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章 宣府

正德並沒有在居庸關停留多久,留下谷大用封鎖居庸關,不允許內閣等人出關之後。正德一行人就向宣府而行。

整個宣大,就是宣府,大同,是整個北京的屏障,也是整個九邊最重要的地方。

正德一來到宣府,張永立即來迎接。

正德立即將其他事情拋道腦後。只注意一件事情,小王子會從什麼地方入關。

小王子其實並不小,最少比正德大多了。

爲什麼叫他小王子啊,就不得不提一個人的名字,就是滿都海。是小王子父親,滿都魯的夫人,不過滿都魯英年早逝,按照蒙古人的規矩,誰娶了滿都海,就能繼承滿都魯的部落,但是滿都海出乎意料的嫁給了滿都魯的兒子,就是小王子,達延汗。

他被立爲可汗的時候,才六歲。

所以就被明朝史官,叫了一輩子小王子。

從成化二十一年開始,小王子就開始騷擾邊境。甚至有一種說法,弘治皇帝病重的時候,就是聽到了小王子,入花馬池,韋州,環縣之後,才嚥氣的。這也是正德爲什麼與達延汗耿耿於懷的原因。

達延汗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是黃金家族的嫡系血脈,並且在滿都海的扶持之下,擊敗了草原上的所有對手,再次統一了蒙古草原,成爲草原上公認的大汗,不過這都是弘治年間的事情,在弘治後期,達延汗對明朝的攻擊,從甘肅到遼東,幾千裡的邊境之上,幾乎無年不入。

正德四年,犯延綏,圍隴州,犯花馬池。六年,犯沿邊諸堡。九年,犯宣大。破寧武關,最深到達蔚州,特別提示,蔚州雖然在山西的,但是離北京特別近,就在房山以西,現在的蔚縣,根本就是北京的郊區了。

正德十年,犯固原,十一年,犯白羊口。

如果將達延汗所有軍事行動標在地圖,只能得到四個字,越演越烈。

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行動。

正德總結了所有細節之後,詢問道:“這次小王子,會從什麼地方入關?”

朱彬說道:“小王子,從什麼地方入關,臣並不清楚,但是小王子會打什麼地方。臣卻有一猜測。”

“何處?”

“大同。”

“爲什麼?”

“因爲陝西沿邊,都是窮地方,連花馬池都被攻陷數次了。陝西沿邊,對小王子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油水了?!?

“好一個沒有油水了?!闭伦猿暗睦湫?。

陝西本來就是一個苦地方,唯一比較富裕的地方,還是關中,小王子還沒有能攻入關中腹地的能力,而花馬池是三邊總制的駐地,當初王越就在這裡駐兵,想以此爲基地進攻河套,這樣重要的地方,都已經被小王子攻克數次,哪裡還有什麼油水。

人頭不是韭菜,割了還能長出來。

蒙古人犯邊從來是爲了財貨,沒有油水的軍事行動,不會有人支持的。

陝西沿邊已經弄得蒙古人都不去搶的地步,可見陝西沿邊已經成爲怎樣的人間地獄。一想到這裡,正德心中就猛地一緊。他強制按捺說道:“既然如此,就傳令王勳,令他守好大同,如果有失,讓他提頭來見?!?

丘聚立即記錄下來,說道:“陛下,以什麼名義發給他的。”

正德沉吟兩句,這立即就有一個問題,怎麼說。皇帝的聖旨範圍並不是無限的,資治通鑑之中有一句話,“不經鸞臺,鳳閣,何得爲敕?!本褪遣唤涍^鸞臺,鳳閣的附署怎麼能稱作聖旨???武則天登基之後,將中書省改名爲鸞臺,將門下省改爲鳳閣。

也就是說不經過中書門下的附署,聖旨根本沒有法律效力。

在大明也是同樣的道理,正德自己寫的那是中旨,這東西的根本沒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大同總兵王勳如果強項一點,與上次那個張欽一樣。硬頂著不辦,正德還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爲什麼?。縼y命不從,這是大明的政治正確。

丘聚見正德爲難,眼睛一轉說道:“皇上,要不署名爲總理天下兵馬總兵官,這樣正好管轄王勳。等仗打起來,他想抗旨也沒得抗了。難不成他能打到一半就不打了嗎?”

正德腦筋一轉,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不過總理天下兵馬總兵官,有點不好聽。不如叫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的話。正德正想說什麼。

朱厚煌一腦門子漿糊,立即出來勸阻說道:“陛下不可。當年太祖,成祖領兵之時,何曾用過這等辦法,天下兵馬皆爲王師,誰不從命,斬之可以。何必多此一舉,如果陛下擔心,臣願爲陛下傳旨,如王勳不聽,臣爲陛下斬之?!?

儒家最重視名分二字,資治通鑑,開篇就是正名分。也許現代人多幾個頭銜不覺得什麼,但是正德真得給自己的戴上一個大將軍的頭銜,絕對是一個天大的黑點。而且朱厚煌也覺得正德有點被文官搞怕了,看來他不知道多少次下令,被下面無視。不過正德沒有注意到,王勳,不過是一個武臣,不是文官。

文官鄙視皇帝,鄙視太監,鄙視武官。

皇帝可以鄙視太監,鄙視武官。

作爲鄙視鏈,最低端的武官,在沒有文官大佬做靠山的情況下,是不敢於皇帝硬頂的。而且文臣之中,也不是誰都是張欽的。

正德被朱厚煌這麼一說,心中也鼓起了心勁,他從小就以太祖,成祖爲榜樣。他一咬牙問道:“張永,宣大,你能不能控制住?!?

張永說道:“請陛下放心,臣經營宣府經年,皆聽陛下號令?!?

“好,有宣府精兵,再加上京營,外四家軍,就夠了,再看看,能不能從遼東調一點兵來,至於王勳,---”正德眼睛繞過衆人,說道:“魏彬,你去,知道怎麼做嗎?”

魏彬也是立過軍功的,最少在軍事不是生手,也許他自己並不會打仗,但是手下一定有會打仗的人。當初平安化王之亂的時候,也上陣過。不過,魏彬在劉瑾的時候,是劉瑾的忠實狗腿子。劉瑾倒臺之後,就被正德閒置了,今天正德將他們這些人都帶上了。

魏彬大喜過望。

太監最怕什麼,最怕是主子忘了自己。此刻見正德給魏彬分配任務。魏彬恨不得喜極而泣。說道:“奴婢領旨?!?

這個樣子讓朱厚煌有點擔心了,這位大太監會不會因爲閒置太久了,立功心切。即便王勳從命,這被這太監弄得抗命不從。

朱厚煌連忙出聲說道:“魏公公此去,監督王勳聽命,就是大功一件。還請魏公公思量?!?

正德聽出了朱厚煌的意思,說道:“你別節外生枝。”

魏彬應命之後,立即下去安排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宣府的積蓄還算可以,只能夠支撐大軍行動,不過,這大軍一動,千頭萬緒的,亂成一團亂麻。大軍前進的駐地,還各路援軍的來路,以及路上的糧食,以及很多細碎的東西。正德此次出來,一個文臣都沒有帶。這些瑣碎的問題,都必須正德來安排。

不過,還好正德身邊的人大多都是宿將,指望他們一定要打勝仗,有些不可能,但是,大軍如何行軍,怎麼處理這些軍中雜務,卻是得心應手。朱厚煌也跟著他們學習這些東西,讓朱厚煌覺得學到很多東西。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有十幾萬軍隊的機動行動,正德要與蒙古正面交戰的兵力大概不多,但是有兩倍於此的民夫轉運。

這樣組織十幾萬人大行動,不是等閒人能接觸到。

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十七章禮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
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十七章禮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云安县| 天水市| 开封县| 岑溪市| 青浦区| 金塔县| 繁昌县| 星子县| 湘阴县| 汾阳市| 惠安县| 盖州市| 霍林郭勒市| 肃北| 巨野县| 吴江市| 盈江县| 晋城| 囊谦县| 丰县| 玉田县| 云浮市| 丰宁| 江陵县| 林芝县| 贡嘎县| 云龙县| 宁强县| 潍坊市| 穆棱市| 高雄县| 汝州市| 宿松县| 昌图县| 车致| 寿阳县| 泉州市| 云林县| 十堰市| 方山县|