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

許藍與邵芳菲哪裡都有親人,但是隻有云墨這個沒有。

雲墨孤獨的坐在閨房之中,低著頭,輕輕的絞著手帕。心中暗暗想起,吳太后昨日所說的話。

吳太后說道;“雲墨,你從小在我身邊長大。對王府的規矩是再瞭解不過了。你對煌兒的心思,我也能看得出來。按理來說,我不該如此,我將你按在煌兒身邊,不是給許藍這丫頭找不自在嗎?我千催萬催,煌兒終於成親了。只是許藍這丫頭雖然不錯,到底是小門小戶出身,很多東西他是不懂的。”

吳太后雖然喜歡許藍,但是對許藍的身世,心中並不是絲毫不介意的。

不過是一商人女而已。

吳太后極希望爲朱厚煌找勳貴世家,再不成,也要找世襲武將家族,比如說他武將,就是世襲錦衣衛指揮使,雖然只是一個虛銜。但是地位上並不比什麼縣令知府差。

她如何看得起一個商人之女。只是不過看許棟在朱厚煌手下得用,這纔算是放寬的條件了。

“將來許藍這丫頭進門,我就我手裡這一攤子交給她來管,什麼少府就是他這個王后來管,只是府內的禮儀雜事,就要你來安排了。有我在,你固然沒事,只是希望你能安守本分,不要沒了好結果。”

“不要沒了好結果。”雲墨低低的癡笑,不知道在笑什麼。

王府之中規矩森嚴,雲墨是吳太后身邊的丫鬟,一般情況下只能指給奴僕,斷斷不會留在主人身邊,更不會有所名分。

只是誰叫雍王府的少主子,是平生最藐視禮法之人,向來不將這事情放在眼裡。

“殿下,其實你不知道,奴婢從來沒有想過成爲您的妃子,只是想成爲你身邊最特殊的侍女啊。”

雲墨怎麼能不明白,如果沒有朱厚煌的力爭。吳太后又怎麼會點頭,讓唐寅成爲雍王側妃啊。

“吉時已到。”長長尖銳的聲音響起。

楊慎身穿官袍,站在最前面。

不要誤會,並不是楊慎娶親,只是王爺娶親身份貴重,向來不會親迎。所以這一件事情,就落到王府之中,身份最高之人身上。也就是楊慎身上。他必須來代替朱厚煌來迎親。

立即有人匆匆忙忙的走了過來,爲許藍,邵芳菲,雲墨三個人整理容妝。無數侍女簇擁著他們上了花轎。

許藍的花轎最大,足足有十六擡,而後面的兩個轎子稍稍小一點,也足有八擡大轎。

前面敲鼓開道的統統是雍王親衛出身,每一個人都穿著大紅的鴛鴦戰襖,胸前還陪著大紅花,看上去,喜氣洋洋的。

最前面一聲炮響。一道火光沖天而起,在天空之中猛然爆炸開來,撒下一片紅紅綠綠的花雨。

在一聲聲爆鳴之聲之中,不知道誰高喊一聲起轎。

好幾百人的隊伍簇擁著三擡花轎,開始遊行了。外面人山人海的,整個大員的人都來了。來大員開荒的人,雖然還沒有穩定的收成,但是開出的生地養上兩年,就能成爲熟地了,這可是一分能傳之子孫的基業。故而大員這裡纔是朱厚煌根基所在。大員每一個人都擁護朱厚煌。

聽聞朱厚煌娶親,這些百姓都當成了自己嫁女兒,到處喜氣洋洋的,雖然朱厚煌沒有命令,但是整個小小的大員城中,到處都是披紅掛綵,根本不像是朱厚煌娶親,反而好像是一場全民的狂歡。

吳太后在王府閣樓上看過去,冷哼一聲,說道“煌兒弄得什麼東西?”

這一套東西,外行人看得喜氣洋洋,但是在吳太后看來根本是太過簡陋了。完全比不得,她當初嫁給朱祐枟的時候,那個場面。親王的儀仗全部擺開,什麼青龍,玄武,白虎,朱雀旗全部打開,禮樂聲響起,哪裡像這裡,根本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大員也不是什麼大地方,縣衙與王府根本相距不遠。如果迎娶不過一會功夫的事。還是吳太后一定要花轎繞著大員成轉上一圈才能入門。就是要排場。

“哎。”吳太后想到這裡,也想起自己兒子的不容易。

澎湖協議寫得什麼,對這個新生的雍國到底有什麼影響,別人不知道,吳太后能不知道嗎?朱厚煌現在是處處節省,咬緊牙根,即便是砸鍋賣鐵,也要大辦海軍,一雪前恥。甚至有時候,吳太后都在想,是不是要謝謝這一場大敗。如果不是這一場敗仗,朱厚煌也許不會這麼容易結婚。

這一場大婚,也有穩定人心的作用。

“殿下,殿下。吉時已經差不多了。”一個小丫鬟輕輕的說道。

“是嗎?”朱厚煌擡起頭,豎起耳朵,聽著越來越近的敲鑼打鼓之聲,說道:“朱卿,這一件事情,你一定要當做頭等大事來辦。”他長話短說道:“朱卿,前段海上之敗,是孤刻骨銘心之痛,能否擊敗佛郎機人,孤就將希望託付給你了。”

朱裕本來是被吳太后請過來算一算吉時的,欽天監在北京就有這一個職能,卻不想被朱厚煌拉來說了半天。主要事情還是雍王府學之事。

在他看來,朱厚煌被佛郎機給嚴重的刺激了,他居然將造船,造炮,冶鐵之事,也算到府學之中了,要府學之中培養人才。這一點就讓朱裕有點懵。

天地良心啊。朱裕不過是在天文上有一點點建樹而已,一個人哪裡撐得起這麼大的攤子,這還不算完。朱厚煌又明確表示,要朱裕一定要將經緯度完成,並且開始著手培養船長。

更讓朱裕兩眼一抹黑,他嘴巴喃喃的動彈。但是見朱厚煌表情嚴肅,一點也沒有開玩笑的樣子,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殿下,臣臣實在辦不來啊?”朱裕還想說什麼?

朱厚煌聽道聲音越來越近了,立即說道:“這樣吧,吉時差不多了。你就先留在這裡,等孤拜過天地之後,咱們再詳談。”

拜過天地,不應該入洞房嗎?朱裕心中一陣鬱悶不知道該向誰說去。

“噼裡啪啦”的鞭炮之聲響起,好像是一道道火龍騰空而起,化作一片白煙。

整個王府門前變做一片紅色的海洋,就算是門前那兩個石獅子,也在脖子上綁著兩道紅色綢緞。地上鞭炮的碎屑,好像是紅色的砂子,幾乎能將王府的大門淹沒。

比這些更多的是不知道多少人。一排排雍王親兵,身穿大紅的鴛鴦戰襖,本就是喜慶之極,他們還在身上頭上,以及武器上面都綁著紅色綢緞,滿眼望去都好像是跳躍的火焰。

其實朱厚煌不需要迎出門,不過朱厚煌覺得畢竟是自己娶親。也不能太不重視對方了。這才走出了王府正門。

從王府大紅正門走出來。只見朱厚煌一身朱衣。上面繡著金絲蟒圖,看上去就好像是團龍一樣,頭頂一頂金冠,在陽光下面燁燁生輝。

朱厚煌一出現,全場爲之一靜,不知道誰猛地高喊道:“雍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沒有任何人組織,所有百姓刷的一下跪了下來,甚至有人從家裡面拿出香爐來,放在一邊,點上香磕起了頭。

朱厚煌一甩手說道:“免禮,請起。”

但是隻有站在前面的一些人站了起來,後站在後面的人一時間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已經在地下跪著。

朱厚煌一時間心中充滿了滿足之感。

“我至少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原本因爲敗給佛郎機而充滿陰霾的心中,終於透出一絲陽光。

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章 演武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
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章 演武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晴隆县| 安龙县| 萍乡市| 方正县| 葫芦岛市| 湖南省| 武汉市| 永丰县| 安新县| 宜章县| 申扎县| 天台县| 鄂州市| 湟中县| 饶河县| 永丰县| 沈丘县| 城口县| 皋兰县| 白城市| 镇坪县| 灵台县| 庆城县| 台东县| 太湖县| 黄石市| 湖州市| 沐川县| 沾化县| 河南省| 六安市| 宁城县| 新和县| 通江县| 广东省| 墨竹工卡县| 元江| 鄂温| 鹤峰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