎川县| 固镇县| 柳州市| 韶关市| 本溪市|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