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

“至少這些百姓是真正擁護我的?!敝旌窕托闹泻鋈惑犃瞬簧佟?

朱厚煌一揮手,一個太監立即高聲喊道:“雍王大婚,與民同樂?!?

有幾個人拿著大把大把的銅錢灑出來,遍地銅錢跳躍,每一個護送新娘子的士卒都被塞了一個紅包。

朱厚煌甚至大開府庫,延請大員全城百姓。這一筆開銷纔是朱厚煌這一次婚禮之中,開銷最大的支出。

外面百姓如何歡呼自不用提。

朱厚煌牽制手中的紅綢緞,紅色綢緞的另一頭放在了許藍的手中,許藍頭帶紅色的頭蓋,一身頭飾手飾,只要輕輕走動,就渾身叮叮噹噹的做響,悅耳動聽。

而邵芳菲與雲墨兩個人並排跟在許藍身後。神情卻全然不一樣。

邵芳菲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努力透過紅色的蓋頭,看見點什麼,想看看外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但是也不敢,只好低頭看著許藍的裙角走。

而云墨身上紋絲不動,行走之間,連首飾玉佩敲擊之聲也沒有。似乎她在行走之時,故意規避了這一點。

走過幾重院落,院子裡面坐滿了客人。澎湖,大員,戚氏,邵縣,北港,這五地的頭面人物幾乎都來了,雍王府之中,以楊慎爲首,下面有實權的一個也不少全部來來。雍王親軍之中的各級將領,除卻需要維持秩序的一批人之外,其餘的人也都在這裡了。水師更不必少,許家的老老少少早已從寧波趕到了這裡。

他們一見朱厚煌進來紛紛起身行禮。

朱厚煌帶著三人進了正堂之中。吳太后正在高堂之上坐著,她臉色難看之極,覺得這一場婚禮簡直簡陋之極。只是兒子不想大辦,想從速從簡從俗。

吳太后即便體量朱厚煌的難處,他這一場婚禮不僅僅是一場婚禮,也是一場安定人心的活動,既要節儉,也要與民同樂,安定人心。弄得太居高和寡,不是朱厚煌的本意。

再者,在佛郎機人走之後,朱厚煌整天陰沉的臉。誰也不敢直面朱厚煌。

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但是定下來了,並不代表吳太后滿意了。

匆匆行禮之後,吳太后就退場了,同時退場的還有楊慎。

朱厚煌和新娘子進了後堂之後,前面纔是狂歡的開始。

且不說朱厚煌在這一場婚禮上的表現。單單說楊慎,楊慎不喜歡酒場上的熱鬧,也不想與這些人胡鬧,徑直離開了。

不過不一會兒,就有人找到他了?。

“用修,身爲雍國丞相,你就是這樣規勸主人的嗎?”楊慎聽了這一句話,轉過身來,發現了說話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他是熟人。是現在邵縣縣令,王源和。

“原來是王兄啊,我豈能沒有規勸,但是雍王卻不是我道中人啊?”楊慎說道。

這一段事情,他也徹底明白了朱厚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朱厚煌骨子裡從來沒有禮法兩個字。即便他裝著文質彬彬,但骨子裡面也卻是一個法家信徒,雖然不理解什麼叫做法術勢。他所做得都能套上這三個字。

對於什麼禮儀根本不看在眼裡,楊慎怎麼規勸,也是沒有用的。當然也有現實的原因,不說別的的,單單營建一個合格的王府,就需要數萬兩銀子,一場婚禮下來,花上十來萬兩銀子,再合適不過了。

朱厚煌卻不想花這一筆冤枉錢。

楊慎覺得自己不能如此說朱厚煌,岔開話題說道:“王兄,你在邵縣怎麼樣?”

“邵縣還能怎麼樣?很好啊。”王源和說道:“縣城已經建成一個輪廓了,明年可能真正建成,收攏了好幾個部落了,還有你流放過去的流民。差不多夠一萬人了?!?

楊慎聽著,慢慢的皺起眉來,問道:“邵家怎麼辦?”楊慎聽他說了不少,什麼勸農耕,討伐其他部落,修建城牆,安置移民,修建道路等等。但是他卻沒有說邵家到底怎麼辦了?

王源和說道:“邵家怎麼了?”

楊慎看過去,他眼睛炯炯有神,不知道王源和是裝傻,還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以朱厚煌的個性,絕不允許一縣之內有這麼大的地方勢力,所謂的邵縣根本就邵氏一族的地方。邵氏一族在邵縣的影響力,是朱厚煌一定要消弱的。這個和邵氏舉族投靠朱厚煌沒有關係。

即便朱厚煌娶了邵芳菲有些事情,該做還是會做的。

楊慎看王源和一幅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忍不住說道:“邵氏在邵縣坐大,恐怕不是殿下所願?!?

王源和說道:“縱然不是殿下所願,但是彼等無罪。我又怎麼能處罰邵家,再者,邵氏在邵縣經營百餘年,我初來乍到,不依靠邵氏與建城,修路,討伐蠻夷?!?

楊慎每聽一點,就覺得心中冷上一點,他意思到,他這位好朋友還沒有察覺到大明與雍國之間的區別,他的所做所爲在大明沒有一點可以挑剔的地方,甚至還可以稱得上卓異,畢竟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縣城,縱然是有雍王府在財政人口上的大力支持,也不能掩蓋王源和的手段高超。

但是在雍國卻是不行,朱厚煌分明希望建立起一個由雍王府直接關係自耕農的體系出來,任何世家大族,都是被打壓的,特別是不希望在某一地出現一個橫行一縣的豪強。從朱厚煌打擊澎湖三家就能看得出來朱厚煌的執政傾向。

只是越是如此,楊慎就越是痛苦。

不是朱厚煌所做的不好,也不是他所做的不對,甚至不是朱厚煌傷及了楊慎自己的利益,楊慎所在的楊家在四川也是大族。

而是楊慎痛苦的覺得,雍國與大明不可迴避的分離狀態。

朱厚煌這一次,寧可忍氣吞聲,也不想福建水師插手雍國事務,這一點已經表現得明明白白的了。

楊慎他不是別人,是大明的翰林學士,是大明的儲相。他即便欣賞朱厚煌,但是一開始來東雍,其實是以一個大明知府的心態來當雍國長史的??v然朱厚煌所謂雍國相對於大明是獨立的,但是在他看來,這根本不是問題。

只是從朱厚煌的心態之中,他可以推算出將來朱厚煌與大明只會越走越遠了,最後分離爲兩個體系。

也許正德皇帝在的時候,這一切還不明顯,但是在正德皇帝去了之後。這一切就會變得相當明顯了。

而楊慎卻下不定決心,是成爲雍國的開國重臣,還是就此離去。

王源和與朱厚煌的理念不和,楊慎與朱厚煌的理念也和不到什麼地方去。朱厚煌所謂雍王長史是雍王相,但是朱厚煌其實將所有的決策權力都收攏在自己的手裡面。自己說起來大權獨攬,爲雍王之下,第一人。其實上不過是一個執行者而已。

朱厚煌看起來,禮賢下士。從諫如流。但是實際上他心中那一套東西,從來沒有改變過。

也許一般人享有這樣的權力,也就足夠了。但是楊慎是誰,是大明的儲相,自然會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在朱厚煌的手下,縱然有極大的權力,但是卻沒有一點實現政治抱負的可能性。再想起雍國與大明分道揚鑣的未來,楊慎一時間心灰意冷,也沒有心思與王源和多說什麼了。

一陣海風吹過來,楊慎衣袋飄飛,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他一時間想起了北京,哪裡纔是未來施展才華的地方,心中不由的暗歎:“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
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镇赉县| 日喀则市| 横峰县| 曲阜市| 光泽县| 曲水县| 永川市| 阳城县| 那坡县| 新疆| 临猗县| 长葛市| 正宁县| 巴林右旗| 安岳县| 土默特右旗| 宜兰县| 和林格尔县| 英德市| 郸城县| 厦门市| 兰考县| 德兴市| 淮南市| 武邑县| 镇江市| 彰武县| 馆陶县| 民丰县| 岚皋县| 杭州市| 新晃| 榕江县| 武宁县| 白城市| 竹山县| 大城县| 天全县| 大竹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